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蕾
(蓋州市婦幼保健院,遼寧 營口 115200)
陰式切除手術治療子宮脫垂的臨床效果分析
梁 蕾
(蓋州市婦幼保健院,遼寧 營口 115200)
目的分析陰式切除手術治療子宮脫垂的臨床效果。方法挑選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子宮脫垂患者82例,患者的收治時間均在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將82例子宮脫垂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有患者41例,其中一組患者接受陰式切除手術,并進行陰道前后壁修補術,稱為治療組,另一組患者接受陰道前后壁修補術,稱為參照組,評價治療組患者及參照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并在患者出院后,對患者進行為期一年的隨訪,記錄治療組患者及參照組患者的復發(fā)情況,進行比較。結果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為100%(41/41),明顯高于參照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85.37%(35/41),治療組患者的復發(fā)率為0,明顯低于參照組患者的復發(fā)率17.03%(7/41),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結論對子宮脫垂患者進行陰式切除手術加陰道前后壁修補術,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其復發(fā)率,推廣臨床應用。
陰式切除手術;子宮脫垂;陰道前后壁修補術;臨床療效;復發(fā)率
子宮脫垂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著陰道下降,甚至子宮全部脫出于陰道口以外,常伴有陰道前壁及后壁膨出[1]。子宮脫垂一般多發(fā)于中老年女性,子宮脫垂患者會有明顯的腹部下墜、腰酸等癥狀,且子宮長期暴露在外,會導致出現(xiàn)黏膜表面增厚、角化或者出現(xiàn)糜爛、潰瘍等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筆者就對本院收治的部分子宮脫垂患者進行陰式切除手術,探究其臨床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挑選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子宮脫垂患者82例,患者的收治時間均在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且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為子宮脫垂。將82例子宮脫垂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有患者41例,其中一組患者接受陰式切除手術,并進行陰道前后壁修補術,稱為治療組,另一組患者接受陰道前后壁修補術,稱為參照組。
治療組41例患者中,最小年齡45歲,最大年齡68歲,平均年齡(56.26±1.35)歲,懷孕次數(shù)最少1次,最多6次,平均(3.6±1.2)次,生產次數(shù)最少1次,最多5次,平均(1.9±0.7)次,最短病程3年,最長病程15年,平均病程(8.34±2.13)年;參照組41例患者中,最小年齡45歲,最大年齡68歲,平均年齡(56.10±1.50)歲,懷孕次數(shù)最少1次,最多6次,平均(3.3±1.3)次,生產次數(shù)最少1次,最多5次,平均(1.6±0.8)次,最短病程3年,最長病程15年,平均病程(8.24±2.20)年。治療組患者與參照組患者的年齡、懷孕次數(shù)、生產次數(shù)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沒有明顯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在手術前,治療組患者及參照組患者均進行B超檢查、刮片檢查及血常規(guī)檢查,在手術前3 d開始,每天使用碘伏溶液清洗患者的陰道,并服用小劑量雌激素。在手術前一天,給予患者20%的甘露醇,口服。在手術前,均進行常規(guī)的灌腸清潔。
1.2.1 參照組:參照組患者僅進行單純的陰道前后壁修復術。
1.2.2 治療組:治療組患者在參照組患者的基礎上進行陰式切除手術。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取其膀胱截石位,常規(guī)對患者的腹部及陰道進行消毒,將陰道口充分暴露。然后在陰道口后壁放置重錘拉鉤,將宮頸充分暴露。根據患者的陰道前膨出程度,決定陰道黏膜的切除范圍。在患者的宮頸下方取橫切口,在切口處放置彎剪刀,直至膀胱陰道黏膜,將其分離,并在縱向作“T形”切口。并采用鉗子在陰道兩側進行切緣,充分暴露膀胱,游離出膨出的膀胱。分離子宮和膀胱,將子宮頸后唇向上緩慢牽引,然后在子宮頸精確的切開陰道黏膜,并將黏膜游離并分解。在將骶韌帶暴露后,分離其主韌帶,并在剪斷后結扎。在將患者的子宮取出后,進行修補,然后將腹腔關閉。
1.3 評價指標:評價治療組患者及參照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并在患者出院后,對患者進行為期一年的隨訪,記錄治療組患者及參照組患者的復發(fā)情況,進行比較。臨床療效分為痊愈、好轉、無效,當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時,可判定為痊愈,當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時,可判定為好轉,當患者的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無明顯差異時,判定為無效,臨床總有效率等于顯效率與有效率相加之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16.0分析處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shù)據,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患者平均年齡、懷孕次數(shù)、生產次數(shù)、病程等計量資料,用t檢驗組間比較,用百分比表示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復發(fā)率等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組間比較,P<0.05代表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41例患者中,有37例痊愈,4例好轉,0例無效,臨床總有效率為100%(41/41);參照組41例患者中,23例痊愈,12例好轉,6例無效,臨床總有效率為85.37%(35/41)。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患者,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在隨訪期間,治療組無患者復發(fā),復發(fā)率為0,參照組患者中,有7例患者復發(fā),復發(fā)率為17.03%(7/41),治療組患者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參照組患者,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
子宮脫垂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分娩時造成宮頸、宮頸主韌帶及子宮骶韌帶損傷,且在分娩后支持組織未能完全恢復正常。同時,產婦在產褥期比較喜歡仰臥,容易并發(fā)慢性尿潴留,導致子宮易位,與陰道在同一方向上,當患者的腹壓升高時,子宮就沿著陰道口方向下降,進而發(fā)生脫垂。產婦在產后進行蹲式勞動會增加腹壓,進一步升高子宮脫垂的可能性[3]。有資料顯示,絕經期婦女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水平明顯降低,會導致女性的生殖器官出現(xiàn)退行性萎縮,這也是導致發(fā)生子宮脫垂的原因之一。早期臨床一般采用陰道前后壁修復術進行治療,對年齡偏小、子宮脫垂程度較輕的患者療效較好[4],但對于子宮脫垂程度較重、年齡偏大、且沒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而言,陰道前后壁修補術聯(lián)合陰式切除術具有更好的療效。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100%明顯高于參照組患者,且復發(fā)率為0,明顯低于參照組患者。由于陰式切除手術是將患者的脫垂部位進行直接切除,將患者的病灶完全脫離身體,所以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患者在出院后,并不會出現(xiàn)復發(fā)的情況,而陰道前后壁修補術只是對患者的病灶部位進行修補,并沒有將其與受體分離,所以較容易出現(xiàn)療效不佳、復發(fā)的情況[5]。
綜上所述,陰式切除手術治療子宮脫垂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且患者在手術后不會出現(xiàn)復發(fā)的情況,值得大力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孫玉敏.陰式切除手術治療子宮脫垂的臨床探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7):58-59.
[2] 遇紅.陰式切除手術治療子宮脫垂的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4,24(6):3145-3146.
[3] 丁習美.陰式切除手術治療子宮脫垂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 2014,56(15):3226.
[4] 荊莉.陰式切除手術治療子宮脫垂的臨床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5(3):24-25.
[5] 葛玉芳.應用陰式切除術治療子宮脫垂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4,24(3):1287.
R711.23
B
1671-8194(2017)08-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