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薇薇 江蘇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19
淺談基于建筑與景觀融合方式下的酒店設計方法研究
文/王薇薇 江蘇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19
在我國社會和經濟不斷發(fā)展的條件下,商業(yè)、旅游業(yè)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人們在經商以及旅途中,住宿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條件,隨著旅游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條件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關注酒店的設計以及居住環(huán)境和質量,所以,采取合理有效的設計方法設計酒店是非常有必要的,現(xiàn)階段普遍應用的一種高效酒店設計方法就是有效融合了建筑以及景觀的設計法。本文以常州九洲花園大酒店為例,對基于建筑以及景觀融合的酒店設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提出筆者的思考。
建筑;景觀;酒店設計
人們的旅游以及短期外出工作都離不開酒店,其中旅游是人們休閑放松所采取的一種主要方式,隨著我國旅游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酒店業(yè)也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人們在選擇酒店的時候越來越關注酒店設計環(huán)境以及居住舒適度,所以,在設計酒店的時候應該采取人性化的設計方式,將建筑以及景觀有效融合在一起,提高酒店的居住質量,將酒店所具有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使顧客得到身心的放松,從而吸引跟多的顧客,這對酒店的發(fā)展非常有利。
常州九洲花園大酒店,是一個集住宿、會議、餐飲、商務、娛樂、國際交流為一體的現(xiàn)代化、智能化、園林化的五星級酒店,為經商人員、政府公務訪客及旅客建造一個使用高效,浪漫又充滿活力的五星級的商旅環(huán)境。整個酒店總建筑面積為62532平方米,地下一層,裙房一層,主樓六層。酒店坐落在延政西路與淹城東路交叉口的西南側[1]。
整體規(guī)劃上采取了以水體為主景的園林式總體格局,平面舒展,并與環(huán)境有機結合。整個酒店以中央大堂為核心,向四周發(fā)散布局。首層的餐飲空間及客房空間與室外雅致的園林緊密結合。所有功能區(qū)之間以庭院相連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合而不擁,分而不散。平面的合理布局及單體高度的適度控制,使住客在位于酒店與產權式酒店之間共享的瀉湖庭院能充分享受寧靜,愜意的自然環(huán)境。
根據(jù)酒店的使用特性設計交通流線,“以人為本”是設計的重點?;乇眰仍O酒店主入口,東側設次入口[2]。項目為行人和機動車流提供6個主要入口:酒店,宴會廳,中餐廳,水療健身及后勤服務入口。另外,創(chuàng)建內部庭院通道,避免外部車輛干擾。垂直運輸流線直接、明確,各種流線盡可能清晰,互不干擾。酒店主要客流由一層北側進入,到達酒店大堂,這里可以看到美麗幽雅的人工瀉湖。西側的裙房設健身俱樂部、室內游泳池等,入口相對獨立,可以單獨對外營業(yè),與酒店大堂的入住客人分流,下圖1為延政西路酒店主入口圖:
圖1
單體設計上注重陽光和通風,同時又注重自然景觀。主入口均衡有序的合理布局,表面材料的適當選用,給人莊重典雅之感。此外,酒店與產權式酒店高低錯落,尺寸對比均衡,使兩者隔著瀉湖相互協(xié)調呼應,為酒店提供自然舒適的休閑娛樂空間以及寧靜祥和的水景庭院。設計充分考慮客房的景觀朝向,擴大酒店室外活動空間同時,并使游客在瀉湖方向看酒店主樓建筑的視線遮擋面降到最小,與周圍建筑和諧共生。
酒店的整體布局綜合考慮朝向、水體、城市景觀等視覺景觀元素,致力于創(chuàng)造適合現(xiàn)代酒店綜合建筑空間[3]。立面及造型設計在營造出雍容華貴、氣度不凡的超豪華酒店形象的同時,采取逐層躍落的形式,從體量上產生一種層層堆砌的從自然中生長出來的感覺,形成了建筑新古典主義的風格。
本工程為地上6層,地下1層的酒店建筑。地下室為一層全埋式人防地下室,抗力等級為核5級及核6級,總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4]。地上部分平面尺寸231m*100m,平面形狀復雜,設計時按照建筑平面分區(qū),設置五道抗震縫,將上部復雜平面分為六個獨立的結構單元,分別為三幢6層主樓,三幢2層輔房,各單元平面相對規(guī)則,受力明晰,地下室連成一體。結構形式均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各部分結構計算分析結果均滿足規(guī)范限值要求。其結構設計的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①地下室不設縫,平面尺寸231m*127m遠超過了規(guī)范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最大間距的要求。結構設計時首先加強地下室墻板鋼筋配置,選用低收縮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摻適量的膨脹劑及聚丙烯纖維等措施以減少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影響,并且主要靠在結構施工階段在適當位置設置后澆帶的方法來減少混凝土的收縮,同時加強施工養(yǎng)護。大樓主體竣工三年,地下室未發(fā)現(xiàn)明顯開裂,滿足使用功能要求。
②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梁,酒店主樓一至三層兩側為公共服務空間,中間為寬18m高三層的主大堂,四層以上為酒店客房,上層結構框架柱通過預應力梁進行轉換,結構設計時采用兩個不同力學模型的結構分析軟件進行整體計算,并對薄弱部位加強配筋。酒店宴會大廳33m*45m,其屋面因綠化要求不能采用輕鋼屋面,而采用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梁板,通過大跨度預應力主梁承受豎向荷載。
③大跨度鋼結構拱形雨篷,酒店主入口跨度36米,設計時沿跨度方向布置兩榀空間鋼桁架,鋼桁架之間布置平面桁架作為支撐并傳遞荷載,以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結構體系,支座1/6跨度范圍內鋼桁架桿件間焊加勁鋼板,增加桁架剛度,控制鋼桁架變形。鋼桁架兩端支承于框架柱上,形成建筑造型輕盈開闊的氣勢。酒店外觀彰顯五星級酒店的尊貴豪華,采用紅色坡屋頂層層挑檐,豐富多彩。
①因為本酒店工程的規(guī)劃采用的是園林式格局,所以酒店氛圍非常和諧自然,盡量減弱人工建筑給酒店環(huán)境帶來的影響,把各種景觀要素融合到酒店內部環(huán)境,使得酒店建筑更加富有生命力以及活力。此外,因為景觀是隨著時間而不斷生長改變的,所以建筑和景觀的結合可以獲得非常好的視覺效果。
②以節(jié)能環(huán)保為出發(fā)點,選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通過市場調研,多方案比較,降低造價[5]。
③方案平面布置整齊、緊湊,流線簡潔、清晰,節(jié)約了大量的服務空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造價。
④有效的招投標機制,使得業(yè)主可以通過比較少的資金獲得較好的材料和施工服務。
⑤結構方案的比較,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優(yōu)化結構構件的尺寸,降低配筋,達到降低工程造價的目的。
在常州九洲花園大酒店設計過程中,有效應用建筑以及景觀融合的設計方式進行設計,有效提升了酒店的環(huán)境質量以及人文關懷效果,并且可以通過平面布置形式來減少很多服務空間,從而降低酒店工程成本投入。在商旅行業(yè)不斷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對酒店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采取這種建筑以及景觀有效融合的設計方式可以給酒店顧客帶來更好的居住感受,顯著提升酒店自然和諧的氛圍,對酒店日后的高效運營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和作用。
[1]黃艷瓊.基于建筑與景觀融合方式下的度假酒店設計思考[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5,(8):250-250.
[2]黃艷瓊.基于建筑與景觀融合方式下的度假酒店設計思考[J].農家科技,2015,(8):250.
[3]黃木梓,孟航旭.基于建筑與景觀融合方式下的度假酒店設計思考[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3,(6):44-44.
[4]許悅,齊曉韻.淺談百丈山居民宿酒店設計與景觀融合方式下設計思考[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30):403-403,855.
[5]盧慧.景觀因素在溫泉酒店建筑設計中的體現(xiàn)--以和平縣頤和大溫泉酒店建筑設計為例[J].城市建筑,2014,(18):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