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福
·藥物研制與監(jiān)管·
臨床藥師對臨床不合理用藥的藥學干預
劉傳福
目的評析臨床藥師在不合理用藥中實施藥學干預的效果。方法 自我院藥劑科數(shù)據(jù)庫抽取2015—2016年度的2 570例患者的臨床用藥處方進行回顧分析,2015度未開展藥師藥學干預的1 226例,2016年度開展藥師藥學干預的1 344例,對比分析兩年不合理用藥及其引起的醫(yī)患糾紛情況。結果2015年度臨床不合理用藥67例(5.46%),2016年度臨床不合理用藥13例(0.97%),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016年因用藥不合理引起的醫(yī)患糾紛率為0.15%,低于2015年度的1.22%(P0.05)。結論在臨床用藥中組織臨床藥師開展藥學干預,有助于提升合理用藥率,確?;颊哂盟幇踩?,減少醫(yī)患糾紛,臨床意義重大。
臨床藥師;不合理用藥;藥學干預
藥物在臨床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醫(yī)藥技術的發(fā)展,藥物的種類不斷增多,充分滿足了臨床用藥的需要,但臨床不合理用藥問題也越發(fā)凸顯,據(jù)統(tǒng)計,不合理用藥的發(fā)生率在11%~30%[1]。實踐表明,由專業(yè)藥師開展藥學干預可有效控制和減少臨床不合理用藥發(fā)生,確?;颊甙踩⒂行в盟嶽2-3]。本文主要對我院臨床藥師開展藥學干預前后的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回顧性研究,明確藥學干預的臨床效用,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藥劑科數(shù)據(jù)庫隨機抽選2015—2016年度2 570例患者的臨床用藥處方,開展回顧性分析。本組患者均來自內科、普外科、兒科、婦產科、泌尿科、口腔科、急診科等科室。其中,2015年度1 226例,男患者639例,女患者587例;年齡為3~67歲,平均(35.4±2.7)歲;2016年度有1 344例,男患者724,女患者620例;年齡為2~65歲,平均(34.8±2.4)歲。兩個年度患者的基本信息、科室、病情、用藥品種及方法等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5年度我院為組織藥師對臨床用藥進行藥學干預,均嚴格按照醫(yī)院和科室臨床用藥標準、管理制度開具處方及使用藥物。自2016年1月開始,本院組織臨床藥師對臨床用藥開展藥學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1)設置專職藥師:向全院各個??瓶剖遗神v1~2名專業(yè)藥劑師,與科室醫(yī)護人員一同查房、會診及制定用藥方案,嚴格安裝醫(yī)院、科室用藥制度對臨床醫(yī)生開出的處方進行審核,嚴格監(jiān)督藥品用量、給藥方式、配伍用藥、抗菌藥使用等情況,如出現(xiàn)不合理問題及時與臨床醫(yī)生溝通,并提出自己意見,及時進行調整或修改。
(2)藥學干預內容:①對門診和住院用藥進行干預,制定臨床門診、住院用藥的評價標準,每個月需要對科室醫(yī)生開出的處方進行審核,將審核結果上報到醫(yī)務科,必須和臨床醫(yī)生的醫(yī)療行為考核掛鉤。對未能規(guī)范處方的臨床醫(yī)生進行相應處罰。②對臨床抗生素的應用進行干預,嚴格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處方點評管理規(guī)范》等指導應用抗生素[4],如某些患者用III代頭孢菌素起點偏高,而第I、II代可治愈的則盡量選用該類抗生素。對不存在感染癥狀,則盡量不用抗生素;對高危感染者,原則上用廣譜性、殺菌效果好且低廉抗生素。③定期組織臨床醫(yī)護人員接受藥物知識培訓,由臨床藥師負責講授,以提升科室護理人員的藥物知識,掌握藥物正確的用法用量,強化合理用藥意識。
(3)藥學干預方式:臨床藥師通過合理方式向臨床醫(yī)師提出用藥建議,由于臨床藥師臨床醫(yī)療經驗相對缺乏,往往臨床醫(yī)生對其提出的建議不能被全面接受,可通過會診、講座或交流會等形式進行指導干預。而臨床藥師自身也要強化學習和實踐,不斷積累臨床用藥經驗,定期開展病例研究會議,在意見達成一致后向科室臨床醫(yī)生提出。
1.3 觀察指標
分析并記錄兩個年度的臨床不合理用藥的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選藥不當、用藥量不合理、用藥方法不當、藥物劑型錯誤及配伍不當?shù)确矫?。同時,掌握兩個年度由于不合理用藥引起的醫(yī)患糾紛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本研究資料統(tǒng)一錄入Excel整理,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年度臨床不合理用藥對比
2015年未干預前不合理用藥67例(5.46%),包括選藥不當16例(1.30%)、用藥量不合理13例(1.06%)、用藥方法不當12例(0.98%)、藥物劑型錯誤10例(0.82%)、配伍不當16例(1.30%);2016年實施干預后不合理用藥13例(0.97%),包括選藥不當3例(0.22%)、用藥量不合理3例(0.22%)、用藥方法不當3例(0.22%)、藥物劑型錯誤2例(0.15%)、配伍不當2例(0.15%),兩組不合理用藥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χ2=10.263,P0.05)。
2.2 兩年度不合理用藥相關醫(yī)患糾紛
通過分析,在2015年度臨床不合理用藥引起的醫(yī)患糾紛15起,發(fā)生率為1.22%;2016年度不合理用藥的醫(yī)患糾紛2起(0.15%),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269,P0.05)。
現(xiàn)階段,臨床疾病的治療藥物種類、劑型、數(shù)量來越多,為臨床用藥給予了更多選擇,但也要看到安全用藥問題也日益突出,必須給予高度關注,并積極解決[5]。臨床不合理用藥不但會影響到治療效果,增強致疾病耐藥性,還會引起多種并發(fā)癥,甚至導致患者藥物中毒,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極大威脅。此外,會增加患者醫(yī)療負擔,引起醫(yī)患糾紛,影響到醫(yī)療服務質量。因此,有必要加強臨床藥學干預,最大限度保障合理用藥[6]。
本研究顯示,臨床不合理用藥主要表現(xiàn)為選藥不當、用藥量不合理、用藥方法不當、藥物劑型錯誤及配伍不當?shù)?。臨床藥師是患者用藥的重要責任人,在用藥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管理上有著重要作用[7]。其憑借其藥學專業(yè)知識,從臨床藥學、藥物經濟學等層面對臨床用藥進行干預,確保藥物應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同時監(jiān)督抗生素臨床合理使用。從本研究結果看,在實施藥師藥學干預后的臨床不合理用藥率降至0.97%,低于干預前的4.46%。與馬佩杰、張妍等的研究報道基本一致[8]。表明在臨床處方用藥中,組織藥師參與進來開展藥學干預,可有效規(guī)范臨床醫(yī)生的處方用藥行為,實現(xiàn)合理用藥。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因臨床用藥問題引起的醫(yī)患糾紛。
綜上所述,在臨床用藥中讓藥師參與進來實施藥學干預,有助于減少不合理用藥的發(fā)生,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臨床意義重大。
[1]朱秀芳.臨床藥師對臨床不合理用藥的藥學干預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6):133-134.
[2]趙納.藥師對臨床不合理用藥的藥學干預價值評述[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31(15):10-11.
[3]唐曉紅.基層醫(yī)院臨床藥師對臨床不合理用藥的干預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6):137-138.
[4]張增珠,李剛,張靜,等.臨床藥師對1 860例不合理用藥醫(yī)囑的干預和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5,35(13):1237-1239.
[5]徐象珍,陳彬彬.某院臨床藥師不合理用藥醫(yī)囑干預情況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26(5):31-32.
[6]王樹宏.52例臨床不合理用藥的藥學干預分析[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5,7(14):114-115.
[7]張川,黃亮,張伶俐.國內外兒科臨床藥師干預患者藥物治療效果研究的文獻評價[J].中國藥房,2011,22(1):70-74.
[8]馬佩杰,張妍,田青,等.某院降低藥占比以促進合理用藥的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藥房,2015,26(16):2290-2292.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on Irrational Use of Drugs
LIU Chuanfu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Xingshan County, Yichang City, Xingshan Hubei 443711, China
clinical pharmacist; unreasonable medication; pharmacy intervention
R969.3
A
1674-9308(2017)13-0163-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7.13.090
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中醫(yī)醫(yī)院藥劑科,湖北 興山 443711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the improper use of drugs.MethodsFrom our hospital pharmacy database from 2015 to 2016 annual 2 570 cases of clinical prescription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2015 did not carry out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1 226 cases, 2016 year to carry out pharmacy intervention in 1 344 cas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year unreasonable medication and the cause of the dispute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ResultsThere were 67 cases (5.46%) of unreasonable drug use in 2015 and 13 cases (0.97%) in 2016, compared with the difference (P0.05). In 2016,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problems caused by unreasonable drug use was 0.15%, down from 1.22% in 2015 (P0.05).ConclusionIn clinical use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to carry out pharmacy intervention, help to improve the reasonable rate of medica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with medication to reduce dispute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clinical signif i c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