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秀
上海大學法學院,上海 200444
由現(xiàn)代社會看西方政治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與盧梭
紀文秀
上海大學法學院,上海 200444
“政治”是一個社會亙古不變的話題,古代最先進的民主政治思想當屬古希臘時代的政治哲學家們關于民主城邦的思想碰撞。直至今日,中國甚至美國及其它發(fā)達國家都在揚棄的基礎上繼承并研究古希臘政治思想的成果。而我們在現(xiàn)代社會所疑惑的政治體制問題,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有了答案。
正義;自然法;社會契約論;奴隸制
古希臘哲學家對于正義與法律有著各種不同的見解,本文就從正義與自然法的概念以及對奴隸制的評價,以現(xiàn)代社會的角度去評論西方政治哲學家,主要是亞里士多德與盧梭的思想火花的碰撞以及矛盾所在。
正義誕生于法律之前。在國家或城邦沒有形成的時候,人與人之間完全靠道德來維系部落秩序的和諧,正義是社會道德的基礎。①柏拉圖對于正義的觀點有靈魂不死與轉世的學說,他認為一個人在靈魂獲得重生與轉世時,早就有了對于世間一切事物的正義觀,因此正義是與生俱來的。從這個觀點來說,人人各司其職,就是正義。而亞里士多德認為,正義是一種社會的美德,人類制造的法律當然是有漏洞的,因此正義充當了一種彌補法律不足的作用,在此基礎上,他把法正義分為總體的正義與具體的正義,總體的正義是指人的行為德行必須符合城邦內所有人民的公共利益;具體的正義則是相對于社會成員與成員之間而言的正義,由于社會成員之間關系的復雜性,亞里士多德又將特殊的正義分為分配的正義和矯正的正義。他認為“具體的公正及其相應的行為有兩類。一類是表現(xiàn)于榮譽、錢物或其他可析分的共同財物的分配上(這些東西一個人可能分到同等的或不同等的一份)的公正。另一類則是在私人交易中起到矯正作用的公正。②對于矯正的公正又細分為出于意愿的交易與違反意愿的交易。我們可以看到亞里士多德的正義觀是細致的,他認為城邦的法律本身是合乎以正義為法制基礎的自然法的。
啟蒙運動時期,盧梭作為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由于缺乏“自然交給所有人的共同語言”,因而無法想象人類能夠形成單一的社會或形成一種“道德存在”(而有別于個體的集合)。盧梭認為自然法是不合乎自然的,而正義的起源是從社會的日常政治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合乎實際的經驗,同時公民社會是戰(zhàn)爭狀態(tài)的結果,即正義是戰(zhàn)爭狀態(tài)的間接結果。戰(zhàn)爭是不正義的,結果就是盧梭認為正義的原因是不正義的。他認為所有的正義都來自上帝,在自然狀態(tài)中,正義是不能夠實現(xiàn)的,只有通過創(chuàng)立一個新的公民社會,創(chuàng)立新的法律,正義才能夠沖破理想的烏托邦進入現(xiàn)實。于是他想到了通過簽訂社會契約的方法來尋求這種天然的正義。
亞里士多德對于矯正的公正又分為出于意愿的交易與違反意愿的交易。他在書中舉了一些例子,“違反意愿的交易的例子中有些是秘密的,如偷竊、通奸、下毒、拉皮條、引誘奴隸離開其主人、暗殺、作偽證”。③他是奴隸制度的忠實維護者,他認為主人與奴隸是與生俱來的,主人是具有靈魂的人類,而奴隸則是徒具空殼的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亞里士多德偏向這一觀點:那就是公正不等同于善良意志,而等同于強權。而我們前面提到的亞里士多德認為公正是德性之首,于是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等式,因為公正等于強權,公正等于德行之首,因此強權等于德行之首。
《社會契約論》中,盧梭在第一章第一卷的主題中就亮出了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自由平等主義者?!叭颂焐亲杂傻?,但是,也無處不在枷鎖當中。那些自認為是別人的主人的人,實際上是比其他人更加徹底的奴隸”。他在書中明確批評了亞里士多德所支持的奴隸制度?!皩嶋H上,亞里士多德在他們之前就曾說過,人類根本就不是天生平等的,因為一些人生來就是要做奴隸的,而另外一些人生來就是要做主人的。亞里士多德當然是對的,只是他錯把結果當成了原因”。④盧梭從兩個方面說明了奴役權的不合理:奴隸出賣自己自然的自由是無償?shù)?。他認為奴隸制度是違反自然的存在,是因為先有了違反自然的奴隸制度,才導致了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的不平等。因為強力制造出最初的奴隸,強力是不正義的起源,盧梭舉了一個例子,若一個人在森林里被強盜劫持,作為權力的強盜手中的手槍能否讓那個人本可以藏錢包而做出交出錢包的行為呢,答案當然是不能,強力不能夠形成合法的權利。這與筆者前述的亞里士多德認為強權就是德行之首有著本質意義上的沖突。
就現(xiàn)在而言奴隸制是不合常理的。但盧梭對于奴隸制度的批評也過于激進。假設我們生活在古希臘時代,以那個年代的角度看待奴隸制,生產力及其落后的年代,奴隸們無法生存,他們作為奴隸大多是自愿的。筆者認為當時的奴隸基數(shù)達到一定程度時,奴隸們完全可以集合起來反對奴隸主的壓迫,然而事實上是奴隸們愿意用自己的自由與自尊來交換一個安身之所。因此筆者認為,評價任何制度的合理性與不合理性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對于那個時代來說是否是最好的選擇,所以盧梭只看到了奴隸制度存在的不合理性的結果,而沒有看到奴隸制度存在的原因以及背后的功勞。這對于我們的經驗就是,看待一個制度不能只從當下的角度看待,沒有一個完全優(yōu)秀的制度,當然也沒有一個完全無能的制度。
[注釋]
①H·科殷.法哲學[M].林榮遠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154.
②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34.
③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34.
④讓-雅克·盧梭.社會契約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7-13.
D091
A
2095-4379-(2017)33-0103-01
紀文秀(1993-),女,江蘇泰州人,上海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憲法與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