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彎彎
(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目前很多普通高校都開設了民族音樂鑒賞課程。教師們鑒賞的音樂作品內容涵括了音樂的基本要素﹑內部結構﹑音樂語言和組織手段等。音樂作品的選擇對學生至關重要,好的音樂作品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對學生的審美觀和人生觀產(chǎn)生影響。因此,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音樂教育者應著重選擇極具代表性的作曲家的作品,再以文化背景為基礎之上,通過大量鑒賞國內外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發(fā)展。
我國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音樂內容豐富多彩。面對眾多的音樂素材,民族音樂鑒賞課程在高校的教學中,大致循著中國民歌鑒賞﹑民間舞蹈鑒賞﹑民族器樂鑒賞和極具地域性的戲曲和說唱音樂鑒賞等方面。當然,地方性高校在民族音樂鑒賞課程中應充分的挖掘本民族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如內蒙古自治區(qū)的高校音樂鑒賞課程中開設潮爾﹑呼麥等,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高校中鑒賞多聲部民歌。當然學生們也可以參加學校開設的具有本民族色彩的其他相關性課程,來提高學生的民族意識。
我們都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樂以其自身所特有的藝術魅力,不斷地影響著時代的發(fā)展。高校藝術教育課程中音樂鑒賞課程享有很重要地位。在中國音樂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上至堯舜禹時期,近到現(xiàn)當代音樂。不管是中國﹑日本﹑韓國的音樂或西方意大利﹑法國等國音樂,不論是高雅動聽﹑沁人心脾音樂或是庸俗低下的音樂,都在無時不刻影響著人們的學習和生活。音樂出現(xiàn)了多民族﹑多時代﹑多層次﹑多融合的局面。由于長期受西方音樂教育的理念影響,使得我國民族音樂鑒賞課在一定程度上與本土文化相脫離;受文化及社會風俗的影響,民族音樂的民族性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音樂鑒賞課程在高校的教學中,面對的學生范圍較廣,在高校的音樂鑒賞課程中加入民族音樂,尤其是對于各地方高校在繼承和弘揚本民族固有的音樂文化來說是至關重要。
第一,很多地方高校對于民族音樂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尤其是鑒賞內容方面,致使學生在音樂知識層面較為薄弱。在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高校的音樂教師較多的關注學科教育的發(fā)展﹑建設上,忽視了民族音樂對于學生的民族感自信的培養(yǎng)。一些教育管理者認為,民族音樂教育只是了解一下本民族的歷史,沒必要浪費較多時間。音樂的魅力是在欣賞和賞析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人與心靈的溝通,學校教育應該得以重視。
第二,學生自身對于民族音樂較為陌生。由于語言的特殊性,地方高校的音樂班級常涵括人數(shù)較少的少數(shù)民族班和占有較大比重學生的漢族班。因此,在學校的課程中將民族音樂引進課堂,實行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第三,高校音樂鑒賞課程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多以理論知識為主,缺乏與民族音樂鑒賞相關的實踐活動,使得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和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識有限。過多的鑒賞理論層面的知識,忽視實踐,使得很多學生連本土的民歌不會唱,更別說是深層次的鑒賞。
第四,音樂鑒賞教師對于民族音樂的儲備有限,無法在課程中安排較為豐富的民族音樂知識。使得民族音樂鑒賞教學 面臨諸多問題。
1.民族音樂鑒賞放在藝術教育首位
地方高校的民族音樂教育能夠讓學生音樂實踐中,實現(xiàn)個性發(fā)展。學校領導也要轉變觀念,把我國優(yōu)秀的民間音樂文化放在首要位置,正確對待不同民族的音樂,同時加強對中西方音樂的學習和交流,努力做到協(xié)調﹑全面的發(fā)展,打造極具特色的多元性音樂教育理念。
2.多樣化音樂教學模式的探索
為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各地方高校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將優(yōu)秀的民間藝人請入高校,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中感受傳統(tǒng)音樂的魅力,而且也能夠在動態(tài)的音樂實踐中去感悟音樂。教師應更加合理的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教會學生如何欣賞和鑒賞音樂,尤其是本土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在賞析中,增強學生們的民族文化自信,使得高校音樂教育既能符合多元化發(fā)展,又能體現(xiàn)我國教育的特色。
3.民族音樂教學與實踐教學協(xié)調發(fā)展
音樂教育對于地方高校的音樂專業(yè)和非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們來說,實踐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音樂教育本身就有其特有的屬性。高校音樂課程中需要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通過學校合理的教學安排,輔以多樣的課外音樂實踐活動,如舉辦地域性民族特色較濃的音樂會﹑合唱比賽等,提高學生學習民間音樂的熱情。此外,高校應該提高教師民族音樂素質,引進優(yōu)秀的學者,豐富教師體系,形成一種奮發(fā)向上﹑勇于創(chuàng)新的動力;要加強教育觀念的轉變,深入進行教學體系的革新,不斷探索適合各地方高校發(fā)展的教育教學模式,打造極具特色的地方性高校。高校只有經(jīng)過不斷的摸索,才能找到一條實現(xiàn)民族音樂教學與實踐協(xié)調發(fā)展之路。
我國的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以來優(yōu)秀民間音樂的智慧結晶,更是無數(shù)先人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大學生階段是大學生提高自身素養(yǎng)﹑培養(yǎng)高尚道德情操﹑樹立遠大抱負的重要時期。各地方高校在音樂鑒賞課程中增設民族音樂鑒賞課程,能夠更好地將本民族文化通過大學生進行傳播與繼承。當代大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同時也不能離開民族音樂的影響。因此,提高大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對于高校民族音樂鑒賞至關重要。
[1]尹娜,地方高校音樂鑒賞課滲透民族音樂教育探討[J].求知導刊,2014(12).
[2]尹緋,普通高校民族音樂鑒賞課的設想[J].方法探索,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