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琢
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課部,湖南 常德 415000
?
“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方向探索
劉 琢*
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課部,湖南 常德 415000
2013年,中國政府主席習近平同志提出構建“一帶一路”的新思路給我們國家注入了新活力,指明了新方向。這一國家戰(zhàn)略振奮人心,同時對我們從事高職英語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yǎng)適應新形勢下的高質量人才迫在眉睫。本文對高職英語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并結合“一帶一路”背景,探討如何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英語交際人才,滿足未來的市場需要,也為學生的職場就業(yè)把握住良好的契機。
“一帶一路”;高職英語;英語教學
(一)2016年10月,我們對全國8所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電子問卷調查,回收共計465份,調查情況如下:
從問卷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87.3%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對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是有較大幫助的,但同時40%的學生對自己口語交際能力還是沒有信心。當今高校在英語教學中也在不斷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培養(yǎng)處的畢業(yè)生良莠不齊,普遍存在高分低質現(xiàn)象,欠缺實踐溝通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
經過十幾年的英語學習,很多高校畢業(yè)生還是無法進行流利的口語交流,忽視了學習英語的應用本質。很多高校英語教學仍是以成績做為考核的依據,因此,教師的教學重點也更側重如何提高學習成績。語言的實質在于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實踐應用是否良好才是最好的評判標準?!耙粠б宦贰钡膽?zhàn)略實施必將需要大量的英語專業(yè)人才,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發(fā)展的新機遇。未來在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的同時,應對一些涉外交際和日常洽談業(yè)務術語予以加強教學,并對各國的風俗習慣、文化內涵融入英語教學中,為學生未來的就業(yè)和職業(yè)規(guī)劃打下良好基礎。
(一)英語教學由語言系統(tǒng)向語言應用的轉移
多年來,我們教學以語言系統(tǒng)中的詞匯、語法等為重點,培養(yǎng)出的學生很多口語欠佳。試想我們學習漢語的時候,從呀呀學語到日常生活當中的記日記、看電影、與人交談等,我們是先學會了說還是先學會了語法呢?當然是我們先學會了說,當時我們并不懂其中的主謂語、修辭手法等。通過在生活當中的實踐來運用英語,感受英語,才能進一步的升華領悟英語,這時適當?shù)闹v解一些語法和固定的規(guī)律,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應用。應用多了,語感也就形成了,學習英語,最終要回歸語言的交流與傳達思想本質上來。在“一帶一路”的實施中,會經常與當?shù)匕傩諟贤ń涣鳎钭匀坏木褪亲詈玫?,有了這種感覺,你才能流利用英語表達出你的思想,而不需要再費時間去考慮任何語法問題。
(二)英語教學向融合本土文化內涵的轉變
每個民族都有隨著發(fā)展而成的語言和文字,例如漢語、日語、韓語等等,傳承和記載了這個民族的榮辱興衰。學習英語的前提是首先對語言所承載的文化、歷史有全面、充分的了解,所以在教學中就應該多闡述本土國家的民族文化,才能使學生對進入到語言環(huán)境當中進行深入的學習理解。“一帶一路”不但是經濟的融會貫通,更是文化內涵的大融合。課堂中,多加入一些有趣的本土文化、風俗習慣,不但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可以潛移默化的體會當?shù)厝说乃季S、交流方法。例如中西方在家庭聚會時間的不同、見面打招呼的不同習慣等等。了解這些文化知識、風俗習慣,將來對溝通交流會有很大幫助。這就是我們講的入鄉(xiāng)隨俗,在溝通良好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更好的進行我們中西方文化交流。
(三)英語教學由“教”向“學”的轉移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會接觸新生事物,與生俱來的求知欲是成長的最好動力。近些年來,我們在英語教學當中都在探索如何教,如何做一個好老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忽視。做為學生,本身就會存在個體差異,盲目的一味灌輸只會消磨了他們的求知自主能力。幾千年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思想觀念造就了教師的權威性,凡是老師說的就是對的,老師做的就是正確的觀念需要轉變。教師與學生應建立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逐漸把學習的決定權回歸學生,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伴隨一生,涉獵面也會擴展到其他經濟、政治、人文等領域,從而積極主動應用于社會活動,例如看看英文電影、與外國友人進行一些交流、瀏覽下國外網站等,讓學生深深的愛上這門語言!
“一帶一路”新戰(zhàn)略為我們的學生未來提供了很多的就業(yè)機會,同時,新形勢下對我們的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出國門溝通交流、傳播文化的使命艱巨而偉大。高職院校的教師和學生應把握好這一契機,在現(xiàn)有基礎上創(chuàng)新改革更進一步,提升自我,為適應未來的職場需求不懈努力。
[1]張耘.以就業(yè)為導向的高職商務英語課程體系及開發(fā)路徑[J].教育與職業(yè),2008(29).
[2]石衛(wèi)平.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國際比較:社會功能與社會地位[J].江蘇教育(職業(yè)教育版),2010(5).
劉琢(1980-),女,漢族,湖南衡陽人,碩士,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課部,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課程教學與教師發(fā)展。
H
A
1006-0049-(2017)10-01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