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倫 陳昌文 馬 超 余宏軍 李 強 蔣衛(wèi)杰*
(1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2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農(nóng)牧局,貴州遵義 563100;3貴州省園藝研究所,貴州貴陽 550006)
遵義市播州區(qū)朝天椒高產(chǎn)栽培技術
易 倫2 陳昌文2 馬 超3 余宏軍1 李 強1 蔣衛(wèi)杰1*
(1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2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農(nóng)牧局,貴州遵義 563100;3貴州省園藝研究所,貴州貴陽 550006)
蔣衛(wèi)杰博士:聚焦生產(chǎn)一線(三十一)
遵義市播州區(qū)朝天椒種植面積超過3萬hm2(45萬畝),規(guī)模效益顯著。朝天椒產(chǎn)量主要集中在側枝上,應及時摘心,促發(fā)側枝,并做好肥水管理。
遵義市播州區(qū)(原貴州省遵義縣)地處烏江北岸,海拔多在800~1 200 m之間,年均氣溫13~18 ℃,無霜期在280 d(天)左右,年降雨量為1 100 mm,年日照時數(shù)為1 150 h(小時),境內氣候溫和,熱量資源豐富,雨量充沛。播州區(qū)規(guī)模種植的辣椒主要是果頂向上生長、以采收紅熟果為目的的朝天椒(當?shù)胤Q之為“海椒”或“纂椒”),主要用作于油辣椒的原料,還可用于制作泡椒、紅辣椒面、糊辣椒面等。遵義市播州區(qū)從1999年開始發(fā)展朝天椒生產(chǎn),至2015年全區(qū)朝天椒種植面積3.03萬hm2(45.45萬畝),每667 m2產(chǎn)鮮椒1 800 kg、干椒320 kg,每667 m2產(chǎn)值4 800元以上,目前為貴州省縣域朝天椒種植面積最大。2011年遵義縣被農(nóng)業(yè)部選定為2012~2016年度全國農(nóng)業(yè)標準示范縣(農(nóng)場),示范產(chǎn)品:辣椒。筆者根據(jù)多年來的種植和推廣示范,總結出了一套遵義市播州區(qū)無公害朝天椒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
朝天椒主栽品種為原遵義縣辣椒產(chǎn)業(yè)辦選育的遵椒系列(1~4號)、遵義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選育的遵辣系列(1~8號)等。
選擇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栽培為宜,提倡朝天椒與水稻、玉米輪作。一般朝天椒在2月下旬開始播種,4月中旬開始定植,7月下旬開始采收,一直可以采收到10月下旬。茬口模式:甘藍型油菜/朝天椒(間作,下同)、根用芥/朝天椒、抱子芥/朝天椒、小麥+朝天椒(套作)等。
朝天椒喜生茬地,不宜連作,要選用2~3 a(年)內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非低洼地。入冬前深耕凍垡,春季整地時深耕細耙,耕深25 cm左右。朝天椒栽培畦寬80~90 cm,畦高15~20 cm,溝寬20~25 cm。下透雨后在畦面上及時覆蓋地膜。要求移栽前7~10 d(天)完成整地。
按照“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氮、磷、鉀、微肥相補充”的施肥原則,進行優(yōu)化配方施肥,施足底肥。上等肥力土壤標準:有機質含量>3%,全氮>0.15%,速效氮>120 mg·kg-1,速效磷>20 mg·kg-1,速效鉀>150 mg·kg-1;每667 m2基肥施肥標準為牛糞1 000~1 500 kg,復合肥(N-P-K為15-15-15,下同) 30~40 kg。中等肥力土壤標準:有機質含量1%~3%,全氮0.07%~0.15%,速效氮60~120 mg·kg-1,速效磷5~20 mg·kg-1,速效鉀50~150 mg·kg-1;每667 m2基肥施肥標準為牛糞1 500~2 000 kg,復合肥40~60 kg。下等肥力土壤標準:有機質含量<1%,全氮<0.07%,速效氮<60 mg·kg-1,速效磷<5 mg·kg-1,速效鉀<50 mg·kg-1;每667 m2基肥施肥標準為牛糞2 000~2 500 kg,復合肥60~80 kg。
遵義市播州區(qū)一般于2月下旬開始播種育苗。育苗方式包括基質漂浮育苗、營養(yǎng)塊育苗、苗床撒播育苗等。經(jīng)過不斷探索和試驗示范推廣,基質漂浮育苗已成為當?shù)爻旖贩N植的主要推廣技術。基質漂浮育苗是在泡沫塑料穴盤里裝上育苗基質,播種后直接漂浮在營養(yǎng)液液面上進行育苗的方法。朝天椒基質漂浮育苗技術管理方便,易于操作。育苗基質配制:草炭∶珍珠巖∶谷殼∶蛭石為60∶20∶15∶5(體積比),每袋(70 L)育苗基質帶育苗配方肥(N-P-K為15-8-18)500 g。
4.1 苗池建造 采用大棚基質漂浮育苗,播種前5~10 d(天)根據(jù)育苗量搭建育苗大棚或中棚,在大棚或中棚中建造苗池,池深15 cm左右,苗池地面平整,池底和池邊鋪上薄膜,薄膜要覆蓋池埂,然后將鋪上薄膜的苗池裝水,水深10 cm左右。
4.2 種子處理 播前進行催芽處理,將在陽光下晾曬1~2 d(天)的種子裝入布袋中,先用50~55℃的溫水浸種10~15 min(分)消毒,并不斷攪拌。然后將種子移入30 ℃左右的水中,繼續(xù)浸種12~24 h(小時),再放入20~30 ℃的保溫容器內催芽,催芽4~5 d(天)、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4.3 播種 漂浮穴盤由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規(guī)格為52 cm×33 cm×6 cm或57 cm×36 cm×6 cm兩種,每個漂浮盤160穴,一般栽種667 m2朝天椒需育苗20盤,需種子50 g左右。播種前,將育苗基質裝入漂浮盤內整平,播種時將穴孔內的基質向下壓至2/3處,每穴播2粒,播后覆蓋基質,整平后放入已裝好水的育苗池中。在苗池里加入硫酸銅(平均每盤用量為1 g)防止池內滋生綠藻。
4.4 苗期環(huán)境管理 從播種至出苗前應保持棚內溫度白天20~28 ℃、夜間15~18 ℃,防止高溫燒苗、低溫爛種;控制濕度,防止?jié)穸冗^高導致病害發(fā)生。晴好天氣要適當通風降溫、降濕,低溫寒流來臨前要蓋嚴大棚膜。為防止幼苗徒長,應注意及時通風、透氣、排濕。初期做好保溫防凍工作,促進早出苗、出齊苗;中期合理調節(jié)溫濕度,溫度控制在白天22~25 ℃、夜間18~20 ℃,濕度控制在85%以下;后期加強煉苗,防徒長,遇高溫時,白天可揭開拱棚四周通風。
4.5 苗池肥料管理 苗期需肥量不大,一般基質所帶配方肥就能滿足苗期生長需求量。漂盤放入苗池后,將育苗基質里帶的育苗配方肥兌水溶解后均勻倒入苗池中,平均每盤用量20 g;幼苗3~4葉時再施1次育苗配方肥,平均每盤用量30 g。幼苗6~7葉時,若葉片泛黃,可再施用尿素或磷酸二氫鉀進行追肥,一般100個漂浮盤施用尿素0.3 kg(1 000倍液),或磷酸二氫鉀0.4 kg(1 000倍液)。
4.6 煉苗 移栽前5~7 d(天),逐漸增大通風口,直至揭開棚四周薄膜,以降低苗床溫度(使棚內與棚外溫度達到一致,外界溫度在18~22 ℃),加強幼苗鍛煉。當幼苗8~10葉時開始移栽。
4月中、下旬開始定植,每667 m2栽培6 300株,行距60 cm,株距35 cm,每穴定植2株,破膜打孔、帶基質定植,定植時剔除病苗、弱苗以及雜苗。用8%寧南霉素(菌克毒克)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浸蘸苗根,稍晾干后即可定植。定植后澆定根水,每穴澆0.2 kg,使植株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然后及時用土封嚴植株根部與地膜口,防止畦面水分流失和高溫水汽傷苗。
定植后緩苗期不澆水或少澆水,以利于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fā)育。朝天椒果實的產(chǎn)量主要集中在側枝上,所以在移栽后20 d(天)左右應及時摘心,限制主莖生長,促發(fā)側枝,以獲高產(chǎn)。
6.1 早施提苗肥 定植成活后20~25 d(天),用農(nóng)家有機液肥(或沼液),或復合肥、尿素進行追肥提苗,以促根、莖、葉生長。
上等肥力田塊:每667 m2用農(nóng)家有機液肥1 000 kg或0.3%復合肥水液1 000 kg兌尿素5 kg淋穴。中等肥力田塊:每667 m2用農(nóng)家有機液肥1 200 kg或0.3%復合肥水液1 200 kg兌尿素8 kg淋穴。下等肥力田塊:每667 m2用農(nóng)家有機液肥1 500 kg或0.3%復合肥水液1 500 kg兌尿素10 kg淋穴。
6.2 穩(wěn)施促花肥 提苗肥施用后25 d(天)左右,當辣椒初花時及時追花果肥,用農(nóng)家有機液肥或復合肥進行追肥,以滿足分枝、開花與結果需求。
上等肥力田塊:每667 m2用農(nóng)家有機液肥1 000 kg或0.3%復合肥水液1 000 kg淋穴。中等肥力田塊:每667 m2用農(nóng)家有機液肥1 200 kg或0.3%復合肥水液1 200 kg淋穴。下等肥力田塊:每667 m2用農(nóng)家有機液肥1 500 kg或0.3%復合肥水液1 500 kg淋穴。
6.3 重施掛果肥 促花肥施用后20 d(天)左右,當植株開始掛果后,需肥量大,每667 m2用農(nóng)家有機液肥1 500 kg或0.5%復合肥水液1 500 kg淋穴,并結合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采收1~2次果后,每隔10 d(天)噴施1次。
6.4 采收期補肥 因朝天椒掛果多,養(yǎng)分消耗大,每采收1次應補施1次肥料,一般每667 m2用農(nóng)家有機液肥1 000~1 500 kg或0.3%復合肥水液1 000~1 500 kg淋穴。
6.5 水分管理 遇晴天5 d(天)以上、土面開始發(fā)白時,及時在16:00~19:00澆水,每次每株澆0.5 kg。久晴無雨時,每7 d(天)澆水1~2次。
朝天椒主要病蟲害有青枯病、炭疽病、臍腐病、病毒病和紅蜘蛛、煙青蟲、棉鈴蟲。
苗期常因低溫高濕、光照不足、管理不當發(fā)生猝倒病、立枯病和漚根;成株期則常因高溫、高濕而發(fā)生真菌性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炭疽病等;夏季高溫干旱有利于蚜蟲的發(fā)生,并導致病毒?。粶嘏酀竦臈l件有利于螨類的發(fā)生為害。
7.1 青枯病 發(fā)病初期用72%農(nóng)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或20%葉枯唑(葉青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隔3~5 d(天)再灌1次,連灌3次。出現(xiàn)病株時應及時拔除,并在病穴周圍撒入適量生石灰,防止病菌蔓延。
7.2 炭疽病 在初花后用波爾多液(生石灰∶無水硫酸銅∶水按1∶1∶10的比例混合)1 000倍液預防,每隔7~10 d(天)噴1次,連噴2次。發(fā)現(xiàn)病斑后,可噴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防治,每隔5~7 d(天)噴1次,連噴3次。
7.3 臍腐病 避免氮肥過多,多施腐熟有機肥;不要留果過多,一般1個分枝1個果實,避免果實之間對鈣的競爭;從幼果期開始噴施0.1%硼砂+ 0.1%硫酸鋅,并加入1.8%復硝酚鈉(愛多收)水劑6 000倍液,5~10 d(天)噴1次,連噴3~5次。
7.4 病毒病 以預防為主,在及時防治蚜蟲等傳毒媒介的同時,于辣椒苗期和定植后噴施20%鹽酸嗎啉胍·銅(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辛菌胺醋酸鹽(病毒克星)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防治,每隔5~7 d(天)噴1次,連噴3次。
7.5 紅蜘蛛 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和殘枝落葉,消滅蟲源。發(fā)生初期用40%金螨撲(絕螨1號)1 500倍液或15%噠螨靈乳油3 000倍液噴霧,每隔5~7 d(天)噴1次,連噴2~3次。
7.6 煙青蟲、棉鈴蟲 有條件的可利用頻振殺蟲燈誘殺。化學防治則應在幼蟲孵化高峰至2齡期施藥,將幼蟲消滅在蛀果之前。藥劑可選用20%氟鈴辛硫磷(勁彪)乳油800倍液,或20%氯蟲苯甲酰胺(康寬)懸浮劑4 000倍液,或1.2%苦·煙乳油800倍液。每隔5~7 d(天)噴1次。連噴2~3次。
朝天椒可多次采收至霜降前。如遇干旱年份,收獲時間可提前到秋分前后,應掌握在辣椒變紅后再采收。
易倫,男,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朝天椒試驗示范推廣工作,電話:0851-27226373,E-mail:519339972@qq.com
*通訊作者:蔣衛(wèi)杰,研究員,主要從事蔬菜研究與推廣工作,電話:010-82108797,E-mail:jiangweijie@caas.cn
2016-12-02;接受日期:2016-12-09
國家大宗蔬菜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項目(CARS-25),農(nóng)業(yè)部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chuàng)制重點實驗室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