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尚連,申 苗,畢云霞
(東營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 東營 257091)
秋冬季平菇棉絨栽培高產(chǎn)技術*
常尚連,申 苗,畢云霞
(東營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 東營 257091)
通過平菇培養(yǎng)料栽培對比試驗,結果表明,棉絨栽培平菇投入低,產(chǎn)量高且穩(wěn)定,并制定出了相應的栽培技術規(guī)程。
平菇;秋冬季;棉絨;培養(yǎng)料;高產(chǎn)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高蛋白、低脂肪、大眾化的保健食品[1],在食用菌栽培中種植相對容易,在我國種植極其廣泛。傳統(tǒng)栽培都以棉籽殼為主,產(chǎn)量穩(wěn)定便于管理。近幾年棉籽殼價格不斷上漲,今年價格達0.65元·kg-1~0.75元·kg-1,栽培成本過高,利潤下降,給菇農(nóng)造成很大壓力,尋求新的培養(yǎng)料成為廣大菇農(nóng)十分關注的問題,有資料表明稻草[2]、麥草[3]、豆稈、玉米[4]、蕨根渣[4]、醋糟[6]等培養(yǎng)料生產(chǎn)平菇已獲成功。本文就是在前人的試驗基礎上篩選出以棉絨、玉米芯為主的廉價原料,配上適量輔料栽培平菇,以期為菇農(nóng)提供平菇科學栽培配方和栽培技術。
棉絨,又名棉籽絨,是棉籽胚珠表皮細胞突起延伸加厚充實而成的單細胞纖維,主要成分為纖維素,且易于被菌絲分解。
總的原則是選擇抗病、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商品性好、適合市場需求的品種,秋冬季栽培選擇耐低溫、抗寒、柄短、肉厚、出菇整齊、轉(zhuǎn)潮快、耐CO2的品種,如2026、特抗650、大豐425、黑優(yōu)52等。
平菇栽培設施條件要求比較簡易,可采用冬暖式大棚、簡易栽培棚、林地拱棚,只要通風條件良好都可栽培平菇。栽培設施選擇建在地勢平坦、冬暖夏涼、通風良好、便于排水和生產(chǎn)操作的地方,應利于控溫、保濕、遮陰和防止害蟲。
自然氣溫以20℃~25℃為理想的播種時間,10℃~15℃是適宜的出菇期。一般秋冬季生產(chǎn)安排在9月中旬以后,發(fā)菌易管理,出菇產(chǎn)量高。
4.1 原料配制
4.1.1 原料選擇
棉絨分2種,一是紡織廠的下腳料,二是油棉廠的棉絨,油棉廠生產(chǎn)的營養(yǎng)偏高產(chǎn)量高。
4.1.2 原料配比
按配方比例準確稱好主料和輔料。先將主料堆放在干凈的水泥地上,再將豆粕和石灰等依次拌入料中加水攪拌,反復攪拌均勻。根據(jù)溫度發(fā)酵4 d~6 d,中間翻堆2次~3次。
配方1:棉絨50 kg、豆粕3.5 kg、石灰1.5 kg,水70 kg;配方2:棉絨35 kg、棉籽殼15 kg、豆粕2.5 kg、石灰1.5 kg,水70 kg;配方3:棉絨35 kg、玉米芯15 kg、豆粕3.5 kg、石灰1.5 kg,水70 kg。
4.2 裝袋
4.2.1 發(fā)酵料栽培
采用寬24 cm~27 cm、長48 cm~54 cm的筒袋,進行3層菌種發(fā)酵料栽培。裝袋時,先放1層菌種,再放培養(yǎng)料并壓實。裝到袋長一半時,又放1層菌種,再裝滿培養(yǎng)料壓實,接著在料面撒1層菌種封頂,再用繩將袋口扎緊。接種量一般為干料的20%。裝袋播種完成后用針在袋子兩頭和中間菌種處扎微孔透氣,以利于菌種萌發(fā)。
4.2.2 熟料栽培
選用寬22 cm、長50 cm袋子,用裝袋機裝袋,常壓滅菌100℃保持10 h,悶鍋8 h,降溫接種,封口用套環(huán)加報紙,這種封口方式發(fā)菌快,菇型好看。
4.3 發(fā)菌管理
菇棚消毒后,把接過種的料袋搬運到菇棚內(nèi),在畦床上堆垛發(fā)菌。根據(jù)溫度堆垛2層~4層,要定期在料袋間插溫度計,注意堆溫變化。發(fā)菌溫度以20℃~24℃為好,高于27℃時要及時散堆,加大通風量,低于20℃,應想辦法增溫。在一定范圍內(nèi),可通過調(diào)整菌袋距離控制溫度的升降。菇棚每天通風2次~3次,每次30 min,氣溫高時,早晚通風,氣溫低時,中午通風。菇棚內(nèi)空氣濕度以50%~60%為宜。堆垛后每隔5 d~7 d翻垛1次。翻垛時,發(fā)現(xiàn)有雜菌污染的菌袋要及時揀出。通過翻堆調(diào)節(jié)使袋內(nèi)水分或溫度均勻,促進菌絲健壯生長。在適宜條件下,一般25 d~30 d菌絲即可發(fā)滿。
4.4 出菇管理
菌袋菌絲發(fā)滿成熟后可進行出菇管理,加大溫差,刺激出菇。平菇屬于變溫結實,加大溫差利于出菇。利用早晚氣溫低時,加大通風量,降低溫度,以刺激出菇。低溫季節(jié),白天注意增溫保溫,氣溫高于20℃以上時,可采用加強通風和進行噴水降溫的方法,以增加溫差,刺激出菇。
4.4.1 濕度
出菇場地要經(jīng)常噴水,使空氣濕度保持在85%~90%。在料面出現(xiàn)菇蕾后,要特別注意噴水。噴水應向空間和地面上噴,嚴禁直接向菇蕾上面噴,當菇蕾分化出菌蓋和菌柄時,可以少噴、細噴、勤噴霧狀水,補足需水量,以利于子實體生長。在采收1潮~2潮菇后,菌袋水分大大下降,要及時補水。
4.4.2 通風換氣
低溫季節(jié)1 d通風1次,每次30 min,一般在中午噴水后進行;氣溫高時1 d通風2次~3次,每次20 min~30 min,通風換氣多在早晚進行,切忌高濕不透氣。只有良好通風才能生產(chǎn)葉片大、顏色深的優(yōu)質(zhì)菇。
4.4.3 光線
散射光可誘導早出菇、多出菇;黑暗不出菇;光照不足,出菇少,柄長、蓋小、色淺、畸形。平菇生長期要保持充足的光線。
4.5 適時采收
在適宜條件下,平菇子實體原基形成后5 d~7 d即7分~8分成熟時即可采收。平菇的采收標準是:菌蓋邊緣由內(nèi)卷轉(zhuǎn)向平展,顏色由深變淺,孢子尚未放射,此時為最佳采收時期。一般可采收4潮~5潮菇,每100千克干料可采收100 kg~110 kg。采收適時,菇鮮肉嫩,質(zhì)佳味甜,產(chǎn)量也高;采收過早,菇體發(fā)育不足,影響產(chǎn)量;采收過遲,菌蓋干縮,菇柄堅硬,質(zhì)量下降,返潮慢。
[1]樊忠良,陳小菁.栗蒲殼培養(yǎng)料栽培平菇的研究[J].黃岡師專學報,1999,19(3):73-75.
[2]樊忠良.稻草培養(yǎng)香菇的實驗研究初探[J].黃岡師專學報,1997,17(1):90.
[3]陸曉民.麥草不同配方栽培平菇試驗[J].食用菌,1998(2):25-26.
[4]王桂芹.豆稈、玉米芯栽培平菇[J].食用菌,1998(4):19-20.
[5]王文成.蕨根渣栽培平菇試驗[J].食用菌,1998(5):25-26.
[6]黃永恒.醋槽栽培平菇試驗[J].食用菌,1997(5):24-25.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leurotus ostreatus in Autumn and Winter with Cotton Wool
CHANG Shang-lian,SHEN Miao,BI Yun-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of Dongying City,Dongying 257091,China)
By the cultivation contrast experiment of the compost for Pleurotus ostreatus cultiv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streatus cultivated by cotton wool had the advantage of low input,high output and stability,and the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regulation were made.
Pleurotus ostreatus;autumn and winter;cotton wool;compost;high-yielding
S646.1
A
1003-8310(2017)02-0076-02
10.13629/j.cnki.53-1054.2017.02.021
2016年山東省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技術食用菌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
常尚連(1980-),女,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蔬菜食用菌栽培研究。E-mail:lianziwlz33@163.com
201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