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韋 張松萬 蔡娜丹 馮潔瓊 周南镚 許映君(浙江省慈溪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500;浙江省慈溪市崇壽鎮(zhèn)畜牧站 54;浙江省慈溪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500)
優(yōu)質飼用青飼料
——馬棘
徐偉韋1張松萬2蔡娜丹1馮潔瓊1周南镚3許映君1(1浙江省慈溪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315300;2浙江省慈溪市崇壽鎮(zhèn)畜牧站 315334;3浙江省慈溪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315300)
馬棘系豆科木藍屬多年生小灌木,對馬棘進行飼用性研究非常契合慈溪市發(fā)展農(nóng)牧結合生態(tài)環(huán)保畜牧業(yè)的方向?,F(xiàn)對馬棘的生物學特性、營養(yǎng)成分、栽培技術要點等進行了敘述,并對其在飼用性方面的價值進行了著重分析,認為馬棘是牛、羊等食草性動物的優(yōu)質青飼料。
馬棘;生物學特性;營養(yǎng)成分;栽培技術;飼用性價值
馬棘 (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 系豆科木藍屬多年生小灌木,現(xiàn)廣泛分布于我國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廣西、四川、貴州及云南等省。以往有關馬棘的研究多集中于其藥用價值、保健功能,關于其作為牛、羊等食草性動物及雞、鴨等雜食性動物的青飼料方面的研究較少,同時,對馬棘進行飼用性研究非常契合慈溪市發(fā)展農(nóng)牧結合生態(tài)環(huán)保畜牧業(yè)的方向,因此,筆者在對馬棘的生物學特性、營養(yǎng)成分、栽培技術要點等進行描述的基礎上,對其在飼用性方面的價值進行了著重分析。
馬棘在長江中下游種植多為落葉灌木,高可達近2 m,分枝多,小枝有棱,綠色或紫紅色,被白色平伏丁字毛。羽狀復葉長4~6 cm;小葉7~11片,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2.5 cm、寬5~10 mm,先端圓或微凹,有短尖,基部寬楔形,全緣,兩面均被白色丁字毛;葉柄、小葉柄散生丁字毛;小托葉錐狀??偁罨ㄐ蛞干?,長3~11 cm,萼鐘狀,5裂;花冠淡紅色或紫紅色,長約5 mm。莢果圓柱形、褐色,長1.5~3 cm、寬3 mm,幼時密生丁字毛;種子數(shù)粒,腎形,千粒重約4.5~5.1g。
馬棘在慈溪地區(qū)栽培時,4月底始花,一直開到9月,果期8~10月,11月種子成熟。馬棘具有抗旱、耐脊、生活力強等特點,但不耐漬,其在巖石山、風化石山等偏堿性土壤中生長良好,每年11月左右種子成熟,繁殖以每年4~6月和9~10月春秋兩季為最佳。
2.1 蛋白等有機質含量
馬棘葉片干物質含量92.09%,其中粗蛋白21.82%、粗脂肪2.7%、粗纖維10.54%。
2.2 微量元素含量
馬棘含粗灰分5.85%、無氮浸出物59.09%、Ca 1.60%、P 0.33%、Fe 232.68 mg/kg、Cu 7.49 mg/kg、Mn 189.76 mg/kg、Zn 33.12 mg/kg。
2.3 氨基酸含量
馬棘含必需氨基酸7種,具體為(每100 mg含量,下同):蘇氨酸0.719 mg、苯丙氨酸0.970 mg、賴氨酸1.015 mg、纈氨酸1.060 mg、蛋氨酸0.197 mg、異亮氨酸0.771 mg、亮氨酸1.453 mg;含非必需氨基酸9種,具體為天門冬氨酸0.488 mg、絲氨酸0.651 mg、谷氨酸1.655 mg、甘氨酸0.855 mg、丙氨酸1.070 mg、酪氨酸0.575 mg、組氨酸0.363 mg、精氨酸1.129 mg、脯氨酸0.878 mg。
馬棘既可播種繁殖,也可扦插繁殖,一經(jīng)播種可利用多年。
3.1 播種繁殖
播種繁殖時,先將馬棘種子用熱水浸種,浸種始溫70~80 ℃,種子與熱水的比例為1∶2,并不斷攪拌直到冷卻。然后用清水沖洗2遍,以去除種子中的雜質。再將沖洗后的種子置于涼水中(種子與水的比例為1∶2)浸泡12 h,以使種子充分吸收水分。浸種結束后撈起種子,將水濾掉,再將種子置于陰涼處,3 d后準備播種。
于每年4~6月和9~10月進行春秋兩季種植,播種前進行耕地起壟,壟寬40~50 cm、高35 cm,并開深溝,壟間距30 cm。每667 m2施羊糞或其他有機肥1 500 kg作基肥,同時在壟表面澆水,以備播種。
將經(jīng)催芽處理過的馬棘種子均勻地撒在澆過水的壟面,然后在種子上覆蓋1~2 cm厚的薄土并用腳踩實,每667 m2用種量為2 kg (沒有浸泡的干種)。
3.2 扦插繁殖
于3月中旬至4月中旬進行扦插繁殖,選取一年生的枝條切割成長15 cm左右的小段,扦插于育苗盤或育苗基地中,澆適量水,3周左右即能生根、展葉。
3.3 栽培管理
據(jù)3年考察,馬棘在慈溪地區(qū)栽培,其抗性較強,沒有病蟲害發(fā)生,每年只需在3月初進行草害防除即可。同時,馬棘不耐澇,在降水期要及時排水。
馬棘的生長期長、生命力旺盛,在慈溪地區(qū)種植,從3月底萌葉開始至霜降前可多茬收割,割青后很快就能萌發(fā)大量嫩枝葉,在夏秋旺盛生長期可收割儲備作為冬季用飼料。同時,馬棘具有耐熱、耐干旱、耐瘠薄等特點,尤其適宜在貧瘠的低坡地上種植,且與玉米、苜蓿和高粱等飼料作物相比,馬棘的廣適性、抗逆性和低成本種植使其具有巨大的推廣應用優(yōu)勢。
據(jù)研究,馬棘的粗蛋白與粗纖維之比值大于1,作飼料適口性較好;蛋白質和粗纖維兩項指標都達典型蛋白質飼料的要求(典型蛋白質飼料要求蛋白質含量高于20%、粗纖維含量低于18%),馬棘的粗蛋白、粗脂肪及微量元素(銅、鋅、硒)含量與主要飼料作物紫花苜蓿接近,但鈣、磷含量比紫花苜蓿分別高2.2、1.6倍;富含多種氨基酸,特別是動物生長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總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新疆大葉苜蓿,其中總氨基酸含量比新疆大葉苜蓿高39.43%。因此,馬棘是牛、羊等食草性動物及雞、鴨等雜食性動物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優(yōu)質青飼料。
20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