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萍
高效英語課堂教學,從目標取向的角度而言,指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成功地達成了預定學習目標的教學。但在教學法多元化的今天,語言教學中已沒有也不可能有一種單一的而又為大家共同接受的“好的方法”。學習者千差萬別,教師風格不一,教學環(huán)境不盡相同,企圖用一種事先設定的、按部就班的方法去教好千變萬化的學生,是不現實的,是幼稚的幻想。教學方法必須因人而異,因境而變。
一、一節(jié)常態(tài)英語課堂的教學設計
筆者在考查中學基礎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曾經去農村中學聽過一節(jié)印象深刻的常態(tài)課。所謂常態(tài)課,是相對于“公開課”“優(yōu)質課”“觀摩課”等名目的展示課而言的,指日常教學的真實課堂。執(zhí)教教師利用自制的簡單教具,精彩地展現了一節(jié)高效英語課堂教學,高效率地促使學生達成了教學目標。筆者分析這樣真實的一節(jié)常態(tài)課,探討高效中學英語課堂的構建,希冀帶給一線英語教師更切合教學實際的啟發(fā)。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初中英語(Go for it)七年級下冊 Un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的第一課時。教學對象是農村中學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教室里沒有多媒體設備,像多數農村中學一樣,班額比較大,教室里有65個學生。教學過程如下:
Step One 鞏固詞匯 創(chuàng)設情境
①用單詞抽認卡幫助學生辨認單詞,確保學生在后來的活動中能夠快速地從大腦中提取要用到的詞匯。
②邀請一個學生到講臺上,充當“小老師”,繼續(xù)用單詞抽認卡鞏固和檢查單詞的掌握情況。
③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幾條線,充當街道,寫出街道名稱,街道兩旁標出“公園”“醫(yī)院”“超市”等的位置。讓學生把卡片粘貼在黑板上相應的位置,在黑板上形成了一張地圖。
Step Two 簡單句型和方位介詞的引入和學習
1.教師利用黑板上的地圖,引出句型和短語,并寫在黑板上。例如:
師:Is there a supermarket here?
生:Yes,there is.
師:Where is it?
師生:It is next to the park.
2.讓學生根據黑板上的地圖模仿句型對話(Pair Work),然后互換角色對話。
Step Three 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和操練問路的句型
1.在地圖上標出A、B、C、D、E五個地點,作為假設的問路人所在的地點。
根據地圖,引出指路所要用到的詞匯,寫在黑板上,學習并強化記憶。
2.老師邀請一個程度好的學生,師生之間做問路和指路的完整對話示范。
3.邀請另兩個程度好的學生根據地圖做問路對話。
4.學生根據黑板上的地圖,自己假想所在地點和要去地方做Pair work,鞏固操練句型。
Step Four 場景模擬 拓展訓練
1.把標有地點名稱的標示牌,有目的性地分別發(fā)給坐在過道的學生。把教室模擬成了一個地圖,構成一個語境空間。
2.老師根據語境空間和一個程度好的學生做對話示范。
3.幾個學生主動展示情境對話。
Step Five 作業(yè)布置(任選一個)
1.畫出從你家步行到學校的路線,并用英文表達。
2.畫出從學校到最近的超市的路線,并用英文表達。
這節(jié)課上,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很興奮,積極參與師生和生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
二、教學過程分析
這是一節(jié)高效課堂。高效課堂關注的重點是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了什么,學得怎樣,而不是教師教了什么和教了多少。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階梯形的課堂活動設計
本節(jié)課教學活動的設計遵循了連貫性、整體性和階梯性的原則,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去練習、體驗語言的應用,體現了學習機會最大化的原則。從Step Two中的控制性練習到Step Three的半控制性練習再到Step Four中的具有交際意義的場景模擬練習,具有階梯性,而且語言的產出活動還一直延伸到課下的書面語言輸出。每一步的活動都為下一步做好了充分的鋪墊。各環(huán)節(jié)之間銜接自然,沒有突兀之感。
(二)課堂交互方式的恰當使用
本節(jié)課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采用了恰當的課堂交互方式。主要使用Whole class work和 Pair work。在Step One的單詞強化環(huán)節(jié),有Whole class rapid recognition和Individual check。在Step Two 和Step Three中,在語言輸入時,使用Whole class work,之后就使用了Pair work來操練鞏固,使學生為下一步的活動做好知識儲備。
在Step Four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后,采用了兩種不同的whole class work形式。
(三)教學過程情境化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教學情景貫穿始終。在Step One中教師把卡片貼在黑板上,構成了一個平面地圖,從句型的引出、方位詞的呈現和學習,到句型的操練,大部分時間都是圍繞著黑板上的平面地圖來開展活動的。在Step Four中,教師又巧妙地把教室模擬成一個立體的地圖,使教學空間成為現實語境空間,學生感受到了真實的氛圍,充分地調動了學生使用語言的積極性。
三、高效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關鍵因素
衡量一節(jié)課是否高效,不是看教師是否順利地走完了自己預設的教學步子,而是看學生是否學會、學好了教師設定的目標內容,學生是否產生了積極的學習情感和體驗。本節(jié)課中,盡管由于農村中學條件所限,沒有多媒體設備,但是執(zhí)教教師遵循了語言教學的本質,無法而法,上了一節(jié)充滿生機的高效率英語課,體現出了高效英語課堂教學的關鍵因素。
(一)語言輸入和輸出的巧妙結合
Wills曾經提出語言學習的四個基本條件,其中兩個條件就是語言的輸入和輸出。在本文的案例中,教師有機地結合了語言的輸入和輸出,重點語言的輸入和操練具有足夠的“重復率”和“突顯性”,為最后的語言輸出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學習機會最大化
這里的學習機會最大化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課堂上教師要把時間更多地留給學生,盡量多地給學生提供語言練習、語言使用的機會,讓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學習機會最大化的另一方面含義是指課堂上老師要照顧到全體學生。一個只關注好學生的課堂從來都不算是高效課堂。教師要搭好“腳手架”,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
(三)高比例的有效學習時間
高比例有效學習時間的一條最重要的衡量指標就是:大多數學生都能積極認真地參與課堂教學。明確的教學目標,清晰、連貫的課堂教學結構,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適時的課堂練習,難易程度適宜的任務,這些都是保證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有效投入學習的必要條件。有效學習時間的比例越高,學生學得就越多。
(四)情境化語言教學
情境化語言教學是高效英語教學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富于情境的英語課堂教學能夠激活學生的相關生活圖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情境化語言教學不但有利于意義的建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使用語言的能力,其效果遠遠勝過讓學生去做上百道選擇題那樣的“題海戰(zhàn)術”。
愛因斯坦說:“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沒有一種生機勃勃的精神,它們到頭來都不過是笨拙的工具?!苯處熢诮虒W中要不拘泥于所謂“方法”的禁錮,抓住語言學習和教學的本質規(guī)律,遵循語言有效教學原則,精心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使英語教學充滿活力和張力。
?誗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