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戴士友,韓占偉
(天津農墾渤海農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觀賞果樹配置與造景的分析
(天津農墾渤海農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觀賞果樹自身的功能較多,是一類特殊園林植物,將觀賞果樹運用到園林造景中,滿足了藝術構圖和空間構成的需要,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價值。本文將觀賞果樹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對其配置與造景進行分析。
觀賞果樹;配置;造景;應用
植物是園林構成要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快城市綠化,提升園林建設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對園林植被進行造景,成為現階段園林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當前社會營造健康環(huán)境的實質相適應。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居住環(huán)境有著較高的要求,觀賞果樹成為園林造景中的重要元素,在美化環(huán)境的同時,也能讓人們品味到新鮮的果品。
第一,生態(tài)適應性原則。觀賞果樹自身的價值與穩(wěn)定的生長環(huán)境有直接關系,才能夠最大程度的呈現出自身的個體美。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受土壤、溫度、光照和空氣等因子影響較大,能夠滿足植物某些生態(tài)因子的特定需要。例如,銀杏、櫻桃、桃、棗等屬于陽性樹種,對光照有較高的要求。無花果、葡萄、海棠等中性樹種,對光照的要求不嚴。黑棗、山杏、山楂等適宜生長在瘠薄地。葡萄、桃、棗等適宜生長在鹽堿地。第二,統一性原則。雖然植物在色彩、質地、線條及樹形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彼此之間也具有較強的相似性,展現出了和諧統一特點,確保能夠在變化中求統一。第三,調和性原則。調和性原則主要是指對比和協調原則,在設計中,要重視植物景觀設計的相關配合和相互聯系,展現出愉悅及平靜之感,提升植物配置的協調性,運用對比手法來突顯植物景觀設計主題。
第一,孤植配置形式。主要是指運用喬木進行單獨種植,突顯樹木的獨立性姿態(tài),將其作為空間環(huán)境的主景。另外,色彩配置增加了景物的層次感,展現出了襯景及框景效果。襯景的應用,確保了色彩、形體及姿態(tài)的協調性。布置成高低起伏狀,增加了園林造景的尺度感。適宜做孤植的觀賞果樹包括柿樹、龍眼、山楂及梅花等。第二,叢植。叢植符合藝術構圖規(guī)律,是植物群體美和樹種個體美的直接展現,自身具有較強的可觀賞性,在上層布置高大喬木、中層布置彩葉植物和花灌,下層布置地被植物,色彩多樣,易于觀賞。
首先,將觀賞果樹應用造城市公園造景中,給人們的休閑、游憩、文化教育及健身提供了空間,展現出了環(huán)境質量功能。例如,上海的植物園山坡上觀賞果樹的配置,呈現出錯落有致、疏密得當及色彩豐富特點,與周邊的假山相呼應,展現出了靈動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上層布置了以香榧為主的背景林,落葉喬木及小喬木等。中層布置了植觀葉植物、花籬、彩葉灌木。下層栽植了地被。其次,街道綠地。街道綠地包括交通島綠化、行道樹、休憩林蔭路、防護帶等。例如,某小區(qū)的路口處修建的休憩林蔭路,給小區(qū)內的人們提供了休憩的場所,分為休憩帶和人行道,將黃楊作為背景,營造了小區(qū)內良好的景觀效果,增加了小區(qū)的私密性。
將觀賞果樹應用到公共空間造景中,需要依據不同的環(huán)境主題來選擇出不同的造景方式,將果實作為裝點及裝飾作用。插畫藝術原理是公共空間造景中的重要內容,采用果實配切花和切葉形式,來進行公共空間景色打造,同時,除了可以使用花的同時,還可以使用蔬菜,起到襯托性作用。例如,在長春農博會中,運用了大量的瓜果蔬菜進行空間造景,姜山設計主要是利用姜和綠植建造出山的效果。還有用玉米粒、大豆粒、黃豆粒和花生等,運用這些豆類粘成各類動物造型,整體造型與自然界相融,呈現出造型的靈動感。
節(jié)日花藝造景的布置,將水果和鮮花作為造景的主要素材,擺設出不同的組合和不同的圖案,烘托了節(jié)日的氣氛,在不同的節(jié)日中,布置出不同的花藝造景,展現出了不同的主題,花藝的制作手法及制作效果也呈現出了較大的差異。例如,將松草、銀柳和長壽果組合在一起,并搭配上燈籠的圖案,該種造型設計主要是應用于春節(jié)造景中,達到了烘托節(jié)日氣氛的目的,使節(jié)日氣氛更加濃郁。打造出了立體化的節(jié)日藝術造型,展現出了水果花藝的層次分明性特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植物構成了園林景觀的主要框架,觀賞果樹作為園林植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看果,也能賞花,被廣泛應用于城市公園、觀光果園、居住區(qū)綠地及街道綠地中,在園林景觀造型中起到了裝飾和點綴行的作用。園林景觀造型與觀賞樹的配置及造景方法有直接關系,需要加大對這一造景方式的應用及推廣,將其應用到裝飾居家環(huán)境中,將其與園林造景中國的建筑小品和園林植物相結合,與多種類型的植物進行混交,達到穩(wěn)定植物群落的作用,為果樹產業(yè)發(fā)展提供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