付鵬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163-01
小學科學課堂,是自主探究、問題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師課前準備對于一節(jié)科學課的探究總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很多科學教師看著滿書的實驗結論,卻因材料難尋,準備不充分,無法滿足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探究,在成功與失敗中總結科學結論的樂趣。往往只是在結尾部分,再次回歸書本,很難使學生親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一、自己的課堂靠自己
有幸參加市級賽課活動,活動前期在焦急的等待中接到了區(qū)教研員的電話:“上課的內(nèi)容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奧秘》”。?。∵@個內(nèi)容很難上的,基本沒見過老師上過這節(jié)課的公開課……。在無奈中開始鉆研教材和教參,上網(wǎng)搜集資料,果然網(wǎng)上沒有上課視頻,只有幾篇教學設計,而就這個幾篇教學設計還是出自同一個版本。怎么辦?只有靠自己了!
二、花明又柳暗的課堂準備
在反復翻看教參和教材后逐漸有了自己的教學思路。但科學課和其他學科不同,學生需要自己動手實驗,通過實驗自主探究得出結論。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奧秘實驗材料從何而來?如果沒有實驗材料給學生實驗,那一切都是空談。省配套的實驗材料只有齒輪,沒有鏈條,教材上提示用瓦倫紙做鏈條,那這樣的實驗效果怎樣?自己動手用瓦楞紙和齒輪組裝了一個鏈條傳動裝置,實驗的效果果然不好,基本不成功。心情一下子就跌倒了谷底,打電話向同行請教,都說:“這節(jié)課很難上,實驗材料就是省配套的,沒有其他材料了”。隨著比賽日期的臨近,那幾天頭腦中就一直在想:“我從哪里找到實驗用的鏈條和齒輪?”甚至突發(fā)奇想到用鐵架子焊一個小的自行車鏈條傳動裝置帶到課堂上去,但這又涉及到學生在操作時的安全問題。教研員也否決了我的這個想法。
三、讓人靈光頓現(xiàn)的玩具模型
滿頭霧水的我回到家看到兒子正在玩模型飛機,突然想到是不是也有模型自行車?立即上網(wǎng)搜索,果然網(wǎng)上有模型自行車(見圖1),毫不猶豫的買了幾輛,第二天拿到模型自行車后,發(fā)現(xiàn)做工很粗糙,不適合給學生作實驗材料,心情再次跌入萬丈深淵。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天哪,我拿什么給學生做實驗呀?教研員在了解到自行車模型不能作為實驗器材后,幫我想了一個方法:網(wǎng)上既然能買到自行車模型,那你看看網(wǎng)上有沒有塑料齒輪和鏈條?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呀!果然網(wǎng)上有塑料齒輪和鏈條。而且這些材料還有一塊底板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使用(見圖2)。心里終于長舒了一口氣,終于解決了實驗器材這個難題。一個好漢三個幫,在各位同仁的指導幫助下最終完成了教學設計。
四、用新教具推動學生的思維
帶著自己獨特的實驗器材來到了“鎮(zhèn)江好課堂”,課堂上先讓學生自己組裝了一個鏈條傳動裝置,學生們個個興致勃勃,一顯身手,每一小組都能很快完成,自主探究了鏈條轉動裝置的特點。接著教師又讓學生探究齒輪傳動的特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能把鏈條傳動裝置改變成齒輪傳動裝置嗎?”學生們立即動手將鏈條取下把兩個齒輪靠在一起,組裝成了一個齒輪傳動裝置。在探究鏈條傳動裝置的的基礎上學生很快就完成了探究齒輪傳動裝置的特點。在了解了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裝置的特點后,我布置了一個任務:你們能不能組裝一個既有鏈條傳動又有齒輪傳動的裝置?能!各小組立即動手,在看到孩子們展示他們的成果時,我微笑了,那一刻心里有一種成功感!
課堂感悟:課堂需要多一點思考與改變的準備
看到孩子們在課堂上自己組裝實驗裝置,自己探究實驗,最后發(fā)揮想象力組裝出一個又一個不同的組合傳動裝置時,覺得自己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從教師一開始的無所適從到課堂上學生們一個個不同的創(chuàng)作。我只是在課前進行了思考,準備了不同的實驗器材。而就是我的一個小的改變,帶給了學生不同的課堂體驗,給了孩子創(chuàng)作的空間。
小學科學課要給學生準備充分的有結構的材料。選擇有結構的材料供學生探究活動,是提高科學探究活動效率的前提。所謂有結構的材料就是教師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典型教學材料的組合。這種材料的組合,既要揭示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一系列現(xiàn)象,體現(xiàn)教材的科學性,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具有趣味性,使學生喜歡并有能力通過對材料的探索,形成完整形象,進而獲取對事物的正確認識。
靈活多樣的課前準備是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保證。我們有責任做好科學課前的探究準備,將其有機地結合進課堂教學,點燃學生學以致用的激情。讓靈活多樣的課前準備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讓我們的科學課堂因精心準備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