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琳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
婚姻中的撤銷贈與
——對孫某上訴陳某撤銷贈與合同糾紛案的討論
王瑞琳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本文主要討論了社會爭議極大的話題之下的法律適用。法官在使用法律的時候,需要把日常經(jīng)驗法則和法律專業(yè)知識結合起來,但是對于某些敏感的有爭議性的話題,法官很難通過日常經(jīng)驗法則來作出判斷。此時則需要法官對法律進行靈活適用。通過適用法律,在爭議問題上為社會指明方向;但有的時候,法律也應當在特定問題上適當留白,避免硬性的認定,貫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精神。
撤銷贈與;法律適用;法律解釋
案情簡述:2015年2月,孫某,女與陳某,男簽訂《婚前協(xié)議》協(xié)議中對雙方日常生活的相處細節(jié)做了約定,還約定男方應贈送價值350萬元的房產給女方。2015年3月,雙方進行了結婚登記。2015年5月陳某將涉案房產過戶給孫某。2015年9月雙方協(xié)議離婚,并約定孫某擁有對350萬元房產的產權。2015年11月,在離婚登記辦理完畢之后,陳某得知消息,在婚姻存續(xù)期間,孫某曾與案外男性張某在某賓館登記住宿7天。陳某遂以撤銷贈與合同為案由,訴至法院。
一審法院認為,孫某在婚姻存續(xù)期間,與婚外異性在賓館同宿,屬于對陳某的“嚴重侵害”,應適用《合同法》第192條第1款第1項之規(guī)定,判決準許陳某撤回對孫某的贈與。孫某不服,上訴至中級法院。
要適用這條法律,不可避免地,要對“嚴重侵害”這一概念進行解釋,并闡明孫某的行為是否達到“嚴重侵害”這一程度。在已經(jīng)頒布的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中,沒有任何條款對“嚴重侵害”作出了解釋。在適用本法律的時候,法官就必須對這個概念進行解釋和說明。
認定是否有嚴重侵害情形,具體到本案中我認為主要有兩條路徑:1.通過贈與合同本身去解釋;2.利用舉其輕以明重的推理方法。
(一)通過合同本身去解釋。首先綜合考察贈與合同簽訂的目的,然后再去考察侵害行為是否能夠阻礙這個目的發(fā)生。
如果說侵害行為能夠導致贈與合同的目的從根本上無法實現(xiàn)了,那么則應當把該侵害行為認定為“嚴重侵害”行為。具體到本案,《婚前協(xié)議》的簽訂的目的,根據(jù)上文所陳述的內容,應當認定為“締結并維持婚姻的存續(xù)”。夫妻之間相互忠實的義務,是夫妻關系最主要的義務之一,違背了忠實義務,則是對夫妻關系的一個較高程度的破壞,所以,基于這樣一個判斷宜認定孫某構成對陳某的“嚴重侵害”。
婚外性行為是不是對配偶的“嚴重侵害”,是一個極富爭議的問題。隨著經(jīng)濟和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性觀念是變得越來越開放的,個體與個體之間性觀念,也是千差萬別。對于剛剛締結婚姻數(shù)年的年輕夫妻來說,婚外性行為幾乎是一種絕對不可以饒恕的行為,但是對那些已經(jīng)締結婚姻三四十年,長久以來沒有性生活的老夫妻來說,偶爾的偷腥似乎也不會給婚姻帶來毀滅,只要雙方在經(jīng)濟上以及其他方面對家庭保持著忠誠,那么婚姻也能夠在一種比較健康的情況下得以維持。
(二)利用舉其輕以明重的推理方法。既然對待“嚴重侵害”這一概念,能夠參考的地方有兩個,一是《刑法》,如果說受贈人對贈與人造成了身體上的損害,足夠嚴重,達到需要適用《刑法》來調整的程度,如故意傷害,遺棄、虐待等,那自然構成“嚴重侵害”,贈與人可以主張撤銷合同。
另外根據(jù)《婚姻法》第32條所屬的幾種法定離婚情形,如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幾種。這幾種行為在《婚姻法》語境下已經(jīng)對向對方造成了相當程度的傷害,并由法律規(guī)定準許離婚。在解釋“嚴重侵害”時參考這一條法律,并無不妥。具體到本案中,婚內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沒有達到刑事犯罪的程度,也沒有達到法定離婚情節(jié)中所述的嚴重程度,所以不能通過這種方法來進行判斷。
為了避免解釋法律所的后果,中級人民法院回避了對撤銷贈與這一制度的使用,轉而適用夫妻共同財產約定的相關規(guī)定。
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婚姻法》第19條規(guī)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备鶕?jù)案涉《婚前協(xié)議》載明的內容,該協(xié)議屬于陳某、孫某在締結婚姻關系前,對婚后夫妻相處、關系處理及財產處分所做的綜合性約定,應當認定為雙方當事人在婚姻關系成立之前對雙方的個人財產及共有財產的所有權進行的約定,而不應將其中的任何一條從《婚前協(xié)議》中單獨剝離出來、在脫離雙方婚姻關系的情況下進行認定和處理。中級人民法院認為,現(xiàn)雙方因夫妻財產約定的履行發(fā)生爭議而引發(fā)糾紛,在法律性質上應認定為“夫妻財產約定糾紛”而非贈與合同糾紛。
[1]鄧小晶.論離婚協(xié)議中“財產贈與條款”能否撤銷[D].西南政法大學,2013.
[2]王文軍.論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J].法學論壇,2010(06):142-147.
D
A
2095-4379-(2017)13-0274-01 作者簡介:王瑞琳(1991-),男,漢族,四川人,四川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