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明
(遼寧省錦州市第二醫(yī)院二分院內科,遼寧 錦州 121000)
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
張秀明
(遼寧省錦州市第二醫(yī)院二分院內科,遼寧 錦州 121000)
目的探討分析心理干預護理對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緒的作用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間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隨機方法分為兩組,每組54例,實行基礎護理患者設為對照組,實行心理干預護理患者設為觀察組,比對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不良情緒的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SAS(31.67±10.22)分、SDS(32.78±10.92)分與對照組SAS(45.67±15.22)分、SDS(43.74 ±14.58)分相比明顯較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冠心病的治療中實施針對性心理干預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有助于疾病的控制,進而可以提升患者生存質量。
冠心??;護理干預;不良情緒;作用影響
冠心病是現在臨床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該病的發(fā)生與高血脂、高血壓密切相關,這些因素會造成血流變慢,在冠狀動脈血管壁上附著血液廢物,造成管腔逐漸變窄,進而引發(fā)一系列心臟不適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臨床上多采用藥物治療控制疾病,但心理干預護理對改善患者情緒和控制病情也十分重要。為了進一步分析心理干預護理對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現將整個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確診為冠心病并接受治療的108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4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27例,年齡39~79歲,平均年齡(53.72±17.53)歲,患病時間10個月~7年,平均患病時間(4.43±1.23)年;觀察組:54例患者,男性28例,女26例,年齡40~79歲,平均年齡(54.82±16.53)歲,患病時間11個月~7.5年,平均患病時間(4.32±1.27)年。入選標準:①所有患者均通過臨床表現和冠狀造影檢查已確診為冠心病;②無患有精神疾病或嚴重功能障礙患者,無患有嚴重腎功能、肝功能等其他嚴重疾病患者;③該項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具有一定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同時簽署協(xié)議書,積極配合治療。在性別、年齡、患病時間等基本資料方面,兩組患者相比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實行基礎護理,主要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藥物使用、飲食安排等多個方面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實行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操作培訓,熱情接待患者,幫助患者了解醫(yī)院環(huán)境和相關人員關系,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癥狀、體征等;在進行護理操作時,要與之密切交談,耐心傾聽,認真解釋,增進相互之間信任。②改善焦慮、抑郁心理,患者常因敏感多疑、疼痛、睡眠質量低等因素影響產生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主動關心和照顧患者,與患者保持密切溝通,拉近距離,讓患者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多向患者講解有關冠心病的相關事項;同時督促家屬多鼓勵患者,給予適當安慰和支持,感到溫暖和需要,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③采取適當的心理干預護理方法,一是認知療法,請心理醫(yī)師進行相關疾病的心理講座,這樣更利于患者進一步了解疾病的相關預防和治療知識,還可以讓治療成功的患者敘說戰(zhàn)勝冠心病的心理路程,可以為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增添信心;二是放松訓練,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進行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等放松方法,提高患者對自身控制能力,保證患者接受的每項臨床操作都能完全按要求實行,并嚴格每天反復練習放松方法,讓患者學會如何自己去維持自身的情緒變化[3]。
1.3 評價標準: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的臨床不良情緒,無抑郁和焦慮為分數小于50分,輕度抑郁焦慮為分數50~59分,中度抑郁焦慮為分為60~69分[4]。
1.4 統(tǒng)計學處理:統(tǒng)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 ±s表示,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護理前后不良情緒的改善情況:護理前,對照組SAS評分為(56.89±18.96)分、SDS評分為(52.78±14.26),觀察組SAS評分為(55.73±18.57)分、SDS評分為(53.94±17.98)分,兩組相比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31.67± 10.22)分、SDS(32.78±10.92)分與對照組SAS(45.67±15.22)分、SDS(43.74±14.58)分相比明顯較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已成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病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脂質代謝異常是該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患者的心理狀況也會對患者的病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患病后患者易發(fā)生害怕、恐懼、擔心等不良情緒,會嚴重影響到患者接受治療的依從性和治療效果,一旦患者發(fā)生較重的焦慮、抑郁就會誘發(fā)其他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5]。由此可知,采用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可以進一步控制患者情緒的穩(wěn)定程度,利于疾病的治療與恢復。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SAS(31.67± 10.22)分、SDS(32.78±10.92)分與對照組SAS(45.67±15.22)分、SDS(43.74±14.58)分相比明顯較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理干預護理是一項針對患者的心理和情緒狀況采取一系列方法進行護理的行為。該干預護理是患者接受治療和康復階段的關鍵手段,既可以進行個體化的心理安撫,緩解患者內心的不安,保持患者懷有積極、愉悅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還能配合治療的順利進行,可以進一步加強患者治療的信心,調節(jié)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使患者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對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6]。臨床實踐也證實了心理干預的重要性,有效的控制和排除心理因素影響,既可以保持患者處于平靜和穩(wěn)定狀態(tài),又能保證藥物作用更好的發(fā)揮,控制病情進展,降低危險因子帶來嚴重影響[7-8]。心理因素對冠心病的影響程度正逐漸加深,臨床上要充分認識心理干預在臨床應用廣泛性和必要性。
綜上所述,心理干預護理可以協(xié)助患者順利地進行治療,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保證了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
[1] 劉志榮.護理干預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緒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8):231-232.
[2] 李梅.心理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25):74-75.
[3] 胡文亞.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3):649.
[4] 李靜,韓麗蓉.護理干預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緒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10):5840.
[5] 梁秀華.護理干預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緒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現代養(yǎng)生B,2013,3(8):42-42.
[6] 蔡雪芳.系統(tǒng)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9):12-13.
[7] 張亞芳,劉海娟.心理護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對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不良情緒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4,17(12):2065-2068.
[8] 詹桂鳳,何春歡.護理干預在圍絕經期冠心病患者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14):614.
R473.5
B
1671-8194(2017)08-0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