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宇春
(530022 廣西國海律師事務所 廣西 南寧)
淺探行政審判之公正與效率問題
韋宇春
(530022 廣西國海律師事務所 廣西 南寧)
公正與效率作為法院工作主題,適用于民事、刑事和行政三類訴訟,行政審判的公正與效率與刑事、民事審判總體上都適用“沒有司法公正就沒有司法效率,沒有司法效率也就沒有司法公正”,或者再確切地說,追求有效率的司法公正是審判須遵循的一般性規(guī)則。但在這三大類訴訟當中,公正與效率各自的內容及價值標準卻存在較大差異。由于行政訴訟中訴訟主體的特殊性,使得行政審判具有了對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監(jiān)督、評價職能,而其結果通過各種渠道反饋到行政機關和社會大眾之中時,一方面在保護了群眾合法權益的同時,使其形成或深化了對國家權力機關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是對行政機關的一種督促,促使其自我審視,保障依法行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行政審判的公正與否、效率高低,與依法治國的進程具有最直接、最密切的關聯(lián)。
行政審判;公正與效率問題
當前制約和影響行政審判公正與效率的因素多而復雜,如社會因素,法律制度因素等等,都對行政審判的公正與效率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在這一系列因素當中,現(xiàn)有制度落實的不夠徹底這一因素則顯的格外突出。總的說來,影響行政審判公正與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轉型期社會大變革,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發(fā)展到今天,從我國的市場經濟到各個方面都要盡快適應WTO的需要,經濟關系重新調整,不僅變化快,而且變動大,一方面使市場經濟秩序一度混亂,另一方面也使行政機關不能給自己準確定位;改變原經濟主體間的關系及實現(xiàn)政府職能的轉變要求法律關系調整與之適應,但從目前來看相對滯后。
(2)審判組織行政化。在審判實踐中,合議庭的裁判意見,往往要經庭長、分管院長甚至審判委員會層層批準,形成了審判工作層層負責的不正常的審判體制。這種行政化審判模式違背了《行政訴訟法》關于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制度的規(guī)定,在弱化了合議庭職能的同時,也在人們當中形成了一種錯誤觀念,認為案件的審理結果寄取決于庭長、院長等領導身上,“有事找領導”,而不考慮法律如何規(guī)定,就是這一觀念的典型表現(xiàn)。這種組織模式不但破壞了合議制度,也是對司法獨立原則的否定。
法院審查判定任何一點肯定與否定都是極為困難的。然而保證行政審判的司法公正與效率,既要保護每個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又要維護公共秩序與公共利益,保障行政管理目標的實現(xiàn),要求“法官必須審慎處置每一個變動中的行政法律規(guī)范調整的變革中的社會關系,精確權衡公正度,選擇實現(xiàn)最低成本的最佳點”。這是國家賦予的職責,也是人民的期盼。對于如何尋找這一“最佳點”,筆者認為必須作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切實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加強干警隊伍建設
法官相對于立法者和學者而言,對法律問題的了解更直接、更具體。只有法官才能通過法定程序和審判技術,協(xié)調各種利益,實現(xiàn)社會公平和效率。從這個意義上說,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法官隊伍就顯得至關重要。隨著司法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在加入WTO之后,新課題不斷涌現(xiàn),我國目前法官隊伍素質的現(xiàn)狀已越來越不適應“公正與效率”這一司法主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法官隊伍已成為我國司法改革的首要任務。筆者認為,要真正完成這一任務,至少要從兩個方面入手。要最大限度提高現(xiàn)有人員的政治素質、業(yè)務素質?;谖覈F(xiàn)有法官隊伍老齡化程度較高,接受和研究新問題的積極性相對較差,所以對現(xiàn)有人員的培訓應堅持“專業(yè)化”原則,搞行政審判的就進行行政審判理論及業(yè)務培訓,“術業(yè)有專攻”,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真正成為“專業(yè)化、專家型”的人才,充分發(fā)揮他們的長處與潛能,否則就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
2.克服審判行政化,強化合議庭職能
合議庭職能的強化主要集中在收案權和裁判權兩個方面。強化合議庭的收案權,就是由合議庭獨立行使收案權,除疑難、復雜案件,是否收案由合議庭合議后決定,摒棄因人、因權、因案而決定是否收案和由主管院長批準收案的做法,切實保護當事人的訴權。強化合議庭的裁判權,就是合議庭多數(shù)成員的意見即為裁定、判決意見,取消那種對裁判意見層層匯報,層層審批的行政手段,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當然,強調合議庭職能的強化并非否定審委會等其它司法制度。對新型、疑難、復雜案件,爭議較大的案件,可以由主管院長或院長經與行政庭庭長研究后,指定政治和業(yè)務素質較高的法官組成合議庭,甚至由院長擔任審判長來對案件進行審理;對需報審委會研究的案件,還可以組織審委會成員親自參加旁聽,以使裁判意見的研究更具針對性。
3.強化詢問式的庭審方式
在行政訴訟中,抗辯式的訴訟方式正成為一種潮流,被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所接受和認可。筆者認為,將這種廣泛用于民事訴訟中的審判方式引用到行政審判當中并大力予以推廣,是與行政訴訟的特性相矛盾的。所以筆者認為,詢問式的審判方式更適合于行政審判工作。通過審判人員對被告行政機關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證據(jù)、法律依據(jù),以及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程序合法性的主動詢問,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逐漸明朗,不但使整個庭審層次清晰,重點突出,而且使各方當事人易于掌握查證辯論和庭審重點,了解自身在該訴訟中的優(yōu)劣。正因為各方當事人對整個庭審的脈絡有了大體了解,對該案的訴訟有了一個基本認識,從而對法院的裁判結果也容易接受。
公正與效率是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刑事訴訟相比,與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行政審判的公正與效率,不但能夠保護群眾的合法利益,實現(xiàn)行政法保護“弱者”的司法理念,而且能夠有力維護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利益,保障行政機關依法高效行政,增加行政機關執(zhí)法的透明度、可信度,增強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感,使各項政策、任務能夠得以順利實施,更為重要的是使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受到法律的監(jiān)督,促進依法治國進程。對人民法院來說,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行政審判的公正與效率,對重塑人民法院的光輝形象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有這些都是“公正與效率”這一新世紀的司法主題對行政訴訟內在的、本質的要求。作為司法隊伍的一分子,我們有義務為滿足這一要求而共同努力。
[1]孫山,易利娟.司法地緣化對獨立行使審判權之影響——行政訴訟價值取向應實現(xiàn)與行政審判體制改革相契合的法治效果[J].《天津法學》,2013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