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正義
鯉魚之名的由來
萬正義
鯉魚,是我國最常見的淡水魚類之一,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大水系。可以說,鯉魚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水產(chǎn)品種,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最高,常常被視為美味佳肴和吉祥之物,素有“魚之神”、“魚之主”“魚之美”等美譽。有關(guān)鯉魚的話題不絕于耳,如鯉魚跳龍門、鯉魚傳書、鯉魚還年福等。然而,對于鯉魚,人們只注重其物質(zhì)價值和精神價值,卻很少有人去了解其美名的由來。殊不知,鯉魚之名竟與其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習性有密切關(guān)系。
鯉魚,又稱鯉,最早見于我國古代詩歌總集《詩經(jīng)》。如“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薄对娊?jīng)·陳風·衡門》;“魚麗于罶,鰋鯉。君子有酒,旨且有?!薄对娊?jīng)·小雅·魚麗》;“猗與漆沮,潛有多魚。有鱣有鮪,鰷鲿鰋鯉。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薄对娊?jīng)·周頌·潛》等。這說明,早在西周的時候,鯉魚之名就出現(xiàn),而且分布很廣,記載頗多,是先人食用、祭祀和寄托情感的首選佳品,至今已有3000年左右。歷朝歷代,鯉魚之名從未改過。
我國有2000多種淡水和海水魚類,絕大多數(shù)魚類的名稱都是在近100年內(nèi)才被確定下來的。而鯉魚早在3000年前就被先人認識和喜愛,足以反映鯉魚在先人心中的地位。
《說文》曰:鯉,從魚里聲。意思是說,鯉是屬于魚類,讀作“里”字的音,即lǐ。那么,古人為什么要取“里”字,而不用其他字呢?難道僅僅是讀音嗎?我想應(yīng)該不是,因為“里”字的字義與鯉魚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習性有關(guān),也就是說先取其義,而后讀其音。
一是與鯉魚鱗片有關(guān),即“鱗片說”。
“里”是一個長度單位,古人以三百六十步為一里,這正好與鯉魚鱗片上的特征相吻合。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稱“鯉,當助一行三十六鱗,鱗有黑文如十字,故謂之鯉,文從魚,里有三百六十也。”。明朝醫(y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時珍曰:鯉鱗有十字紋理,故名鯉。雖困死,鱗不反白”,“頌曰:處處有之(鯉)。其脊中鱗一道,從頭至尾,無大小,皆三十六鱗,每鱗有小黑點?!薄_@兩位大科學家都認為,鯉魚無論大小,其體兩側(cè)分別有一條側(cè)線,每條側(cè)線上有三十六片鱗(又稱側(cè)線鱗),每片鱗上有像十字的黑紋,三十六乘以十,等于三百六十,剛好是一里的步數(shù),所以取“里”字,又從魚,合起來就成了一個“鯉”字。
二是與鯉魚生活習性有關(guān),即“習性說”?!袄铩钡谋玖x是居住的地方,引申為里面、內(nèi)部和底下之意,這正好反映鯉魚的生活習性。魚類活動有分層現(xiàn)象,一般習慣上分為上層、中層和底層三大類,而鯉魚屬于底層魚類,它們喜歡在水域底層活動,包括覓食和休息。一旦水域餌料匱乏,鯉魚就用嘴翻動底泥尋找食物,導(dǎo)致水域渾濁,影響環(huán)境。在繁殖季節(jié),即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水溫升高,鯉魚就到水域淺灘,選擇有水草的地方產(chǎn)卵排精,完成任務(wù)后又潛游到深處活動。遇到天氣突變,若水中溶解氧下降到一定程度,也可能導(dǎo)致鯉魚缺氧游到水面或水邊,甚至死亡。盡管這些現(xiàn)象都會暫時改變鯉魚的活動范圍,但始終還是以水底活動為主。這說明古人對鯉魚的生活習性是非常了解的,在取名的時候也充分地考慮了字與義、義與音的結(jié)合。
時至今日,江河湖泊中仍有鯉魚,美名還在,人們對鯉魚的喜愛和推崇也不遜于古人,只是水域中鯉魚資源量有所下降。近幾十年來,我國水產(chǎn)科技人員,經(jīng)過不懈努力,通過雜交和分子技術(shù)等手段,選育出了許多鯉魚新品種,如興國紅鯉、婺源荷包紅鯉、萬安玻璃紅鯉、錦鯉、建鯉等。這些品種,有的體色鮮艷、有的體型優(yōu)美,有的生長快速。不管怎樣變化,其主要特征未變,側(cè)線鱗保持三十六片,美名中仍少不了一個“鯉”字,始終是鯉魚家族中更為優(yōu)秀的一員。隨著這些新品種的出現(xiàn)和推廣應(yīng)用,可以滿足人們對鯉魚的食用、觀賞、養(yǎng)殖、祭祀和寄托情感的需求。
(通聯(lián):332200,江西省瑞昌市赤烏中路3號 瑞昌市畜牧水產(chǎn)局 電話:15907029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