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果洛州畜牧獸醫(yī)工作站,青海果洛 814000)
隨機走訪不同牦牛養(yǎng)殖場,采集82份牦牛糞便做調查。
采集糞便的方法,采集糞便人員一手托起牦牛尾巴,一手反戴塑料袋伸進牦牛肛門中,直腸處采集糞便,每只牦牛采集糞便100g左右。采集完畢后,手套反脫下來包裹好糞便。置于實驗室4℃冷藏室內保存,做好編號登記。
制備飽和生理鹽水,食鹽400g兌沸水每次1000ml,待溶解后過濾冷卻靜置。每次取糞便10g,放置燒杯中,加飽和生理鹽水,待溶。過濾靜置約30min,取鐵絲圈直徑1cm,與過濾液水平面蘸取表面液膜,放置載玻片,加蓋玻片鏡檢。
取5~10g糞便搗碎后,放于一容器內加20倍左右清水攪勻后,經40~60目銅篩過濾去除大塊雜物,濾液收集于三角瓶或燒杯中,靜置沉淀20min,傾去上層糞液,保留沉渣,再加清水沉淀,反復幾次后直至上層液體變清亮為止,最后傾去上清液,將留下的沉淀物倒入大平皿置白色或黑色背景下肉眼觀察蟲體,或直接用膠帽吸管吸取少量于載玻片上加蓋玻片鏡檢。
每次每袋取糞便20g,借助麥克馬斯特氏法,研碎糞便兌生理鹽水,充分溶解后過濾靜置,取吸管吸表面液膜,置于顯微鏡下靜置1~2min,用低倍鏡檢查蟲卵數量。
鑒別蟲卵,可根據形狀、結構等而定。通常情況下,線蟲蟲卵,橢圓形;吸蟲蟲卵,卵圓形;絳蟲蟲卵,三角形。就結構而言,蛔蟲蟲卵卵殼較厚,球蟲及其他蟲卵卵殼較薄。吸蟲蟲卵,前端稍尖,后段較鈍。絳蟲內含三對胚鉤的六鉤蚴。
接受檢查的82份糞便,經鑒定確診的蟲卵,有:線蟲卵、球蟲卵和吸蟲卵,絳蟲卵暫時未檢出。
在上述的調查分析中可見,玉樹高原牦牛寄生蟲易感種類為線蟲、球蟲和絳蟲。其中,線蟲感染陽性率最高,占到了50%左右,危害高原牦牛養(yǎng)殖最為嚴重,其次為球蟲,感染率在30%左右,危害僅次于線蟲。最后為吸蟲、絳蟲,相對來說危害較低些。
這樣的調查結果,與地方藏羊易感寄生蟲種類類似。由此可推斷,寄生蟲病的感染情況,與果洛州地域環(huán)境、氣候特點、牧草資源、放牧方式等等,有著很大的關系。由于此地處于高海拔地區(qū),陽光光照較充沛、雨水較好,為寄生蟲的繁衍提供了適宜的外部環(huán)境。近些年來,草地退化嚴重,牧場范圍縮小,不同禽畜混牧情況突出,加重寄生蟲在不同畜種間的傳播感染。同時,高原沼澤地帶,更是中間宿主-淡水螺的理想棲息地,是寄生蟲傳播感染的重要傳染媒介。加上,牧草長勢差,枯草期時間長,牦牛營養(yǎng)攝取不足,自身抗病體質降低,都為大量寄生蟲內侵提供了各種便利條件。
每年春秋兩季,都是驅蟲免疫的關鍵期。為此,應有計劃的至少安排兩次驅蟲。驅蟲種類以危害最大的肺線蟲、消化道線蟲、牦牛艾美耳球蟲和肝片吸蟲等為主。
驅蟲工作的安排,應根據寄生蟲動態(tài)、自然消長規(guī)律而定。通常情況下,春季驅蟲宜選在1~2月份,放牧前安排驅蟲1次。這樣安排,一則清除冬季體內寄生蟲。防治春季暴發(fā)寄生蟲。二則降低草場污染,控制病原擴散。秋季驅蟲,可安排在轉場前進行,在8~10月份,有利于確保牦牛膘情,有利于順利越冬。
(1)驅除牦牛消化道線蟲、肺線蟲和肝片吸蟲等優(yōu)勢蟲種,首選阿苯達唑。阿苯達唑具有廣譜、高效、低殘留的特點。劑量為20~30mg/kg,保證防治密度達到90%以上。
(2)侵害牦牛的球蟲病病原多為艾美耳屬球蟲,治療和預防牦牛球蟲的藥物主要分為化學合成的抗球蟲藥和聚醚類離子載體抗生素兩類。通常采用聯合用藥法,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抗球蟲藥,通過藥物間的協(xié)同作用延緩耐藥蟲株的產生,增強藥效和減少用藥量??蛇x用的驅蟲藥物的劑量和用法:磺胺二甲基嘧啶,用于治療、預防球蟲,140mg/kg,2次/d,連用3d;酞磺胺噻唑,用于預防腸內細菌繼發(fā)感染,30mg/kg,3次/d,連用2~3d;氨丙啉,抗球蟲和生長促進劑,20~50mg/kg,1次/d,連用5~6d;莫能菌素,抗球蟲和生長促進劑,按16~33g/L飼料飼喂。
(1)借助自然環(huán)境,通過合理輪牧、休牧等方式,殺滅糞便中的蟲卵和幼蟲,以降低寄生蟲的感染概率。
(2) 注意清滅中間宿主,切斷寄生蟲傳播鏈條??茖W合理放牧,避開低洼積水地帶放牧,條件允許的,建議修建定點飲水池,對寄生蟲病的防控效果不錯。
[1]蔡進忠,李春花,雷萌桐,等.青海高原牦牛寄生蟲病流行病學與防治新技術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寄生蟲學分會第十三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189.
[2]張繼瑜.動物抗寄生蟲藥物的研究應用進展[A].中國奶業(yè)協(xié)會第26次繁殖學術年會暨國家肉牛牦牛/奶牛產業(yè)技術體系第3屆全國牛病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53.
[3]李清源,李鏑銳,潘保良,等.利用秀麗隱桿線蟲體外檢測四種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的敏感性試驗[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寄生蟲學分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