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華
達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達州 635000
西路軍浴血河西走廊的時代價值
——西路軍兵敗祁連80周年祭
代建華*
達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達州 635000
巍巍祁連記錄著西路軍的悲壯,千里河西留存著英雄們的碧血,翹首的豐碑訴說著當年的苦難、凝聚成勇士們的忠魂。80周年后的21世紀,西路軍的精神薪火相傳、代代不忘,感召著莘莘學子、激勵著中華兒女,具有豐富的時代價值內涵。
悲壯歷程;時代價值;內涵
從紅30軍于1936年10月24日晚在靖遠縣虎豹口成功強渡,到1937年3月14日兵敗祁連。不到5個月的時間里,2.18萬余西路軍將士與12萬馬家軍浴血奮戰(zhàn),擊斃馬匪2.5萬人;0.7萬余名將士喋血沙場,0.6萬余名傷病員和被俘官兵遭馬家軍殘忍殺害,陣亡0.7萬余人,1.2萬余人被俘,到達新疆0.04萬人,潰散0.1萬余人。最后被營救回到延安有0.45萬余人。[1]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譜寫了西路軍的悲歌。諸多不利因素,合力造成了西路軍兵敗祁連山的悲壯。
高金城紀念館、臨澤紅西路軍紀念館、高臺紅西路軍紀念館和古浪紅西路軍紀念館等等訴說著當年的血雨腥風與悲苦:敵人的無比強大與殘暴,罪行令人發(fā)指;西路軍將士的孤立無援與羸弱,功績萬代千秋,精神永垂不朽,時代價值永不泯滅。
(一)敬仰苦難的先烈,珍惜幸福的生活
沿著先輩走過的路,追尋先輩的足跡。馬場灘戰(zhàn)場遺址圖片(英勇的263團和264團和守衛(wèi)在梨園口的九軍2個團,為阻擊敵人,掩護同志撤退,冰消玉碎,永遠融入到祁連山中)和肅南康龍寺戰(zhàn)場遺址圖片(中國工農紅軍婦女獨立團800女兵血染康龍寺),呈現(xiàn)出80年前的昨天:綿延千里、海拔4000-5000米的茫茫雪山,一批批勇士長眠于此,化作白雪永遠圣潔和無暇。河西走廊—流淌著先烈的碧血、掩埋著先烈的忠骨、鐫刻著先烈的忠魂,是英雄的故里,是時代的精神家園;是緬懷的圣地,是時代精神的歸宿。
鮮血換來的幸福生活不易。戰(zhàn)爭年代殘酷,紅軍打江山不易,幸福生活不易!他們沒有抱怨、后悔,他們是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錚錚鐵骨、巾幗英雄,絕大多數(shù)精英是四川人。艱苦的條件沒有擊垮他們,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中國人、更是四川人的英雄、驕傲。正是這些最可親、可敬的英烈為了中華民族的光明,為了勞苦大眾的解放,為了今天的幸福。不怕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不懼兇狠殘暴的敵人,義無反顧,浴血奮戰(zhàn),獻出了年輕的寶貴生命,碧血忠魂,永駐祁連。
歷史是學習的材料,是教育、影響、啟迪的食糧,更是啟發(fā)當代人珍惜幸福生活、奮發(fā)有為、感恩先烈的食料。
(二)牢記歷史,增強憂患意識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記住過去的苦難,奮發(fā)有為。黨史(苦難的西路軍史),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經濟繁榮、復興偉大中國夢的推進器。借鑒西路軍精神,做好本職工作,戰(zhàn)勝困難,以先烈的大無畏精神,沒有什么難關過不了,沒有什么事情干不好的,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這種精神,需要這種正能量—西路軍的堅貞不屈樹立了豐碑。
巍巍祁連埋忠骨,凄凄場景添憂患。遙遠的甘肅,荒涼的戈壁、大漠,為國殉難的四川人—西路軍經歷了長征的洗禮,是長征后留下的革命主力,很大一部分是四川萬源革命根據地的川籍將士。花籃代表了無限的崇敬與敬仰,默哀與鞠躬代表了無限的悲思、哀痛。英雄的事跡啟迪著當代人:生活的幸福是巨大的代價換來的,80年前的中國積貧積弱,優(yōu)秀的中華兒女用他們的鮮血和身軀敢叫日月?lián)Q新天,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悲壯歷程。
(三)綜合分析史料,增強辨別意識
有英雄不崇敬,有精神不傳頌,是一個民族的悲哀。當代網絡發(fā)達,網上荒謬言論滿天:公開反對、詆毀和污蔑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的改革成果妖魔化、污名化;叫囂“普世價值”,用人權打壓主權;編造“內幕”“秘聞”,傳播“民主獨立”“藏墻圣戰(zhàn)”等迷惑性言論。對西路軍的失敗分析偏頗。
從共產國際和蘇共中央看,是因為誤判西安事變有日寇的背景,沒將援助物資、陳云等及時送到安西或吐魯番。從中共中央看,是由于著力點在解決西安事變、促成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上。從西路軍的領導者陳昌浩看,是由于沒有根據戰(zhàn)場和自身變化的現(xiàn)實出發(fā),果斷采取正確的行動方案。[2]從罪魁禍首蔣介石看,命令胡宗南圍追堵截、親督馬步芳殘害西路軍將士。對歷史事件的分析要放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結合諸多方面分析,不能顧此失彼,辨別網絡上的是非。
(四)悲情感天動地,增強感恩意識
西路軍的革命精神,奠定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西路軍的悲壯歷程,激勵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終生。西路軍將士蒙難的遭遇,幸存者沒有忘,當代人也不會忘。徐先前、李先念是西路軍的主要領導,生前沒能與將士們永眠在祁連山,當他們駕鶴西去就尋根—綿延千里的河西走廊而去。
1990.11.06徐向前元帥的子女將其骨灰撒在河西大地,魂歸河西。李先念主席臨終前依然牢牢記著,在三道流溝突圍時,戰(zhàn)士們在槍林彈雨中排成人墻掩護首長一排排倒下時的感人情景。[3]1992.07.20,李先念主席的親屬來到張掖將其骨灰撒在蒙難將士的長眠之地,回到他深深愛著的將士之中與他們共眠于祁連山。他們是開國元勛,他們忘不了出生入死的紅西路軍指戰(zhàn)員、忘不了是他們的鮮血換來的生命,忘不了河西根,生前失散,作古也要團聚。
為了留住革命代表火種,中央派出各方面的力量尋找失散的西路軍,最后找到七位西路軍婦女獨立團女戰(zhàn)士。當英雄的姐妹緩緩來到臨澤烈士陵園,憑吊仙逝的英武的姐妹們,這唯一的7個女戰(zhàn)士齊刷刷地跪在墓碑前,嚎啕大哭,任憑淚水流淌和哭聲悲慟,無法言表,潸然淚下。1000人婦女獨立團遭受的苦難和羞辱,只能用淚水來訴說。當代的中國人,這就是最好的精神食糧,這就是感恩的源泉,這就是對西路軍所有將士的最崇高的敬意。
[1]西路軍最后留下那些人活下來[EB/OL].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YB2MARBlrbzrLPAIQyKKXW7cFG78ONVd8E9Wbl40t0KPmebe_pKbVJciYDtrygy5DdMx0SBcBNqyEVhtM2TSC4PSi8ZTzzqcKJieDhh_49i.
[2]董漢河.西路軍革命精神的豐富內涵[J].甘肅理論學刊,2010(11).
[3]朱玉.李先念傳[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278.
代建華(1973-),男,碩士,達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K
A
1006-0049-(2017)06-01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