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瑋+姜楠
摘 要:近年來全球化日益加深,經濟發(fā)展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這既與歷史因素相關也與當今經濟狀況密不可分。經濟危機,歐債危機,英國脫歐等事件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wěn)定性。在當前形勢下,對如何重建公平公正的新經濟秩序,發(fā)展全球經濟并在全球經濟大發(fā)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各國正在積極探索,而G20峰會的變遷無疑是一種新契機。
關鍵詞:G20峰會;經濟問題;金融體系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3.025
1 二十國集團
二十國集團(Group20)作為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產物取代八國集團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目的是防止金融風暴的重演,提高國際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性。G20領導人峰會從2008年正式召開。新興工業(yè)國家也伴隨著G20體系的日趨完善體現了出越來越廣泛的重要性。
但是我們發(fā)現,G20它僅僅是一種體制內對話,它的約束力和影響力十分有限。在幾次峰會中,大國之間相互扯皮,相互責難使之不歡而散。西方大國為自身利益出發(fā),對于G20提出的一些可行性方案執(zhí)行往往大打折扣。不少經濟學家擔憂G20的前途,它沖擊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必然會損害一些大國現有的特權。大國拒絕合作,G20很可能會因此而止步不前。
2 G20峰會和布雷頓森林體系比較
G20集團和布雷頓森林體系有著本質區(qū)別。布雷頓森林體系雖然已經瓦解,但其對當今世界金融秩序的影響依然存在,G20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解決當今世界金融問題的產物。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三大機構IMF、WB和WTO。國際金匯兌本位制的各方面宗旨,協定和實施,也在該體系監(jiān)管協調統(tǒng)一之下穩(wěn)步推行。以IMF為例,美國占17%以上可以說一家獨大
甚至是一票而定乾坤。我們不難看出這些機構都是由歐洲大國主導的,然而解決當前的經濟問題只依靠大國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金融危機發(fā)生后,對于徹底改革全球金融體系,建立“新布雷頓森林體系”,英國首相布朗和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均曾發(fā)表言論提出觀點。但是,二十國集團并不能直接將布雷頓森林體系取而代之。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在1944年得以確立,該體系主要包括美元和黃金直接掛鉤和固定匯率制度,重新定義和革新了國際金融格局。但多次金融危機的周期型爆發(fā),也體現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羸弱,從而也隨著歷史的進程而逐步瓦解,即便如此G20只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建立的體制內對話機制,它的影響力遠遠低于布雷頓森林體系。
3 G20對當今世界經濟影響
2016年杭州峰會主要議題包括高效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在當前形勢下,G20應對全球的經濟金融走向做出預測。各國領導人在杭州會晤引起廣泛關注表明它的影響力在不斷加強。2016年G20杭州峰會還包括國際貿易和投資、包容和聯動式發(fā)展的議題。經濟危機后全球貿易持續(xù)低迷情況下,如何發(fā)展貿易備受關注。一直以來,美元維持著強勢地位,讓國際資本持續(xù)不斷地流入美國。美國利用國際資本彌補經常項目的逆差來發(fā)展經濟。布雷頓森林解體以后,美元成為美國的代價券,作為世界最主要的硬通貨,給美國提供了濫用其信用的機會。近些年美元匯率持續(xù)走低,導致全球性貨幣市場的不穩(wěn)定。美元匯率持續(xù)走低正傷害著美國,導致美國企業(yè)的競爭力面臨巨大劣勢,引起美國對外貿易的長期逆差。2015年數據也表明美元匯率水平是出口負增長的,出口狀況將對美國經濟產生明顯拖累。如果美國政府會利用匯率政策縮小貿易赤字,將會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持續(xù)動蕩。2016年3月,美聯儲以全球經濟及金融風險為由,調低了預測的加息力度。這將嚴重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和國際貿易形勢,同時也對G20峰會成果的一種沖擊。各國制定政策確保經濟迅速恢復,但是成效并不顯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國政策缺乏統(tǒng)一性。G20峰會討論并將達成的共識將各國的外貿政策做一個有效的整合。由此看來世界離不開G20,各國也離不開G20,我們對G20峰會在杭州舉行有更多的期待。
4 G20峰會給我國帶來的新契機
4.1 金融制度改革
中國加入G20以來,廣泛參與各種合作。為了響應G20會議的號召和為進一步防范金融風險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我國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和大額存單制度,并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進行改革。同時我國一直在穩(wěn)步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即使國內金融市場匯率波動較大,但對外向型資本的轉型進程卻并為被延緩。在逐步拓寬對外投資渠道的同時,國家也在積極鼓勵國內企業(yè)走出國門,面向世界。
4.2 金融體系優(yōu)化改革
金融開放意味著我國銀行業(yè)務的業(yè)務水平要達到G20會議商討的標準,我國新一輪政策性的改革也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而加快步伐。以三家政策性銀行的改革為例:國開行的金融性定位;進出口英航的政策性定位;農發(fā)行新的職能定位,都在不知不覺中反映著我國金融市場化運作的運營模式已經逐步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G20帶動我國金融體系的不斷改革,更好的融入國際社會,提高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參與度和話語權。
4.3 貨幣政策改革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使得人民幣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國的貨幣政策與對外投資政策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對國內來講,貨幣政策要做到松緊適度。伴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高利率水平以及國家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緊縮型貨幣政策需面對極大考驗。同時由于我國杠桿率的快速提升,金融機構風投的風險加大,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會面臨考驗。金融改革步伐也會在穩(wěn)健前行中加快。隨著人民幣兌換美元中間價報價改革的完成,我國將進一步開放資本賬戶,并在全球化金融大改革形勢下依據國內和國際變化的資本形式穩(wěn)健調整貨幣政策。這也是我國參與G20金融政策磋商的重要議題之一。
隨著G20的國際影響力的增強,對于應對這些世界性難題有更大的話語權。G20更注重建立一個長期的公平公正的新秩序,從而對現有的不合理的經濟格局是一大沖擊。這對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發(fā)展起到的推動力量不可小覷。自從中國加入G20以來,一直致力于建立公平國際經濟秩序。對于應對更多的世界問題全球合作已經成為共識。
5 結語
經濟危機后,大國之間的合作日益加強。在此背景下G20金融峰會的召開,給我們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各國正在摒棄分歧加強磋商。G20在解決美聯儲宣布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導致世界金融市場不穩(wěn)定問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xù),結構性深層次問題;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的流出,西方世界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以及貨幣貶值等方面提出的新方案值得我們期待。雖然G20的組織結構形式較為松散,缺乏對成員國內部足夠的約束力,但我們相信G20會經過長足發(fā)展,在進一步改變不合理的經濟格局方面形成長效機制。同時我們期待著各國不僅是應對危機的臨時合作,而是基于各國長期發(fā)展與合作的新常態(tài)。我們更看好G20給各個國家發(fā)展帶來的新機遇。
參考文獻
[1]趙瑾.G20:新機制、新議題與中國的主張和行動[J].國際經濟評論,2010,(5).
[2]葉江.論當前國際體系中權力擴散與轉移及對國際格局的影響[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3,(2).
[3]何帆.G20向何處去?[J].國際經濟評論,2010,(4-5).
[4]崔立如.G20開啟了探索“全球治理”新路徑的機會之窗[J].現代國際關系,2009,(11).
[5]劉力.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的和平崛起[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