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赟韻 (蘇州科技大學音樂學院 215000)
論愛爾蘭傳統(tǒng)音樂的內(nèi)涵與特征
——以愛爾蘭傳統(tǒng)樂器為例
趙赟韻 (蘇州科技大學音樂學院 215000)
本文抓住了愛爾蘭的傳統(tǒng)音樂的核心之一——民族器樂進行論述,對于揭示愛爾蘭民族音樂的核心特征和內(nèi)涵具有代表性的意義。論證中在對每種主要樂器的性能、發(fā)展歷史和使用特點介紹與論證的同時,特別結合了作者自己在愛爾蘭生活學習的實際體驗和感受。
風笛;豎琴;班卓琴;風琴
愛爾蘭島位于歐洲的西北面,由兩部分組成——南部的愛爾蘭共和國和西北部是由英國統(tǒng)治的北愛爾蘭地區(qū)。作為一個島國與中國相比愛爾蘭異常微小,但是它具有悠久的文學藝術的淵源,它孕育了如蕭伯納等多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彩的愛爾蘭酒吧傳統(tǒng)音樂文化每年都吸引了來自于世界各地的游客,其中愛爾蘭的傳統(tǒng)樂器是其音樂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們有些樂器雖然不是本民族樂器,但是卻賦予了典型的愛爾蘭音樂內(nèi)涵和特征。
傳統(tǒng)的愛爾蘭樂器分為不同的幾類:一種是愛爾蘭最著名的風笛(uilleannpipes)、豎琴和小提琴;自由簧片的不同種類的手風琴及六角形的風琴;吹奏樂器長笛和哨笛(whistle);彈撥樂器班卓琴、吉他和其它樂器;最后是打擊樂器手鼓和骨棒(bone)等。每種樂器在發(fā)展進程中有不同的歷史和功用,特別是本文努力挖掘了它們的一些風格、歷史和功用等。
愛爾蘭豎琴的重要性可以從歐元貨幣上的豎琴圖像初現(xiàn)端倪。我們可以認為豎琴是愛爾蘭的國家標志,但是它在18世紀末期迎來了衰落的命運。因此,我們現(xiàn)在討論的豎琴是把它當作一種現(xiàn)代的樂器來介紹的,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上文提到過歐洲中世紀的豎琴文化體系已經(jīng)在18世紀末期消亡,在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早期愛爾蘭重建了豎琴傳統(tǒng),這是文化復蘇的一部分。
當代豎琴演奏中許多演奏家運用和使用踏板的古典豎琴演奏家們一樣的演奏技法:他們不用假指甲,而是直接用手指彈奏。右手通常演奏高聲部的旋律,左手不僅參與到旋律中還演奏低音部分。19世紀以后的豎琴演奏家們更傾向于建立功能性的和聲效果,而不只集中在旋律基礎的階段,而在現(xiàn)代的演奏中低音和聲可以隨著旋律改變。
愛爾蘭現(xiàn)在的UilleannPipe經(jīng)常伴隨著愛爾蘭傳統(tǒng)舞蹈一起演奏,它出現(xiàn)于18世紀末期,它將愛爾蘭風笛的歷史推向了新的發(fā)展。這種風笛通過右肘關節(jié)操縱波形氣囊進行發(fā)音,不像蘇格蘭的高原風笛用吹奏,空氣的更替都是通過波形氣囊裝置。
這種風笛包括一個普通的布罩的皮革帶,大概有兩個八度范圍的雙簧片的笛管和除波形氣囊外的三個八度的單音管組成。當然,它還包括一個影響整個聲音的重要裝置,就是調(diào)節(jié)器。這種調(diào)節(jié)裝置在風笛表演中的運用是發(fā)展和變化的,它現(xiàn)在是整個風笛的關鍵部分,并使這種風笛區(qū)分于其它風笛。除了獨特的音色和調(diào)節(jié)器的作用外,演奏者還用一系列的技術改變笛管里產(chǎn)生的聲音,包括滑動出膝蓋用以強調(diào)某個音符,以及在旋律中加入裝飾和優(yōu)美的音符。
小提琴在愛爾蘭隨處可見,甚至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演奏愛爾蘭音樂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它是愛爾蘭傳統(tǒng)樂隊、舞蹈和演奏的重要樂器,因為它的便攜性并且很多舞曲形式都容易由它來演奏。
愛爾蘭演奏家們經(jīng)常討論區(qū)域音樂的變化,這些不同經(jīng)常在小提琴演奏中表現(xiàn)顯著。因為現(xiàn)在在愛爾蘭各地的小提琴演奏家都有錄音或者在世界各地演出,這些差異也都表現(xiàn)為個人的喜好,而并不由地區(qū)所決定。盡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區(qū)域風格保留在愛爾蘭小提琴演奏中,但是不同區(qū)域的演奏家也會互相學習交流,不會拘泥于一種風格。
在愛爾蘭傳統(tǒng)音樂中有四種最基本的自由簧片樂器:鍵盤式手風琴(pianoaccording)和簧風琴(melodeon),鍵鈕式手風琴(ButtonAccordion)和六角形風琴(Concertina)。這個種類的樂器都是由手直接操縱風箱,并且都在19世紀末期才傳到愛爾蘭,也都傳出一種類似簧片的聲音。
手風琴1800年前后在維也納發(fā)展起來,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傳到愛爾蘭。這種樂器有二到三個八度,不管氣囊從任何的方向推或者拉,音符聽起來是相同的聲音。鍵盤式手風琴曾經(jīng)在愛爾蘭音樂中非常盛行,因為它的洪亮的聲音能使旋律滲透到許多舞蹈家的跳舞時發(fā)出的雜音里去?;娠L琴是一種首先在美國比較流行的一行十個琴鍵的風琴,然后在十九世紀后期傳到愛爾蘭。它推拉風箱的聲音是不同的,并且能奏出全音階。它通過占據(jù)風箱半部分的二行設置好的按鈕來進行富有色彩的演奏。從重量上看,無論是簧風琴還是鍵鈕式手風琴都比鍵盤式手風琴要輕。
最后,我們來看看一種六角形的風琴Concertina。它是以上自由簧片家族樂器的親戚,也是流行于愛爾蘭的極具特色的樂器。在愛爾蘭普遍運用的這種風琴是建立在德國樣式上的,在英國大量使用的AngoleConcertina,演奏者用雙手演奏旋律,不像有些同類的風琴由左右手分別演奏旋律和貝斯部分。Concertina在一段時間內(nèi)作為會客室樂器是很受歡迎的,因為它較小的音量可以適于在小房間并且也能被一些客人聽見。
綜上所述所有的自由簧片樂器包括Concertina都能發(fā)出低音的音符作為一種輕輕的敲擊的效果給愛爾蘭舞蹈伴奏。
愛爾蘭長笛不同于我們通常意義里了解的交響樂團里銀制長笛:它是由木頭做成的,聲音柔和與銀制長笛純凈的音色不同,通常它有六個孔八個鍵可以吹出多重半音,不同的歷史背景使兩種長笛具有不同的風格。
現(xiàn)在愛爾蘭長笛更加普遍的運用在樂隊中,成為了愛爾蘭傳統(tǒng)音樂的標志之一?,F(xiàn)在通常在樂隊里有一到兩把長笛,但也有一些樂隊配備了大量長笛,可見長笛在愛爾蘭傳統(tǒng)音樂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愛爾蘭長笛的特有的木制發(fā)出柔和的音色以及響亮的聲音使它在愛爾蘭傳統(tǒng)音樂中成為比小提琴更加流行的樂器。
哨笛whistle或feadog是一種很簡單,比較便宜,在愛爾蘭國內(nèi)以及海外都很容易找到的樂器。發(fā)展到現(xiàn)在,它通常是只有六個洞和一個吹頭的光滑的金屬管子。因為它的指法的設置幾乎與長笛相同,并與UilleannPipe非常近似,長笛和風琴經(jīng)常在樂隊和現(xiàn)場演出里加入哨笛的聲音作為一種變奏。哨笛以它容易簡單吹奏的特點,使很多開始學習愛爾蘭音樂的人們從學習它開始。
彈撥樂器組的樂器在愛爾蘭音樂中成為邊緣化的一個種類之一。演奏吉他、班卓琴等其它撥弦樂器的演奏者們由于相近的演奏方法可以容易變換種類去演奏。
吉他首先作為一種會客廳演奏樂器出現(xiàn)在愛爾蘭,主要用以演奏19世紀古典音樂的保留曲目,直到20世紀它才進入到愛爾蘭的傳統(tǒng)音樂領域,并和鋼琴為一些旋律音樂伴奏。
直到1950年以后,吉他在愛爾蘭音樂中才開始普遍運用,但是它總是作為一種伴奏樂器來使用。在樂隊中它給愛爾蘭民謠歌手伴奏,這些歌手有些是無伴奏的,有些是由吉他伴奏。在演唱中吉他經(jīng)常運用非常用定弦,從1960年代開始D-A-D-G-A-D的定弦方式已經(jīng)非常流行了。
目前,四弦的班卓琴在愛爾蘭音樂中是作為旋律樂器,不是作為和聲樂器來演奏的。它的定弦是G-D-A-E,比小提琴低一個八度。它也通常給愛爾蘭熱烈的舞蹈進行伴奏。
因為愛爾蘭樂器大部分最初都是給舞蹈伴奏,所以打擊樂常給舞步伴奏。然而有兩種打擊樂器在愛爾蘭表演中找到了它們獨立的位置:bodhran和骨棒bones.
Bodhran是一種古老的鼓,它被主要用在每年12月26日的WrenBoy節(jié)的慶祝音樂中,只是到1970年出現(xiàn)了文化復興的錄音后,它就被普遍的運用在團體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所以現(xiàn)在它不僅作為樂器還作為一種近代的非常顯著的愛爾蘭的特色樂器被旅行者們喜愛和收藏。
骨棒bone是一對平滑的打擊樂棒,最初由牛骨組成但是現(xiàn)在由木頭和其它堅硬的材料組成,它大約6英寸長經(jīng)??梢詮澢R驗楣前羰侨绱擞袀€性而且不需要樂譜,任何一種節(jié)奏和音色對于演奏者都是可行的。
愛爾蘭是凱爾特人的聚集地,古老的文化造就了它豐富多彩的藝術門類和文化寶藏,大量的愛爾蘭民族樂器是其中輝煌的寶石,我們在了解了這些樂器的性能特點后,就可以從器樂文化方面來解讀愛爾蘭音樂藝術的一些風格特征,更好的挖掘世界音樂寶庫的內(nèi)涵。
[1]肖恩·威廉斯.聚焦愛爾蘭傳統(tǒng)音樂[M].紐約和倫敦:勞特利奇出版社,2010.
[2]托馬斯.OCanainn.在愛爾蘭的傳統(tǒng)音樂[M].倫敦:勞特利奇出版社,1993
[3]SeoirseBodley:愛爾蘭音樂的歷史[M].都柏林:愛爾蘭大學出版社,1970.
趙赟韻,女,19780921,漢,天津,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