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 劉金平
c-fos基因在麻醉藥麻醉機理研究中的應用
■文/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 劉金平
c-fos基因是一種存在于正常神經(jīng)核內(nèi)的原癌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c-fos基因當機體受到外界刺激時,c-fos基因便迅速表達,通過轉錄和翻譯等一系列過程形成Fos蛋白。麻醉藥的使用會影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c-fos基因的表達,可以根據(jù)c-fos基因的轉錄和翻譯情況從基因和蛋白質(zhì)的水平研究麻醉藥的麻醉機理,這為麻醉藥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思路。
c-fos基因;Fos蛋白;獸用麻醉藥
C-fos基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它是FBJ和FBR小鼠肉瘤病毒(MSVs)中病毒癌基因v-fos細胞同源序列。通過基因比對發(fā)現(xiàn),人與小鼠的相同序列高達94%,非常保守。人的c-fos基因位于14q16~31,是一個包含4個外顯子和3個內(nèi)含子的DNA片段,其長度為9kb[1,2]。在受到外界刺激時,c-fos基因可轉錄為mRNA c-fos,進一步翻譯為Fos蛋白。根據(jù)c-fos基因的特點建立了c-fos技術,就是利用機體受到刺激時c-fos基因表達量迅速增加和產(chǎn)物Fos蛋白堆積于細胞核內(nèi)的特點,采用原位雜交、免疫組化和蛋白印跡等方法來研究神經(jīng)元功能的技術。
隨著畜牧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獸用麻醉藥使用逐漸普遍。獸醫(yī)臨床手術中的應用最為常見,其能夠減少動物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同時使動物處于安靜狀態(tài),方便醫(yī)務人員進行治療[3];麻醉藥為野生動物體格檢查和日常管理提供方便[4];近年來,麻醉藥應用于魚類?;钸\輸中,在長距離長時間運輸過程中,外界的應激會導致肉質(zhì)損傷[5],甚至出現(xiàn)魚類的死亡,合理地使用麻醉藥可以降低魚類的應激,減少魚類的死亡率,MS-222(3-氨基苯甲酸乙酯甲基磺酸鹽)已被美國國家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xiàn)DA)批準為漁用麻醉劑[6],丁香酚作為一種麻醉劑,因具有價格低廉、對人體健康無害、休藥期短、不會誘發(fā)機體產(chǎn)生突變物質(zhì)等優(yōu)點也被廣泛應用在魚類的運輸中[7]。
麻醉藥的使用帶來諸多好處,掌握麻醉藥在機體內(nèi)的作用機理是麻醉藥臨床使用的前提,這可以為臨床使用中出現(xiàn)意外提供合理解決方案。近年來,對獸用麻醉藥作用機理的研究主要分為動物行為水平的研究、基因水平的研究、蛋白水平的研究等,本文就麻醉藥使用后c-fos基因的表達情況進行探討和分析。
原癌基因家族中,有一類基因能夠接收第二信使的信號,使細胞外刺激信號轉化為調(diào)節(jié)細胞核內(nèi)基因表達的信號,進行核內(nèi)蛋白的編碼,調(diào)節(jié)下游基因的表達,從而影響細胞結構、功能的改變,這類基因被稱為“即刻早期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EG),是目前較為理想的腦功能活動的定位標記[8]。這類基因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表達量很少,但當機體受到外界刺激時能迅速表達、堆積形成蛋白,可以通過原位雜交或免疫組化等技術來進行研究。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EG有十幾種,按它們的結構和功能特征大致分為c-fos家族、c-jun家族、c-myc家族和egr家族[9]。目前研究比較多的是c-fos基因和c-jun基因。
c-fos基因普遍存在動物體內(nèi)各組織器官中,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分布最為廣泛,參與腦各種活動的信號轉導和調(diào)控過程[10]。具體的調(diào)節(jié)機制如下:第一類,Ca2+-鈣調(diào)蛋白介導的信號轉導途徑、cAMP依賴性蛋白激酶(PKA)磷酸化激活途徑、甘油二酯依賴的蛋白激酶C(PKC)途徑[11];第二類,興奮性氨基酸(EAA)受體和G-蛋白偶聯(lián)受體(速激肽、腎上腺素能和α-MSH受體)誘導途徑[12];第三類,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體激活途徑[13];第四類,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途徑[14]。
Fos蛋白是c-fos基因轉錄、翻譯的產(chǎn)物。機體受到外界刺激時,c-fos基因被迅速激活轉錄形成c-fos mRNA,可在刺激30~45min達高峰期,12min為半衰期,編碼形成由380個氨基酸組成的核內(nèi)蛋白Fos,F(xiàn)os蛋白可在刺激20~90min檢測出來,60~90min達高峰期,持續(xù)時間為2~5h,半衰期為2h[15]。形成的FOS蛋白經(jīng)過一系列過程完成細胞核內(nèi)信號的轉導,因此被稱為核內(nèi)“第三信使”[16]。
中樞Fos蛋白具有多種功能,常被用作神經(jīng)元激活的標志。①FOS蛋白參與機體細胞的正常分化、生長以及中樞的學習、記憶等過程;②藥物研究方面,目前已經(jīng)有研究表明FOS蛋白的表達可以用于偏頭痛、麻醉等種類藥物的篩選、用藥后的藥效評價和疾病發(fā)病機理研究模型的建立;③在臨床上,通常作為提示腦部受傷時間的參考指標,當腦部受傷時,根據(jù)FOS蛋白堆積的數(shù)量可以判斷受傷時間;④FOS蛋白的表達還是細胞終末分化的標志及發(fā)生死亡的先兆[17]??偟膩碚f,F(xiàn)os蛋白的表達可以用于各個方面的研究,為科研工作者在蛋白水平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思路。
全麻藥的作用機理有很多種說法,比較多的是“脂質(zhì)學說”、“蛋白質(zhì)學說”、“突觸學說”等。近來的研究表明,全麻藥的作用機理是多機制、多效應、多部位和多靶點的共同作用[18],藥物進入機體選擇性的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不同部位或神經(jīng)通路,主要的作用靶點包括受體、離子通道、酶等[19],研究較多的NMDA受體[20]、神經(jīng)煙堿受體[21]、GABA A受體[22~25]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cAMP信號轉導通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NO-cGMP信號轉導通路等,Na+-K+-ATP酶、Ca2+-Mg2+-ATP酶等。而對于局麻藥和靜脈麻醉藥的作用機理還不太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
在麻醉藥作用機理的研究中,c-fos基因已有較多報道。楊軍等[26]在異丙酚麻醉大鼠實驗中,運用反轉錄-聚合酶聯(lián)反應(RT-PCR)和蛋白印跡技術(Western Blot)分析異丙酚對大鼠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海馬各區(qū)c-fos、c-jun基因及蛋白表達的影響中發(fā)現(xiàn),注射異丙酚后,大鼠的海馬CA1區(qū)和DG區(qū)c-fos、c-jun基因和蛋白的表達水平顯著升高,且隨著異丙酚濃度的增加其升高趨勢越明顯,而海馬CA3區(qū)未發(fā)現(xiàn)異丙酚對c-fos、c-jun基因和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最終得出異丙酚可能通過影響c-fos、c-jun基因的轉錄和翻譯,從而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實現(xiàn)麻醉功能,且此作用部位具有顯著差異性。李小波[27]研究表明,小型豬復合麻醉劑及塞拉嗪對大鼠的大腦皮層、丘腦、腦干、小腦、海馬5個腦區(qū)c-fos mRNA的表達有上調(diào)作用,從而推斷5個腦區(qū)可能是麻醉藥的作用部位,誘導c-fos mRNA的表達可能是小型豬復合麻醉劑及賽拉嗪的作用機制之一。孫凱[15]通過給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劑量異丙酚發(fā)現(xiàn),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nèi)不同腦區(qū)Fos蛋白的表達發(fā)生變化,呈現(xiàn)劑量依賴性,推測異丙酚的麻醉作用可能與Fos蛋白有關,具體有待進一步研究。尹柏雙等[29]給大鼠腹腔注射小型豬特異性麻醉劑(XFM)的拮抗劑阿替美唑,研究阿替美唑對大鼠催醒與c-fos基因的關系得出結論,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c-fos基因參與XFM麻醉作用,拮抗劑阿替美唑誘導大腦皮層Fos蛋白的表達,可能是阿替美唑催醒XFM麻醉大鼠的重要機理之一。
c-fos基因可以作為臨床藥物研究的觀察指標,同時提供了藥物研究的一些新思路。不管麻醉藥的作用對c-fos基因的表達是抑制作用還是促進作用,都可以從兩個不同的層面去思考麻醉機理。一是從c-fos mRNA方面,提取總mRNA,通過逆轉錄得到cDNA,運用RT-PCR得到擴增曲線和溶解曲線,比較麻醉前后c-fos mRNA的表達量,找出麻醉藥對c-fos mRNA表達起抑制還是表達作用,再討論麻醉藥的作用機理。二是從Fos蛋白方面。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已有報道,一些麻醉藥使用后會促進Fos蛋白的形成,這時可以直接利用免疫組化或原位雜交技術確定Fos蛋白的表達量,也有一些麻醉藥會抑制Fos蛋白的表達,這時可以借助外界刺激使Fos蛋白表達增加,一定時間后使用麻醉藥,用上述的方法看麻醉藥對Fos蛋白的抑制作用,分析麻醉藥的作用機理。
根據(jù)上述兩個方面的研究,麻醉藥的作用機理存在兩種可能性。①可能直接影響c-fos基因的表達,而如何影響c-fos基因的表達,c-fos又是如何發(fā)揮麻醉鎮(zhèn)痛作用,這將是以后麻醉藥作用機理研究的一個方向。②可能作用于某一受體,然后影響c-fos基因的表達,這時可以利用受體的激動劑或拮抗劑控制麻醉藥的作用,觀察c-fos基因的表達情況,當使用某一受體的激動劑或拮抗劑,c-fos基因的表達量發(fā)生變化時,就可以推測該麻醉藥可能是作用于這一受體,具體如何作用還需進一步探討。
c-fos基因在獸用麻醉藥麻醉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c-fos基因如何參與麻醉過程、麻醉藥物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c-fos基因表達影響的具體機理等報道較少,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清晰的思路,因此從c-fos基因方面研究獸用麻醉藥的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明確麻醉藥的具體作用機理,是研發(fā)一種新型麻醉藥的必需過程,同時為尋找麻醉藥合適的激動劑和拮抗劑提供幫助,激動劑和拮抗劑的使用可以更好地控制藥物效果和作用時間長短;預防麻醉藥使用過程中遇到的突發(fā)狀況,提前制定合理方案。■
[1] 參李莉,余劍波,劉志學.針刺鎮(zhèn)痛與c-fos基因的研究[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10):1030~1032.
[2] Xu KD, Liang T, Wang K, et al. Effect of preelectroacu puncture on p38 and c-Fos expression in the spinal dorsal horn of rats suffering from visceral pain[J]. Chin Med J (Engl), 2010,123:1176~1181.
[3] 馮秀娟,李忠生,祁文靜.寵物麻醉藥研究進展[J].中國工作犬業(yè),2015(9):17~19.
[4] 宋琳,叢曉楠,孫學軍,等.麻醉劑在珍稀動物中的使用及體會[J].中國畜牧業(yè),2016(8):53~54.
[5] Zahi H, Kiessling A, Samuelsen OB, et al. Anesthesia induces stress in Atlantic salmon (Salmosalar), Atlantic cod (Gadusmorhua) and Atlantic halibut (Hippoglossushippoglossus) [J]. Fish Phy Biochem, 2010,36(3):719~730.
[6] 蘇明明,孫興權,楊春光,等.漁用麻醉劑MS-222、丁香酚在鮮活水產(chǎn)品運輸中的應用及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食品質(zhì)量安全監(jiān)測學報, 2015,6(1):25~29.
[7] Mitrowska K, Posyniak A, Zmudzki A. Rapid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nquilizers and a beta-blocker in porcine and bovinekidney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 Anal Chim Acta, 2009,637(1/2):185~192.
[8] 覃啟京,李發(fā)祥,歐陽升,等.c-fos基因與癲癇的相關研究現(xiàn)狀[J].河南中醫(yī),2011(3):311~313.
[9] 何海玲,鄧春發(fā),駱黎.c-fos與消化系疾病[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3):430~431.
[10] Makoto K, Todd A, Chunmei Y, et al. Neurotransmitter regulation of c-fos and vasopressin gene expression in the rat supraoptic nucleus[J]. Experimental Neurology, 2009,219:212~222.
[11] Angel B, Hélène M. Genetic approache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CREB in neuronal plasticity and memory[J]. Molecular Neurobiology, 2011,44(3):330~349.
[12] Wang J Q, Fibuch E E, Mao L. Regulation of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by glutamate receptors[J]. J Neurochem, 2007,100(1):1.
[13] Yamg J, Woodhall G L, Jones R S. Tnic facilitation of glutamate release by presynaptic NR2B-containing NMDA receptors is incresed in the entorhinal cortex of chronically epileptic rats[J]. J Neurosci, 2006,26(2):406~410.
[14] Hyun L, Hyun P.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 expression in L-1β-treated chondrocytes by activation of the p38 MAPK/C-Fos/AP-1 and JAK/STAT pathways[J].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2011,34(1):109~117.
[15] 孫凱.腹腔內(nèi)注射不同劑量異丙酚對大鼠腦內(nèi)中樞Fos蛋白表達的影響[D].鄭州:鄭州大學,2011.
[16] 尹柏雙,王秋竹,付連軍,等.c-fos 基因功能及與麻醉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獸醫(yī)雜志,2014,50(10):59~61.
[17] 涂冬萍,馬小軍,莫長明,等.FOS 蛋白的研究進展及生物信息學分析[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5,54(7):1537~1542.
[18] 戴體俊.麻醉藥理學的研究進展及發(fā)展前景[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15,29(5):716~719.
[19] 羅竺欣,張宇,喻田.全身麻醉藥靶點研究的新進展[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5,31(6):619~620.
[20] 陳向東,劉進.全麻原理研究新進展[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0,8(12):145~146.
[21] Diao S, Ni J, Shi X, et al.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general anesthetics[J]. Front Biosci (Landmark Ed), 2014,19:747~757.
[22] Zhou C, Liu J, Chen XD. General anesthesia mediated by effects on ion channels[J]. World J Crit Care Med, 2012,1(3):80~93.
[23] Koyanagi Y, Oi Y, Yamamoto K, et al. Fast-spiking cell to pyramidal cell connection are the most sensitive to propofolinduced facilitation of GABA ergic currents in rat insular cortex[J]. Anesthesiology, 2014,121(1):68~78.
[24] Stewart DS, Pierce DW, Hotta M, et al. Mutations at beta N265 in 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s alter both binding aff i nity and eff i cacy of potent anesthetics[J]. PLoS One, 2014,9(10):e111470.
[25] Straub CJ, Lau HM, Parlato R, et al. Bidirectional regulation of intravenous general anesthetic actions by alpha3-containing gamma-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s[J]. Anesthesiology, 2013,118(3):562~576.
[26] 楊軍,沈磊.異丙酚麻醉對大鼠海馬各區(qū)c-fos、c-jun基因及蛋白表達的影響[J].醫(yī)學綜述,2014,20(14):2616~2621.
[27] 李小波.小型豬復合麻醉劑及賽拉嗪對大鼠不同腦區(qū)c-fos和c-jun基因表達的影響[D].哈爾濱: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
[28] 尹柏雙,石星星,李小波,等.阿替美唑對小型豬特異性麻醉劑誘導大鼠大腦皮質(zhì)內(nèi)Fos蛋白表達的影響[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2,43(5):82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