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靜 李哲 鞠吉東 張國青 石曉晨 張玉 馬云
小茴香的化學成分及藥用價值研究進展
● 玄靜 李哲 鞠吉東 張國青 石曉晨 張玉 馬云
小茴香作為一種藥食同源的植物,含有多種化學成分,藥用價值已經得到廣泛認可,有調節(jié)胃腸、抑菌抗炎等作用。通過閱讀文獻綜述小茴香的化學成分及其藥用價值的研究,為以后的研究與開發(fā)提供借鑒。
小茴香;化學成分;藥用價值
小茴香又名茴香子、懷香子,是傘形科(umbelliefare)植物茴香(Foeniculu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實,具有特異的香氣。最早載于《唐本草》,其性溫,味辛而甘,具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能。多用于寒疝腹痛、少腹冷痛、脘腹脹痛、痛經等病癥。同時可以作為日常生活中的調味品使用,其鮮嫩莖葉也可食用。小茴香被國家衛(wèi)生部確定為“既是藥品,又是食品”的資源,極具開發(fā)潛力。
小茵香中主要含揮發(fā)油、脂肪油、甾醇及糖苷、有機酸等,還含有生物堿、微量元素、維生素、黃酮、鞣質、強心苷、皂昔、蒽醌等多種類型的化合物。
產地、品種不同的小茴香經過處理后,所提取的揮發(fā)油成分相同,含量為3% -6%[1]。其中主要包括茴香醚、愛草腦、小茴香酮,茴香醚含量最多[2]。此外,倍半萜烯類、萜酮類也占有較高的含量。
小茴香中的脂肪油含量約為18%-20%。主要以部分脂肪酸成分為主,其中洋芫萎子酸伽含量最多,占60%,其他有油酸、 亞油酸、 棕擱酸。另外還有7-羥基香豆素、6,7—二羥基香豆素、膽堿和乙酞膽堿,以及花生酸、十八碳-二烯酸等不飽和脂肪酸。高莉等[3]發(fā)現(xiàn)尚含有齊墩果酸以及棕桐酸等多種酸形成的蠟。
小茴香中主要含植物甾醇基-β-呋喃果糖苷、菜油甾醇、豆甾醇、Δ 7-豆甾烯醇、 β-谷甾醇、 豆甾醇-β-D-吡喃葡萄糖苷。植物甾醇基-β-呋喃果糖苷主要存在于莖葉中,小茴香莖葉中也含有苷類、酚類等化合物。張嫩玲等[4]首次從小茴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亞油酸蔗糖苷和鐮葉芹二醇。
小茵香含有多種有機酸,該成分主要存在于莖葉中。其中包括阿魏酸、桂皮酸、奎寧酸、咖啡酸、安息香酸、香莢蘭酸、茴香酸、鄰香豆酸、芥子酸、龍膽酸、蘋果酸、原兒茶酸、丁香酸、延胡索酸、莽草酸、酒石酸、檸檬酸等[2]。
除揮發(fā)油等成分外,小茴香亦含有生物堿及微量元素等。已有實驗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得了小茴香中生物堿的含量為2.9%[5]。K,Na,C a等人體必需常量元素以及M n,Z n,F(xiàn) e,C r等必需微量元素均存在于小茴香果實及其嫩葉中,尚含有T i,B,N i,A l、Ba等其他元素[6]。小茴香中也有維生素的存在,有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胡蘿素。
小茴香能促進胃腸蠕動,排除氣體以減輕腸胃膨脹,且能緩解痙攣,減輕疼痛,恢復胃腸功能。朱錦容[7]進行了小茴香聯(lián)合足浴對剖宮產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實驗,發(fā)現(xiàn)小茴香對胃腸功能有一定調節(jié)作用。
甘子明[8]等進行了大鼠肝纖維化的預防實驗,證明中藥小茴香具有保肝作用,能夠保護肝細胞、抑制大鼠肝臟炎癥以及促進纖維化肝臟中膠原降解等。已有研究報道隨著膽汁固體成分增加可促進膽汁分泌,表明小茴香具有一定利膽作用。
大量實驗已經證實小茴香有抑菌作用,主要抑菌成分是茴香醚。常見霉菌、漢遜德巴利酵母菌和耐鹽酵母菌易致水果變質,而已有實驗證明小茴香蒸餾提取物對此均有較好的抑制效果[9]。茴香醛可制成藥物羥氨芐青霉素,抗真菌活性較強,做成軟膏,用于治療皮膚真菌,效果良好。馬強[10]研究了小茴香揮發(fā)油的抑菌活性,結果表明效果較好。
滕光壽等[11]進行抗炎動物模型藥效學實驗,發(fā)現(xiàn)小茴香揮發(fā)油抑制小鼠耳廓和大鼠足腫脹的效果較好,表明其具有抗炎作用。同時也有其他文獻報道小茴香揮發(fā)油能使各種動物模型的炎癥反應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解。
已有實驗表明[12]小茴香能夠促進大鼠腸蠕動,同時可以間接促進腎臟排鈉保鉀利尿。小茴香能夠增加肝硬化腹水大鼠總排尿量說明其具有利尿作用。小茴香可以促進月經,減輕更年期的癥狀,還具有促滲、抗癌、抗突變等作用等。
(作者單位:山東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
[1]蔡麗華,吳士筠,陳琦等.正交試驗法優(yōu)選小茴香精油的提取工藝[J].分子科學學報,2013,5(29):369-372.
[2]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植所、藥物所.中藥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59.17.
[3]高莉,斯拉甫·艾白,韓陽花.小茴香揮發(fā)油化學成分及抑菌作用的研究[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07(12):67-68.
[4]張嫩玲,馬青云,胡江茵等.小茴香根的化學成分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2011,22(1):273-274.
[5]古力伯斯坦·艾達爾.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小茴香中總生物堿的含量[J].中國釀造,2011,226(1):166-167.
[6]陳燕芹,劉紅.微波輔助消解ICP-AES法測定小茴香中20種元素[J].化學研究與應用,2014,26(1):149.
[7]朱錦容.小茴香聯(lián)合足浴對剖宮產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1):50-51.
[8]甘子明,方志遠.中藥小茴香對大鼠肝纖維化的預防作用[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27(6):566-569.
[9]王建清,楊艷,金政偉等.小茴香等7種植物蒸餾提取物的抑霉菌效果[J].天津科技大學學報,2011,26(1):10.
[10]馬強,何璐,王玉龍等.小茴香揮發(fā)油超聲波提取工藝優(yōu)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5(7):1912-1913.
[11]滕光壽,劉曼玲,毛峰峰等.小茴香揮發(fā)油的抗炎鎮(zhèn)痛作用[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1,11(2):344-346.
[12]海熱尼沙.黑提甫.研究小茴香對大鼠肝硬化去腹水保鉀、補鉀的作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5):354-355.
玄靜(1995~)2014級本科中藥學專業(yè)。
馬云(1993~)2015級中藥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藥質量控制。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藥與天然藥物活性物質高效分離純化單元技術平臺”(2010ZX09401-3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