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興
淺談頑固性咳嗽的中醫(yī)藥治療
李高興
咳嗽;中醫(yī)藥治療
咳嗽是臨床最常見的癥候,可單獨表現(xiàn)也可夾雜其他疾病,常常遷延不愈。特別是一些頑固性咳嗽,反復發(fā)作、病情持久,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而臨床對咳嗽的治療也是差強人意,誠如諺語所云:“感冒咳嗽,郎中對頭”??此坪唵蔚目人?,治療不得法,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下就本人診治咳嗽的經(jīng)驗做一淺析,希冀有助于讀者。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強調(diào)診察治療首先要對疾病有鮮明的認識。咳嗽的臨床辨證,首先要判斷患者的邪正情況,特別是當前是否有外邪及其成分的多少,這于整體治療效果尤為重要。咳嗽的發(fā)生機制無論外感還是內(nèi)傷,肺臟的功能失調(diào)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中醫(yī)認為,肺為嬌臟,上為華蓋。不耐寒熱,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內(nèi)傷飲食情志均可以導致肺之升降失調(diào),氣機不利,從而出現(xiàn)咳嗽等一系列臨床癥狀。特別是反復咳嗽的患者,外邪停留往往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宜驅邪為先。臨床很多頑固性咳嗽一部分因失治誤治,導致邪氣留戀臟腑所致。誠如經(jīng)曰:“微寒微咳,寒之感也,若小寇然,啟門逐之即去矣。醫(yī)者不審,妄用清涼酸澀之劑,未免閉門留寇,寇欲出而無門。足為僨事”。故咳嗽診治要詳細詢問病史及治療經(jīng)過,判斷患者是否存在邪氣留戀的證據(jù)。注重四診和參。如雙寸脈浮,舌苔厚膩,患者經(jīng)常訴喉嚨發(fā)癢、畏寒等癥狀則可能有邪氣留戀。治療上以祛邪(風)止咳為大法。藥物選擇方面以止嗽散為主加減。止嗽散臨床應用最多,收效最好。誠如程國彭《醫(yī)學心悟》所說:“藥不貴險峻,惟其中病而已”。止嗽散“溫潤和平不寒不熱,既無攻擊過當,大有啟門驅賊之勢。是以客邪易散,肺氣安寧。宜投之有效歟”。臨床宜予杏仁開利肺氣,蟬蛻、薄荷加強祛風止癢,臨癥可隨癥加減,常獲效明顯。在驅邪的同時要避免過度發(fā)散。經(jīng)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治風之,不患無以驅之,而患無以御之;不畏風之不去,而畏風之復來。何則?發(fā)散太過,玄府不固?!睂τ隗w質(zhì)虛弱的患者酌取玉屏風之意酌加補氣固表之品,方為穩(wěn)妥。
《內(nèi)經(jīng)》云;“諸氣憤郁,皆屬于肺。”肺金怫郁,氣機不利,易生痰濁。《丹溪心法》:“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凡痰之為患,為喘為咳……”??梢娞碉嬙诳人缘漠a(chǎn)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痰飲的產(chǎn)生涉及多個臟腑,但和脾肺腎三臟最為緊密。李中梓謂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腎為生痰之本。痰為作為一種病理產(chǎn)物,又可以引化出多種疾病和癥候?!峨s病·源流犀燭》:“人自初生,以至臨死。皆有痰。而其為物,則流動不測,故其為害,上至巔頂,下至涌泉,隨氣升將,周身內(nèi)外皆到,五臟六腑具有,……故痰為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也”??人跃褪亲畛R姷囊环N?!痘罘C要·咳嗽》:“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為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聲。蓋因傷于肺氣而咳,動于脾濕因咳而嗽也”。由此可見痰飲在導致咳嗽病因中占有很大位置。治理上以化痰行氣止咳為法。誠如龐安所言:“人身無倒上之痰,天下無逆流之水。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督饏T要略》謂治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要相互參印才能有效。筆者常用以下幾個方化裁:一個是二陳湯,一個是小青龍湯、苓甘五味姜辛及其加減方,都是強調(diào)驅痰飲為主。筆者多用二陳湯加減,《丹溪心法》所說:“此方半夏豁痰燥濕,橘紅消痰利氣,茯苓降氣滲濕,甘草補脾和中。蓋補脾則不生濕,燥濕滲濕則不生痰,利氣降氣則痰消。可謂體用兼賅,標本兩盡之藥也”。臨床常加杏仁、蘇葉、瓜蔞皮、蘇子等。治療外感內(nèi)傷痰多患者可根據(jù)寒熱加減用藥,小青龍湯和苓甘五味姜辛適用于外寒內(nèi)飲之癥較多,加杏仁、前胡等藥以期更好的效果。
蟲類藥物有扶風止癢解毒的作用,對于過敏性咳嗽有很好的效果。對于一些久咳、特別是痙攣性咳嗽等,在辨證的基礎上加用蟲類藥??色@得意想不到的臨床效果。常用藥物有僵蠶、蟬蛻、地龍、蜈蚣、蜂房等,筆者經(jīng)驗僵蠶、地龍多用于有熱的癥候,蟬蛻、蜈蚣則寒熱皆可。嶺南一帶有用竹蜂治療小兒咳嗽經(jīng)驗可以借鑒。這也是辨證和辨病的有機結合。蟲類藥物有可能導致過敏,對于一些老年患者及基礎病較多的患者應謹慎使用。還有一類咳嗽反復不愈,夾雜有瘀血的情況。《素問·調(diào)經(jīng)論》曰:“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而”。丹溪云:“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乃變化而生”??人匀站茫螝鈸p失,氣機失調(diào),出現(xiàn)氣滯血瘀。加重了咳嗽的難治性。臨床表現(xiàn)咳嗽多伴胸痛,咳嗽少痰,舌質(zhì)多伴紫暗等情況,在常規(guī)理氣化痰止咳基礎上酌加紅花、丹參、桃仁等活血化瘀藥,收效甚佳。
筆者臨床以來,單純虛證引起的咳嗽見之甚少。對于一些慢性心肺疾病終末期患者有時可見到,但多數(shù)伴有痰濁瘀血,且喘咳并見居多,證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方法主要是補益和收斂為主,兼顧標實(痰、血、瘀),治療上要注意肺腎兩臟的調(diào)理。《仁齋直指》曰:“肺,出氣也。腎,納氣也。肺為氣主,腎為氣本。凡咳嗽暴重,自覺氣叢臍下逆上者,此腎虛不能收氣歸元,當用地黃丸安腎丸”。趙獻可《醫(yī)貫》:“五行唯肺腎二臟,母病而子受邪,何則?肺主氣,肺有熱,氣得熱而上蒸,不能下生于腎,而腎受傷矣。腎傷則肺益病,蓋母藏子宮,子隱母胎。凡人肺金之氣,夜臥則歸藏于腎水之中,因肺受心火之邪,欲下遁水中,而腎水干枯有火,無可容之地,由是復上而為病矣”。治療上以調(diào)理肺腎陰陽平衡為主,適當偏重補益肺腎之氣。補肺湯、麥味地黃丸、金水六君煎等可辨證選用。民國名醫(yī)張錫純的大氣論及所創(chuàng)參赭鎮(zhèn)氣湯、培氣湯等病者應用獲益良多,其論大(中)氣:“大氣者,充滿胸中。以司肺呼吸之氣。人之一身,自飛門以至魄門,一氣主之……胸中大氣下陷,氣短不足以息?;蚺粑?,有似乎喘?;驓庀⑼#T陧暱獭?。升陷湯主之。張氏立法,以黃芪、黨參、山藥補脾肺之氣,熱者可加生熟地、玄參;柴胡(少陽)、升麻(陽明)、桔梗(太陰)調(diào)節(jié)氣機升降,龍骨、牡蠣、山萸肉重鎮(zhèn)收斂,酌加法夏、牛蒡子(與山藥同用定喘嗽最佳)。組方精到,藥量主藥重而輔藥輕,筆者應用臨床收益頗多。
咳嗽臨床多見,看似簡單,但要獲得很好的臨床效果,除了需要較好的辨證論證的中醫(yī)基本功,還需對方藥有很好把握和靈活運用。在臨床工作中要摒棄那種滿眼皆藥的大方雜方的習慣,做到短小精悍,方從法出,法隨證立。君臣佐使,錯落有致,方能取得很好效果。要注意的是,在臨床中每個患者都是不同的個體,沒有同樣的效果可以復制。中醫(yī)藥療法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多有效的經(jīng)驗,需要我們不斷發(fā)掘和提高,才能真正發(fā)揮中醫(yī)藥的作用。
(收稿:2016-11-10修回:2016-12-20)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新容奇醫(yī)院中醫(yī)科(佛山52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