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巍巍
(營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4)
利奈唑胺對ICU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的治療效果觀察
劉巍巍
(營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4)
目的探討利奈唑胺對ICU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ICU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予以萬古霉素治療,觀察組采用利奈唑胺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臨床對照性分析。結果葡萄球菌、腸球菌分別居于蘭陽性球菌致病菌的前兩位,常見發(fā)生感染部位:腹腔、肺部;對照組總有效率57.5%,觀察組總有效率87.5%,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另外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7.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停止服藥后,不良反應逐漸消失,無其他嚴重不良反應。結論利奈唑胺對ICU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的治療效果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利奈唑胺;ICU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治療效果
近年來,我國的ICU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發(fā)生率逐漸上升,由于治療藥物有限,治療難度大,致死率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筆者主要探討利奈唑胺對ICU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的治療效果,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ICU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現將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整理如下:對照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齡32~67歲,平均年齡(47.3±5.4)歲;住院時間:10~85 d,平均住院時間(46.7±5.2)d。觀察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47.5±5.9)歲;住院時間:12~90 d,平均住院時間(48.9±5.9)d。所有患者經檢查,均符合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的診斷標準,可以排除神經系統(tǒng)疾病患者、哺乳期婦女等。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予以萬古霉素(生產企業(yè):CJ CheilJedang Corporation,批準文號:H20100289)靜脈滴注,1次1 g,服藥間隔12 h,持續(xù)治療7 為1個療程。觀察組患者予以利奈唑胺(生產企業(yè):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美國,批準文號:H20090516)靜脈滴注,1次0.6 g,每12 h 1次,持續(xù)治療7 d為1個療程,之后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判斷患者是否繼續(xù)給藥或者調整患者的用藥劑量,連續(xù)給藥不能超過14 d。所有患者均采集痰液或者氣管分泌物送檢,并注入血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護理人員要觀察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和檢驗結果,注意標本采集前患者不能服用抗生素藥物。
1.3 療效判定:兩組患者均參照1998年《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療效評判。治愈: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經檢查生命體征指標恢復正常,病原體檢測呈陰性。顯效:患者部分癥狀消除,病情明顯好轉,生命體征指標、實驗室、病原體檢測有1項未恢復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但并未消除,生命體征指標、實驗室、病原體檢測有1項以上未恢復正常。無效:患者病情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傆行?(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SPS20.0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表示計量數據資料,采用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并進行卡方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感染部位及致病菌:對照組40例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患者中,致病菌主要有:葡萄球菌感染患者25例、腸球菌感染8例、肺炎鏈球菌7例,葡萄球菌、腸球菌居于致病菌感染前兩位,分別占致病菌的62.5%、20%;另外肺部感染17例(42.5%),腹腔感染9例(22.5%),為最易感染部位。觀察組患者40例,葡萄球菌感染患者26例、腸球菌感染10例、肺炎鏈球菌4例,葡萄球菌、腸球菌居于致病菌前兩位,分別占蘭陽性球菌致病菌的65%、25%,另外肺部感染18例(45%),腹腔感染10例(25%),為最易感染部位。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對照組患者40例,治愈10例(25%),顯效8例(2%),有效5例(12.5%),無效17例(42.5%),總有效率57.5%;觀察組患者40例,治愈20例(50%),顯效10例(25%),有效5例(12.5%),無效5例(12.5%),總有效率87.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對照組患者40例,血小板減少5例(12.5%),腸胃不適6例(1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7.5%;觀察組患者40例,血小板減少1例(2.5%),腸胃不適1例(2.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停止服藥后,不良反應逐漸消失,無其他嚴重不良反應。
近年來,由于抗生素藥物的大量不合理使用,造成細菌的耐藥性和致病性不斷增強[2]。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是醫(yī)院感染類疾病的主要致病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其中葡萄球菌、腸球菌感染居于前兩位,常見發(fā)生感染部位:腹腔、肺部[3]。醫(yī)院ICU患者病情嚴重、兇險,身體功能差,因此發(fā)生革蘭陽性球菌感染危害性大,容易使患者病情更加復雜、嚴重,增加了治療難度,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4]。
隨著β-內酞胺內抗生素耐藥率增加,當患者出現細菌感染后,臨床常用萬古霉素對患者進行病情治療。該藥物見效快、藥效長,與其他抗生素藥無交叉耐藥性,優(yōu)勢明顯,但是隨著抗生素的濫用,臨床已經出現萬古霉素的耐藥菌[5]。另外該藥物經實踐證明[6],不良反應大,容易損傷患者腎功能,加之適用人群范圍小,聽力、腎功能障礙患者均不適用。臨床治療中,由于發(fā)生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患者大多存在嚴重的心血管、肝腎等疾病,所以萬古霉素并不適用。利奈唑胺屬于新型抗菌藥物,對耐藥性高的陽性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尤其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該藥物敏感性高。在本研究中,檢驗結果表明,葡萄球菌、腸球菌分別居于蘭陽性球菌致病菌的前兩位,可見這兩種細菌是常見的革蘭陽性球菌致病菌。采用利奈唑胺治療總有效率87.5%明顯高于萬古霉素治療總有效率57.5%,表明利奈唑胺治療效果好,抗菌作用更加突出;另外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7.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利奈唑胺臨床效果好,安全可靠性高。
綜上所述,利奈唑胺對ICU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的治療效果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楊九一,顧健.利奈唑胺和萬古霉素對重癥監(jiān)護治療病房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患者治療效果的Meta分析[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5,13(3):61-66.
[2] 周章軍,王引舟,陳建才.利奈唑胺治療老年髓系白血病患者合并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的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5(16):117-118.
[3] 張慶娟.利奈唑胺治療ICU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22(54):81-82.
[4] 黃延玲,張素真,黃群,等.利奈唑胺和萬古霉素對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治療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2,37(7):545-557.
[5] 王笑云,肖百芳,肖岳.利奈唑胺治療ICU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5(23):66-68.
[6] 朱愛江,徐磊.利奈唑胺與替考拉寧治療重癥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天津藥學,2013,25(2):28-30.
R97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7)30-01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