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佳奇
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
信息化背景下微課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
譚佳奇
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長期以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影響實際的教學效果。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技術更成熟、手段更豐富,微課則是將多媒體技術與教學資源充分融合發(fā)展的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綜合水平。本文對微課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可行性進行研究,促使大學英語教師能夠結合課程特點廣泛開展微課教學研究和實踐,提升翻譯教學的效果。
英語翻譯;微課;可行性
長期以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教學模式,通常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以語法翻譯和技巧應用為主要內容,學生被動的接受。如此,師生互動缺乏、課堂枯燥無趣,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一方面學生的知識需求和學習習慣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另一方面多媒體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技術更成熟、途徑更多元,微課教學應運而生。當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不利于英語翻譯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而微課為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新路徑。本文通過探究微課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可行性,促使教師能夠結合課程特點靈活開展微課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一)微課的概念
1960年,美國愛荷華大學附屬學校最早提出“微型課程”一詞,可謂“微課”的最早研究。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教育部開始實施Micro·Lesson項目,旨在培訓教師將課程時間壓縮至30分鐘至1小時,力求教學目標單純集中,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架。[1]2008年秋,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戴維·彭羅斯教授首創(chuàng)了影響廣泛的“一分鐘的微視頻”――“微課程”,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師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以產生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2]由此,微課的影響力逐漸蔓延全球,世界各地的學者基于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或課程開展微課研究,理論和實踐成果日益豐富。
我國對微課的研究起步較晚,2011年佛山市教育局研究院胡鐵生在國內首次提出“微課”概念。他認為,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中所反映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3]隨后,我國學者對微課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從不同的視角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黎加厚教授在《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一文中提出,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焦建利教授在《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一文中認為,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雖然國內學者對微課的概念尚未形成統(tǒng)一,但在概念理論中基本都能體現(xiàn)出微課的特征。
(二)微課的特點
1.短小精悍,實用性強
微課的時間一般在10至20分鐘內,與課堂時間相比,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更能聚焦學生的集中力。微課視頻可以通過PPT、Flash等簡單技術制作,可利用的網絡資源非常豐富,視頻存儲格式簡單,能夠在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多種移動終端打開,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自由的通過微課進行學習。
2.主題明確,針對性強
微課選題主要圍繞某個具體的知識點或者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具有明確的主題。針對微課的主題教師廣泛調集網絡資源,精心進行教學設計,通過短視頻讓學生能夠捕捉教學重點,透徹掌握知識點,并能加深印象,這樣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能夠集中注意力掌握教學內容,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目標模糊
雖然《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針對大學英語教學的一般要求、較高要求、更高要求等三個不同層次對學生的翻譯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是三個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并未給出詳細、明確的說明,導致教師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缺乏統(tǒng)一、系統(tǒng)性的指導。很多教師依據學校英語翻譯課程的教學要求,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針對三個不同層次對學生能力達標的要求進行教學內容和方式的設計,由于教學目標模糊,教師對教學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難以準確定位和把握,導致不同層次的翻譯教學之間在教學內容上銜接不暢或者出現(xiàn)重復,不僅影響實際的教學效果,而且學生不易形成完整的、系統(tǒng)的翻譯知識體系,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二)教學模式單一
從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實踐來看,目前普遍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型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授各種知識點,學生則跟著教師的思路被動性的理解和記憶,過程中偶爾通過提問進行互動,調節(jié)一下沉悶的課堂氛圍。如此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很難從課堂中體驗到英語翻譯學習的樂趣,逐漸失去學習的熱情。同時,助長了學生的懶惰性,無論是基礎的語法還是翻譯技巧應用,學生坐等教師傳授,缺乏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難以從根本上提升翻譯的綜合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很多教師將英語翻譯課程的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傳統(tǒng)的黑板教學轉變?yōu)槎嗝襟w教學,雖然增強了視覺效果,但教學模式的實質沒有改變,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記,多媒體教學的價值沒有真正體現(xiàn),對提升英語翻譯教學的效果幫助性不大。
(一)從教學主體分析
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而言,教學主體是學生,因此英語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明確學生在翻譯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才能實現(xiàn)教學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根據英語課程教學的相關要求,作為英語翻譯教學的主體,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基礎的翻譯理論和一般性技巧,通過豐富的、多元的翻譯教學的材料,為學生構建真實的教學場景,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和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翻譯實踐水平,同時,在翻譯教學的過程中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與交流。隨著研究的深入和傳播的效應,微課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被大力推崇的新型教學方法,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微課在我國不同的課程教學中獲得了良好的效應,充分體現(xiàn)了其教學價值。一方面,微課順應了信息化發(fā)展的趨勢,符合當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具有短小精悍、內容精細、形式多樣等特征,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微課視頻,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調整學習計劃,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彌補知識空缺,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今天的學生廣泛接觸各種媒體設備,普遍掌握扎實的信息技術,能夠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拓展自己的學習空間。微課這一教學形式對于學生而言有很強的吸引力,據調查超過90%的學生非常期待微課這樣的教學形式,認為微課能夠提高自己學習的興趣,有助于課外的自主學習。同時,今天的大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越來越多的學生擁有筆記本電腦,而且高校信息化建設不斷發(fā)展,計算機機房的數量和規(guī)模不斷擴大,使學生完全有條件實現(xiàn)隨時隨地在線視頻學習。總體而言,就教學主體來看,微課教學融入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是完全可能的。
(二)從教學過程分析
從微課的特征分析得知,微課的應用形式多樣,突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局限性。采用微課教學,一是課前預習和練習,學生在課前觀看微課視頻,集中了解某一知識點,學習其中的語言知識,完成相應的練習。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提問、小組討論等互動形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并針對其中的問題進一步指導,提高學習效率。二是課堂輔助性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學習了翻譯技巧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將準備的翻譯素材或文章交給每個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討論,嘗試應用視頻中的翻譯技巧進行翻譯練習,通過小組合作最終整理完成譯文,各小組進行譯文評比選出最佳譯文作品。微課作為輔助手段引入課堂教學中,豐富了教學形式,同時增加了師生之間的良性活動,活躍了課堂氛圍,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能力,而且學生的學習反饋更為及時,有助于教師把握課堂時間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實現(xiàn)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三是課后鞏固練習,學生可以根據課上掌握的情況和自己的學習進度反復觀看微課視頻,如果仍有疑問,可以通過QQ、微信等聊天工具與教師進行在線溝通交流,及時反饋學習情況,扎實掌握翻譯知識和技巧。如果課堂知識已經理解,再次觀看視頻加以鞏固,并借助圖書館、網絡等途徑進行拓展學習,提升英語翻譯的綜合能力。由此可見,微課視頻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融合從教學過程來說,不僅有助于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而且有利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和能力,才能真正促使學生翻譯水平的提升。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呈現(xiàn)出新的形態(tài),這就要求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微課不僅與英語翻譯教學的內容特征相契合,也符合信息時代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將微課教學引入傳統(tǒng)的翻譯教學中具有可行性。大學英語教師要結合翻譯課程的特征深入研究微課教學,既要保證教學內容嚴謹具體,又要確保微課資源豐富多樣,實現(xiàn)最佳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英語翻譯綜合能力。
[1]胡鐵生,黃明燕.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8):28-30.
[2]盧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7):64-65.
[3]姚蕊.微課教學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J].校園英語,2015(2):33-34.
*哈爾濱師范大學第九屆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基金。
H319;G
A
1006-0049-(2017)10-0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