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遼寧省血液中心 (遼寧 沈陽 110044)
亞甲藍病毒滅活血漿制備方法及對凝血因子的影響研究
楊梅 遼寧省血液中心 (遼寧 沈陽 110044)
目的:探討亞甲藍病毒滅活血漿制備方法及對凝血因子的影響。為臨床使用病毒滅活血漿治療提供劑量及安全使用依據(jù)。為病毒滅活血漿推廣提供理論基礎。方法:選取100份全血分離制備的血漿進行病毒滅活前后留樣,制成新鮮冰凍血漿后融化,采用亞甲藍光化學法檢測滅活前后各成分及凝血因子活性的變化。結果:滅活前纖維蛋白原為(2.24±0.12)mg/mL、凝血VIII因子為(0.78±0.09)IU/mL、凝血酶原時間為(14.02±2.63)S,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為(34.62±4.76)S。殘留白細胞計數(shù)(3.0±2.1)×106/L滅活后纖維蛋白原為(2.10±0.14)mg/mL、凝血VIII因子為(0.71±0.10)IU/mL、凝血酶原時間為(14.14±2.75)S,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為(34.88±4.86)S。殘留白細胞計數(shù)(7.4±1.4)×104/L,經(jīng)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分析發(fā)現(xiàn),采用亞甲藍光法病毒滅活血漿后纖維蛋白原、凝血VIII因子、凝血酶原時間等指標無顯著的變化。殘留白細胞計數(shù)明顯降低。結論:采用亞甲藍光化學法滅活血漿病毒對凝血因子活性影響在合理范圍之內,病毒滅活后血漿臨床使用比較安全、有效。
亞甲藍病毒滅活 血漿制備方法 凝血因子 影響
輸血是臨床搶救和治療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血漿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全血容量的55%~60%,并且血漿中含有多種成分,包括:水分、蛋白質、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糖類及無機物等。同時,血漿還是醫(yī)生日常搶救、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血液制品[1]。但是,臨床上對患者進行輸注血漿并不是絕對安全的,部分患者輸注血漿后可能會引起各種過敏反應、感染、容量超負荷等,嚴重者甚至會引起急性肺損傷、免疫抑制等,影響患者健康及生活[2]。雖然獻血前已經(jīng)對獻血員進行了篩選,但是由于當前科技水平的限制,監(jiān)測方法較為局限,存在病毒標志物監(jiān)測技術的局限性,窗口期,試劑敏感性,血漿輸注仍然無法達到零風險。輸入血漿感染各種疾病的可能性高于紅細胞,因此,血漿添加亞甲藍進行病毒滅活在全國血站開展,亞甲藍是光敏劑,能與病毒結合,達到病毒滅活的作用,保證了血漿安全。亞甲藍病毒滅活血漿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破壞了病毒穿透、復制及感染能力,抑制了病毒的傳播,同時還濾出了血漿中殘留的白細胞。白細胞內不僅存在潛在的致病因子,同時還與非溶血性發(fā)熱反應、各種免疫性疾病息息相關,因此血制品中白細胞數(shù)量有嚴格限制,經(jīng)過滅活的血漿殘留白細胞數(shù)下降了2個數(shù)量級,大大提高了血漿輸注的安全性。雖然凝血因子有小部分損失,但病毒滅活血漿仍廣泛地用于凝血VIII因子和纖維蛋白原缺乏癥、血漿置換、肝衰竭伴出血者治療。而且效果顯著,既保證了患者輸血安全,又達到治療目的,因此,病毒滅活后血漿比滅活前更安全,更能滿足臨床患者需求。
為了保證本課題的順利進行,實驗中所使用的儀器及設備包括:醫(yī)用病毒滅活箱、生物安全柜、熱合機、標簽打印機及一次性血漿病毒滅活濾器等。
添加亞甲藍血漿病毒滅活操作方法。①設備及物料準備。提前1h運轉醫(yī)用血漿病毒滅活箱,使其溫度、光照度都達到使用要求。百級凈化臺處理:工作前后用75%酒精擦拭,紫外線照射1h。所有需要的病毒濾器檢查好在有效期內,沒有霉菌點,包裝無破損;②在凈化臺內按血漿容量連接血漿袋與病毒滅活濾器袋,打開止流夾,使血漿在通過亞甲藍元件,再關閉止流夾,使血漿在亞甲藍元件中停留1min后,再使血漿完全流入光照袋中,這樣能保證亞甲藍添加完全。排除光照袋內氣體,防止光折射作用影響光照效果;③一對一打印并粘貼好標簽后斷掉亞甲藍元件所在導管;④把血漿整齊擺在照射架上,保證血漿不扭曲,不重疊,不被遮擋,放入醫(yī)用病毒滅活箱進行照射。滅活箱光照度為30000~38000LX,溫度為2~8?C,擺動頻率為(60±2)次/min,時間為35min;⑤光照結束后,使血漿通過濾盤,濾出亞甲藍,血漿經(jīng)過排氣,留取樣管待用[3]。分別取病毒滅活前后的血漿樣本進行纖維蛋白原(Fib)、凝血VIII因子、凝血酶原時間(PT)等指標檢測。
Fib檢測參照纖維蛋白原檢測試劑盒進行,VIII因子檢測參照凝血因子VIII促凝活性檢測試劑盒說明書操作。PT、APTT采用全自動血凝儀檢測[4]。
滅活前Fib(纖維蛋白原)為(2.24±0.12)mg/mL、凝血VIII因子為(0.78±0.09)IU/mL、PT(凝血酶原時間)為(14.02±2.63)S。APTT為(34.62±4.76)S。殘留白細胞計數(shù)(3.0±2.1)×106/L;滅活后Fib為(2.10±0.14)mg/mL、凝血VIII因子為(0.71±0.10)IU/mL、PT(凝血酶原時間)(14.14±2.75)S,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為(34.88±4.86)S。殘留白細胞計數(shù)(7.4±1.4)×104/L。
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亞甲藍病毒滅活后血漿纖維蛋白原、凝血VIII因子比病毒滅活前略有降低,滅活后凝血酶原時間比滅活前略有延長,但經(jīng)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以認為采用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血漿對凝血酶原、凝血VIII、凝血酶原時間等指標無明顯的影響,是一種有效的血漿滅活方法。白細胞經(jīng)過濾除亞甲藍的過程也被濾出,殘留量下降2個數(shù)量級,極大地保證了患者輸入安全。
隨著這些年成分血在臨床的廣泛應用,血漿成為臨床上搶救急性和慢性凝血疾病的重要方法,臨床上應用亞甲藍病毒滅活血漿,無任何毒副作用,血漿蛋白的免疫原性無變異,去除了血漿中殘存的白細胞,提高了血制品安全性。還保存了各種凝血因子的生物活性。因此,亞甲藍血漿病毒滅活技術在未來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相信此項病毒滅活技術會更廣泛地應用,血液制品輸入會越來越安全。
[1] 吳瓊,王穎,黃文娟,等.病毒滅活血漿制備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質量分析[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6,37(4):38-39.
[2] 邱穎婕,徐忠,徐蓓.病毒滅活冷沉淀制備過程中濾除亞甲藍對凝血因子的影響[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4,16(4):413-415.
[3] 高炳諫,廖小鳳,甘潔紅.亞甲藍光化學法病毒滅活血漿的制備應用探討[J].現(xiàn)代醫(yī)院,2016,16(10):1478-1480.
[4] 李雯瑛.亞甲藍光化學法滅活血漿病毒對凝血因子活性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31):31.
1006-6586(2017)22-0013-01
R373
A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