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摘 要:心理課的內容很多都是圍繞獨特的心理體驗生成的,心理教師要注重心理課的情緒設計,創(chuàng)設積極、輕松、包容的課堂氛圍,采用積極語言的教育方式,設計真正能觸動學生的課堂活動,這樣心理課才能有吸引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情緒設計;無條件接納;積極語言;開放式問題
我在給學生上心理課時,每當問到某個活動帶給他們什么樣的感受時,很多學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他們有的用一兩個簡單的詞應付一下,有的回答竟然是沒有感受。這讓我很不解,也很無奈,其實在活動中,他們很積極地參與,有的甚至是很興奮。是什么讓他們的心變得如此波瀾不驚?現(xiàn)在看來,是我們的課堂教會了他們不能有自己的獨特體驗,即使有,也不能說出來,否則就不和諧了。學生長期處在這樣的課堂里,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因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和所說的并不一致。
曾經(jīng)聽過一位資深心理老師對于心理課堂的看法:“能提供獨特的心理體驗,能給予學生新鮮的東西,這些才是心理課能夠吸引學生的核心競爭力?!睂Υ宋疑钜詾槿唬睦碚n很多內容都是圍繞著獨特的心理體驗生成的。
一、心理活動課要注意情緒設計,給學生表達自己真實感受的課堂氛圍
如果說學科課程看重的是學生的注意力,是不斷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過程。那么心理課最看重的是學生情緒的起伏,學生是帶有情緒的,而情緒是有很多種類的,心理課要注重情緒設計,不斷調動學生的情緒。做好心理課的情緒設計,對課堂進行情緒預設,能夠極大地幫助心理老師控制課堂現(xiàn)場氛圍。
心理課可以有意識地在教學語言中進行情緒設置,如讓學生由緊張焦慮到放松,由無所謂到驚訝,由平靜到憤怒,由緊張到放松再到快樂,這就是從語言上進行情緒預設。心理課的情緒起伏是需要心理老師有情緒敏感度的,比如每節(jié)課開始的熱身活動結束之后,可以預測到學生的情緒是快樂興奮的,那么我們可以先接納學生快樂興奮的情緒,再設計一個能夠讓學生在快樂的情緒下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然后教師進行點撥,讓學生在積極的情緒中引入課堂主題,這個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事先預設而后進行課堂控制,就會達到很好的課堂效果,也可以給予學生在其他學科課程中很難有的體驗。
二、心理活動課要創(chuàng)設一個積極、輕松、包容的課堂氛圍
作為心理老師,首先要有親和力,能寬容、無條件接納學生。有親和力很容易做到,上課聲音溫柔,面帶微笑,動作親切,多設計一些走進學生中間的討論性問題,這些都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但是要做到無條件接納學生卻很不容易,尤其是在課堂上學生不遵守心理課的規(guī)范,甚至發(fā)表了不合時宜的言論的時候,心理老師要做到接納包容更是困難。積極的課堂并不是不允許消極的東西存在,而恰恰是這些消極的東西向我們暴露出了問題,是亟待解決的。其實,學生某些不合時宜的言論和行為,可能正是某種問題的外部表現(xiàn),我們可以進一步去挖掘它深層次的原因,不能以個人的好惡來評價學生,教師的寬容、無條件接納是打開學生心門的一把鑰匙,久而久之,學生是會有變化的。
三、心理課上要學會使用積極語言,教學語言是教師的職業(yè)語言
教學語言是教學內容的橋梁,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紐帶。中學階段的學生體驗著角色同一與角色混亂的沖突,教師如果構建一套積極的語言模式,促進學生信任感、自主感、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勤奮感的形成,將有助于學生更自信地面對各種選擇,成功獲得角色同一性,適應學習生活。
在心理課教學中應用積極語言,這是一種積極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態(tài)度、教育方法和教育行為方面具有積極性、建設性、激勵性。一系列積極的語言,可以刺激學生的愉快體驗,而愉快體驗本身就能夠維持學生的行為,影響學生的動機,幫助學生塑造信念。教師通過積極語言強化學生的每一個小成功,肯定學生的努力,認同學生的進步,承認學生這個人,通過小步反饋幫助學生達到目標。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情緒和發(fā)展影響效果截然不同,采用積極語言的教育方式,會使學生產(chǎn)生愉悅情緒,促進學生信任感、自主感、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勤奮感的形成。更多批評學生,只會讓自己更不滿意,更生氣,更焦慮。所以,應當多從“可以變得更好”方面去說,去教育學生,總說鼓勵、引導和促進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話。
四、心理課上設計的活動要真正能觸動學生,這樣他們在表達的時候才會有話可說
上課時要多用開放式的問題提問,少用封閉式問題提問。心理老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讓學生感受到心理課堂是安全的,他們也會減輕自我防御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喚醒學生的真情實感是上好心理課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及時、有效地對這些真情實感給予回應,如何回應學生,最見教師的功力。這既需要不斷提高個人修養(yǎng),也需要經(jīng)驗的積累。在個人修養(yǎng)方面,我認為首先教師要有一顆真誠的心,真心地想去幫助學生,能和學生產(chǎn)生共情;其次教師要有敏銳的嗅覺,能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捕捉學生的心理變化;然后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引導學生向更深、更廣的方向去思考問題;最后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當課堂上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時,能夠巧妙地去應對。當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被無條件積極關注,我們所期待的學生的積極變化也就悄然發(fā)生了。
參考文獻:
[1]史國榮.積極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科研:下旬),2014.
[2]陳虹.教師積極語言在課堂中的運用[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編輯 王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