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菁怡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710061)
現(xiàn)實主義的大師
——倫勃朗
秦菁怡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710061)
倫勃朗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的題裁廣泛,風格獨特而深沉,他的畫面上也彰顯著傳統(tǒng)技法和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特點。他用不同的藝術手法進行內心的探索,用現(xiàn)實的筆觸去描繪所感知的一切,充分的體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特征,忠實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
現(xiàn)實主義;風格;藝術表現(xiàn)
他是繪畫史上不可替代的人物,并給17世紀的荷蘭畫派留下了一筆深厚的濃墨重彩。同時也是繪畫史具有獨創(chuàng)精神的宗教畫畫家,亦是西方藝術長河里一筆不可抹去的色彩。
他-----便是再現(xiàn)了平民性與北方本土精神的藝術大師,哈門斯`凡`萊因`倫勃朗。
倫勃朗是17世紀荷蘭畫派最典型的巴洛克畫家,也是西方藝術近三百多年來影響最深遠的繪畫大師。他代表了17世紀荷蘭畫的黃金時代和北歐民族的最高藝術天分。在他的作品中,充分體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特征,忠實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藝術品位以及荷蘭藝術在巴洛克時期的面貌。他是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代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大師之一。
一個畫家的成敗往往跟其經(jīng)歷閱歷息息相關,倫勃朗亦不例外。
首先,倫勃朗是在一個有益于創(chuàng)造力的氣氛中出生的。他的故鄉(xiāng)萊頓是荷蘭有名的藝術知識之鄉(xiāng)。戰(zhàn)爭和激變結束后的荷蘭,生活以安適而著稱。他的父親是一個富有的磨房主,母親則是面包師的女兒,其家族是卡爾文教派的信徒。他從萊頓的拉丁文學校畢業(yè)進入萊頓大學后主修科學,期間,他對人體解剖課程格外有興趣。并在課程中不斷的實地演練解剖尸體。在練習人體解剖學里得到的知識對他以后的藝術之路是無價之寶。在進入大學幾個月后,他因為對繪畫的強烈偏好而致使其果斷的選擇放棄了學業(yè)。15歲師從當?shù)匾幻嫾覍W習繪畫,這位畫家曾在意大利呆了許多年。學習期間倫勃朗第一次體驗到文藝復興大師們的偉大,并且學會了繪畫的基本技巧。而后,他來到阿姆斯特丹,在歷史畫家彼得`拉斯曼門下繼續(xù)求藝。拉斯曼也曾經(jīng)在意大利呆過,倫勃朗受其師拉斯曼構圖風格影響很多。此后,他在家鄉(xiāng)萊頓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在工作室中不斷的練習畫作,并繪畫了大量的自畫像,展示了比老師拉斯曼更為成熟的技法。
其次,在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中不同時期造就了他不同的藝術光輝,并不斷的走向成熟。
倫勃朗的創(chuàng)作生涯分為四個主要時期。第一,萊頓時期。主要受老師拉斯曼以及烏得勒支畫派影響。這一時期,他繪制了大量的肖像畫,并把卡拉瓦喬式的明暗對比畫法加以發(fā)展,形成了自己的畫風,后人稱之為倫勃朗畫風,主要利用光線來塑造形體,表現(xiàn)空間和突出重點,富有戲劇性。他的名聲隨肖像畫水漲船高,明快流利的技法給他帶來了富有和知名度。第二,阿姆斯特丹早期,這一期間,他在藝術上進入成熟階段,結婚在貴族中擴大影響,并涉足收藏領域。事業(yè)上也相對成功,但家庭生活卻充滿不幸的印記。第三,阿姆斯特丹時期。生活的折磨使他更深刻地去觀察和理解人生,40年代是他的藝術深化階段。妻子病逝給倫勃朗的沖擊使得他不再是以前那個快樂而滿足的人。同年,他繪制了事業(yè)中被認為是最為成功的作品--《夜巡》,其成為他阿姆斯特丹風格初期與成熟期的分界作品。他的風格在經(jīng)歷著重大的改變,熱忠于更加含蓄的手法表現(xiàn)畫中人物的內心活動,這類手法當時并不流行。在40年代后期,他不再像前30年代那樣受顧主的歡迎,以至生活拮據(jù)。這種情況并不是因為《夜巡》一幅畫而是因為畫家畫風的改變所造成的。第四,晚年時期,他不得不宣告破產(chǎn),債主的進逼等等他的余生持續(xù)被憂傷所侵襲,他又經(jīng)歷了生命中另一次剝奪。妻子去世,兒子也因瘟疫離開人世。而后不久他逝于阿姆斯特丹。我們無法想象在最后幾個月他是與怎樣的痛苦為伴。
在他的藝術最后十年,反而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輝煌,盡管生活的艱難困苦,窮困潦倒家庭不幸但并沒有使他停止作畫,他的技術技巧卻不斷的增進。他與同時代的荷蘭畫家不同他不僅只畫自己親眼所見的事物,他的繪畫題材廣泛。以想象的背景及身邊的親友表現(xiàn)宗教,從而超越了時代和國界還把荷蘭的巴洛克帶向理性與市民主義的道路,頌揚市民生活的新精神和人的價值。后期的作品,近看似抽象的色塊與筆觸卻能準確地傳達出內在的精神特質,以最厚實的方法刻畫人生的現(xiàn)象和一種北方的樸素個性并繼承了北方畫派自畫像的傳統(tǒng)。他從二十三歲開始記錄自己的容貌,經(jīng)由冷靜而客觀的方法,通過鏡子來捕捉自己,凝視另一個自我,觀察自己從青年到壯年以至衰老,從年輕的意氣風發(fā)到老年的蒼老頹敗,作為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他的自畫像賦予了西方自畫像傳統(tǒng)深沉的心靈的挖掘,更深刻的體現(xiàn)了繪畫美學并揭示了人性的內涵。
倫勃朗一生是冷靜細致的,是理性客觀的。他在黑暗中不斷的前進,向著理性的光輝保持起始的狀態(tài)。在畫史上,他的光亮熠熠生輝,位置不可替代。
[1]姚宏翔.《西方美術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朱子儀.《倫勃朗的人生苦旅》[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侯文娟.《倫勃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秦菁怡(1987- ),女,漢族,籍貫:陜西,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美術系,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