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張麗波徐 娜張 軍*
(1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吉林 長春130000;2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12)
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
李 燕1張麗波2徐 娜2張 軍2*
(1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吉林 長春130000;2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12)
目的對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進行胸腔及肺葉切除術的196例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類型及文化程度等因素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二者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術前指導,出院指導及術后的基礎護理、檢測患者生命體征、指導患者正確臥位、引流管護理、飲食護理、不良反應護理、術后活動指導及創(chuàng)口檢查等護理。組織患者填寫《護理質量考核評分表》,并統(tǒng)計不良反映的發(fā)生率。結果對照組的患者滿意率為54.08%,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4.69%,觀察組的患者滿意率為88.77%,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18%,對二者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對照組的患者滿意率顯著低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高于觀察組。結論對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實施正確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并抑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護理干預
隨著環(huán)境質量不斷變差、吸煙人數(shù)不斷增加以及人口的老齡化,導致肺部疾病的發(fā)生率逐年上升 ,其作為胸外科多發(fā)性疾病,已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胸腔鏡下肺葉切除是臨床上治療肺部疾病的常用手段,其常用于治療肺部囊腫、肺炎性假瘤及早期的非小細胞肺癌,相較于開胸肺葉切除手術,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及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1]。但此方法亦會對患者的肺部、肋骨及胸腔進行一定程度的牽拉,會出現(xiàn)一些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會影響患者的預后,延長病程,為患者造成生理上的痛苦,同時增加患者經(jīng)濟負擔,影響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因此,需對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以優(yōu)化患者生理及心理狀態(tài),降低不良反應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對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進行胸腔及肺葉切除術的196例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對其臨床效果進行分析,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進行胸腔及肺葉切除術的196例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男性56例,女性42例,最大年齡64歲,最小年齡29歲,平均年齡(36.5±2.1)歲;其中進行單純肺葉切除術患者60例,肺葉切除術與清除淋巴術共同進行患者38例;文化程度為大學及以上21例,高中學歷42例,初中及以下35例;觀察組男性55例,女性43例,最大年齡65歲,最小年齡27歲,平均年齡(38.5±2.9)歲;其中進行單純肺葉切除術患者58例,肺葉切除術與清除淋巴術共同進行患者40例;文化程度為大學及以上19例,高中學歷45例,初中及以下34例。對對照組及觀察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類型及文化程度等因素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二者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患者的臨床癥狀及生理體征均符合進行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的標準,且患者知情并自愿參加本研究。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按照如下方法進行護理干預。
1.2.1 心理護理:由于進行肺葉切除術患者所患疾病均較嚴重,因此患者常會出現(xiàn)恐慌、焦慮、不安、煩躁等心理,這種心理的存在使患者不能夠很好的配合治療,其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護理人員應采用適當?shù)恼Z言及方式積極的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掌握患者不良情緒的來源,耐心的向其介紹使用胸腔鏡進行手術具有創(chuàng)口小、出血量少、疼痛較弱、術后恢復快及治療費用低等優(yōu)點,以降低患者不良情緒,亦可向患者介紹成功手術案例或請手術成功患者進行現(xiàn)場經(jīng)驗感受分享,以增加患者對于手術的信心,并且認真傾聽患者的想法及顧慮,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認真且專業(yè)的解答。
1.2.2 術前指導:患者進行肺葉切除術后,術后初期會對患者的呼吸有一定的影響,護理人員應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建設,并在術前7 d向患者介紹正確有效的咳漱方法及臥位腹部呼吸法,詳細的向患者講解方法要領及注意事項,并組織患者每天進行20 min的訓練,以保證患者在術后能夠順暢呼吸。同時督促患者術前戒煙戒酒,叮囑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1.2.3 術后護理:①基礎護理:為患者提供安靜整潔的病房環(huán)境,調整適宜的溫度及濕度,以保證患者能夠舒適的休息。②檢測患者生命體征:對患者的血壓、呼吸、脈搏及體溫等生命體征進行密切檢測,一旦出現(xiàn)不良變化,應立即進行處理。③指導患者正確臥位:患者術后應平躺,頭偏向一側,保證患者呼吸順暢,且不被異物堵塞呼吸道影響呼吸。④引流管護理:為保證患者術后能夠順利排痰、呼吸順暢,常需使用引流管,但應保證引流管的衛(wèi)生,避免出現(xiàn)細菌感染,并防止脫落、堵塞及擠壓,每半個小時疏通一次引流管,注意觀察引流物的狀態(tài)及顏色,做好引流記錄,及時更換引流瓶。⑤飲食護理:患者術后清醒后,可攝入流食,隨著身體的恢復逐漸增加食物的數(shù)量和種類,但應盡量多食用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合理使用水果及蔬菜,以保證維生素的攝入量,在充足的營養(yǎng)供應的前提下,盡量做到少食多餐。⑥不良反應護理:為避免術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應在術前對患者進行抗生素皮試,掌握患者抗生素過敏情況,以確?;颊咝g后能夠正確高效的使用抗生素。⑦術后活動指導:在患者身體逐漸恢復的同時,應盡早進行康復訓練,在不影響患者傷口愈合的同時,可以適當?shù)母咛直郏笇Щ颊呒覍賹ζ溥M行每日3次的四肢按摩,以促進四肢血液循環(huán),避免形成血栓,情況允許后,應多攙扶患者下床活動。⑧創(chuàng)口檢查:護理人員應定期對創(chuàng)口、敷料及引流管等進行檢查,觀察是否存在異常及是否有血液及膿液滲出。
1.2.4 出院指導:在患者身體恢復后,臨床醫(yī)師準許出院時,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介紹各類藥物的治療目的、服用時間及劑量以及用藥過程的注意事項,保證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及飲食習慣,指導患者及家屬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對家屬講解康復注意事項以及家人的支持對患者康復的重要性,向其明確患者復查日期,叮囑其按時進行復查。
1.3 評價標準:①組織患者填寫《護理質量考核評分表》,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行為進行評分,其中非常滿意:100~85分;比較滿意:84~70分;滿意:69~50分;不滿意:<50分。②不良反應發(fā)生:患者非他因的出現(xiàn)肺部感染、肺不張、皮下氣腫、肺部衰竭、切口滲血、心律失常、低血壓、胸腔積液等癥狀均計為不良反應[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7.0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采用均值±標準差的方法表示計量資料,并對其進行t檢驗。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卡方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對照組的98例患者中,非常滿意19例,比較滿意18例,滿意16例,不滿意45例,滿意率為54.08%;觀察組的98例患者中,非常滿意30例,比較滿意23例,滿意34例,不滿意11例,滿意率為88.77%,對二者的滿意率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二者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對照組的98例患者中,出現(xiàn)肺部感染、肺不張、皮下氣腫、肺部衰竭、切口滲血、心律失常、低血壓、胸腔積液等不良反應患者34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4.69%;觀察組的98例患者中,出現(xiàn)上述不良反映的患者有9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18%,對二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二者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隨著器械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及人們對手術質量的不斷追求,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在臨床上的應用逐年上升[3]。采用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方法效果一般,因此需對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患者進行干預護理,幫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緒,向患者介紹手術目的、方法及特點,對患者進項術前的呼吸訓練,術后指導患者服藥、正確飲食運動、正確臥位,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定期進行創(chuàng)口檢查,縮短病程,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滿意度,并抑制不良反映的發(fā)生。本研究選取我院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196例患者,并對其中觀察組的98例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結果表明,正確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并抑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在臨床上值得進一步的推廣。
[1] 淳永麗.對完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后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6):26-27.
[2] 陳燕霞.26例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飲食保健,2015,2(10):124-125.
[3] 付寧.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圍手術期臨床護理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4,23(7):147-148.
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7)27-0222-02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