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淺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策略
劉飛
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對學生基礎知識與文字功底的提升、知識視野的開闊、理解認知能力的增強具有重要影響。但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過于關注學生的閱讀成績,忽視了“對話”的重要性。沒有與學生進行對話,且沒有引導學生與閱讀材料對話,影響了閱讀教學質(zhì)量與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對話教學可以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以往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過于重視教學結果,忽視過程,更沒有注意到“對話”的重要性。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得閱讀教學乏味、單一,阻礙了學生思維與思想認知的提升,且不利于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對此,現(xiàn)階段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開放對話過程,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以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
以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這篇課文為例。課前,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音樂播放之后,教師可以鼓勵了解這首曲子的學生講一講曲子的創(chuàng)作背景(或教師自己講)。通過這樣的導入為之后的教學做鋪墊。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出史鐵生的簡介與《我與地壇》創(chuàng)作背景的介紹。如:“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國一位著名作家,他與貝多芬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最終也戰(zhàn)勝了命運?!苯處煘閷W生講解完這些內(nèi)容后,可以為學生留出充足的自己閱讀與討論的時間。在教師之前的鋪墊下,學生可以快速地融入課文的情境中。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改為“引導”,使學生在自由的閱讀中了解作者的切身感受,感受文中的人文情懷,進而以加深自己的閱讀體驗。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文本,大都出自古往今來名師大家之手,體現(xiàn)了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而其中的內(nèi)容更是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與所受,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與人生哲理。但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語文成績,忽視了學生與文本間的對話,導致教學失去了閱讀本質(zhì),重在培養(yǎng)學習機器。為改善這一情況,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應積極消除學生的閱讀障礙,引導學生與閱讀文本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為消除學生的閱讀障礙,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教師可以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以《想北平》這篇課文為例。本文作者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文中通過對家鄉(xiāng)北平與“當前所在”巴黎間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深的眷戀之情。為使學生理解作者的感受,教師可以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如:“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xiāng)情。對于外出的游子而言,最親切的莫過于故鄉(xiāng)的一律鄉(xiāng)音;最依戀的莫過于故鄉(xiāng)的一份鄉(xiāng)情;最溫暖的不過是家中一展油燈;而最思念的總是母親的身影。同學們,你們有多久沒回家了?”以此拉近學生與閱讀材料間的距離,幫助學生與作者、文章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傳統(tǒng)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過于枯燥、乏味,教師教學方法單一、硬板,導致課堂教學質(zhì)量不高。因此,在新時期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師生、生生、師生與閱讀材料之間進行充分對話。這樣不僅可以為閱讀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出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并理解文中的內(nèi)涵與其中蘊含的哲理,進而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
以《荷塘月色》這篇課文為例。課前,教師可以將學生同桌兩人分為一組,要求兩人合作,借助信息技術查閱朱自清的簡介與《荷塘月色》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制成卡片,預習課文。通過這樣的形式實現(xiàn)生生與閱讀內(nèi)容間的對話。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隨機抽取幾個小組,使其匯報并展示自己的預習結果。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匯報結果進行科學、合理的點評。以此實現(xiàn)師生間的有效對話。在閱讀講解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文字、音頻與視頻等,帶領并引導學生一起深入課文。感受作者細膩且傳神的語言,學習作者融情于景、動靜結合以及通感等表現(xiàn)手法,最終使學生可以體會文中的深層內(nèi)涵。通過以上教學方法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課文的閱讀。
實踐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深化學生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對話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通過對話互動以鍛煉學生的理解認知能力、交流與表達能力,進而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師在講完沈從文的《邊城》這篇小說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節(jié)實踐課。課前,可以將學生以4人為一組,按照“同組異質(zhì)”的形式分組。然后,為學生布置相關的問題,如:“文中的人們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中?”“請你對文中主要人物進行分析(翠翠、老船夫、儺送等)?!薄岸颊f《邊城》是一個給人溫暖的作品,但文章為什么要處理成悲?。俊钡?。問題設置之后,教師應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討論的時間,期間還應走下講臺關注學生,并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通過這樣的實踐,增加教學互動的效果,增加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同時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與理解認知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總之,對話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實現(xiàn)師生間的有效對話。同時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提升閱讀效率,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寶應縣畫川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