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林
(076150 張家口市第三公證處 河北 張家口)
公證審查的風險與責任
李曉林
(076150 張家口市第三公證處 河北 張家口)
就公證行為而言,公證審查環(huán)節(jié)是最為主要的一個中心程序,同時也是確保公證效益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所在。而在公證審查的過程中必然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同時對于過失行為在責任承擔確定上也有一些影響因素?;诖?,文章首先就公證審查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了分析,進而就公證審查過失責任影響因素進行了介紹,最后簡要提出了幾點降低公證審查風險責任的措施。
公證審查;風險;責任
從公證審查的實質上進行觀察,其屬于對法律進行認知的一個活動,既要求充分尊重法律認知的基本原則,還要基于公證活動的特點,同時也遵從公證審查的基本原則。但從目前我國廣泛進行的公證審查的現狀上進行觀察,因為在法律層面上的支持不足,繼而很多公證審查行為在地位和性質上都得不到相應的保障,導致在公證審查過程中存在諸多風險所在,是我國在法制國家建設中亟需完善的部分。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公證審查為中心,分風險、責任以及降低措施三部分展開詳細的分析探討,旨在提供一些該領域內的理論參考,以下是具體內容。
(一)真實性審查風險
在公證審查時可能出現的風險,其首先便體現在真實性審查方面的風險。當公證的申請人就公證相關事項提出后,公證人員第一步便需要就事項的真實性進行調查,具體而言需要找到證明的對象并承擔證明主體的責任,還原事實真相并達到證明目標[1]。但是從實際公證審查真實性審查環(huán)節(jié)上進行觀察,很多公證人員在進行真實性的審查時,絕大部分的參考依據都來自公證申請人所提供的資料,但因為公證申請人所提供資料具有復雜性、多樣性以及動態(tài)性等特點,因此常常在對公證事項進行真實性審查時會出現一定偏差,而這就會對公證審查帶來一定的風險。具體而言包括就證明對象進行真實性確定時的風險、就標準產生進行真實性確定時出現誤差導致的風險以及在審查證據進行收集時所產生的風險[2]。
(二)合法性審查風險
除真實性審查風險之外,公證審查在合法性方面也存在一些可能出現的風險。公證審查中合法性審查在公證活動的全過程中均存在。而就公證審查行為本身而言,要求基于我國相關法律的框架下,在接到公證申請日到最后送出公證書的全過程中完全符合法律制度展開相應的審查活動,一方面必須保障公證審查行為本身在法律框架之下,同時還必須保障所進行公證審查的事項也處于法律框架下。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在公證審查中則難以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在合法性方面的風險,具體而言包括公正行為在程序性上不健全導致的合法性風險、在對公證事項進行定性時產生的合法性風險以及公正行為所依據法律在適用性方面所產生的風險[3]。
就公證審查行為而言,基于其存在的風險,難以避免會因為對風險的規(guī)避不恰當導致過失的出現,而當過失出現時就需要就過失的責任主體進行確定。而在具體的公證審查過失責任的確定上則需要考慮以下幾點因素:
(一)公證程序保障程度
首先是公證審查人員在公證程序上保障程度。就公證審查行為而言,公證程序的公正是保障公證實體公正的基礎,而如果在公證審查中一開始的程序便存在著不公正現象,其必然會如毒樹果導致整個公證行為的無效化。而作為公證審查主體的公證人員,其本身便是法律工作者,對相關法律程序的認知程度很高,屬于專業(yè)者。因此如果在公證程序上出現過失導致公證結果的無效化,在已知后果和未知后果的承擔上,都需要完全由公證人承擔[4]。
(二)公證事項真實性保障程度
從公證審查行為上進行觀察,公證事項的真實性審查是進行的第一個步驟也是公證審查行為的基礎,其對公證人員對證據的應用能力和取得的程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而在真實性公證過失的責任劃分上,需要從工作人員的客觀限制、主觀審慎以及專業(yè)知識三個方面進行確定。如果是因為客觀限制導致的公證過失,則可以免除或減少公證人員的責任,繼而從其他途徑進行彌補和避免;而如果是主觀審慎方面的導致的公證審查過失,則由公證人員承擔全部過失責任;專業(yè)知識方面導致的過失,在責任承擔上和客觀限制一致。
(三)公證事項合法性保障程度
保障公證審查的合法性是保障公證行為效力的基礎。而在公證事項合法性方面出現的公證過失,在公證人的責任確定上,則需要從法律缺陷、主觀審慎以及專業(yè)知識三個方面進行確定。如果是因為法律缺陷導致的公證過失,則可以免除或減少公證人員的責任,繼而從其他途徑進行彌補和避免;而如果是主觀審慎方面的導致的公證審查過失,則由公證人員承擔全部過失責任;專業(yè)知識方面導致的過失,在責任承擔上和客觀限制一致。
基于上文從公證人角度對公證人在公證審查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和責任承擔影響因素的分析,此章提出三點有效降低公證審查風險責任措施。①在公證審查中,可充分賦予公證人員可操作的公證拒絕權,避免一些真實性難以確定的公證事項出現;②可就目前在公證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固化的法律適用限制性取消,降低合法性風險出現;③還可基于目前高度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在公證審查的相關領域的信息公示系統(tǒng)上,進行進一步的升級優(yōu)化,繼而保障公證審查得出的公證文書真實可靠。也實現對于一些婚姻登記狀況類別的社會剛性公證事項在公證有效性上的保障。
就公證審查行為本身而言,其必然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從目前我國在公證審查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類別上觀察,則主要集中于真實性審查風險和合法性審查風險兩個方面。在因為公證風險出現公證審查過失的責任承擔上,則需要從公證程序保障程度、公證事項真實性保障程度以及公證事項合法性保障程度三個因素進行整體性的考慮?;谀壳拔覈诠C審查行為上存在的高風險問題,在應對措施上一方面需要我國政府在法律層面上進行不斷的完善,另一方面也需要公證審查人員在具體的審查過程中,嚴格遵從審查原則,提升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避免一切可能出現的過失問題。
[1]沈小霞.公證審查風險責任淺析[J].魅力中國,2014(15):316-316.
[2]陳志梅.淺談繼承公證中遺產的審查[J].法制博覽,2014(3):184-184.
[3]胡畢斯嘎拉圖.新形勢下公證“真實性”審查思辯[J].華章,2014(26):35-35.
[4]張宇紅,寇玉芳,龐天碩等.遺囑公證風險之防范[J].中國公證,2012(8):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