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佳佳,何 英,孫春娟,季秀珍
(南通市腫瘤醫(yī)院超聲科,江蘇 南通 226361)
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在肺周圍型腫塊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桂佳佳,何 英,孫春娟,季秀珍
(南通市腫瘤醫(yī)院超聲科,江蘇 南通 226361)
目的 探討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對肺周圍型腫塊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88例肺周圍型腫塊患者,采用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所有取材標本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 88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6.6%(85/88)。穿刺組織用于病理診斷滿意率為100.0%。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4%(3/88)。行穿刺活檢診斷病理88例,行免疫組化檢查55例,行基因檢測25例。82例均獲得明確的病理診斷結果,診斷準確率93.2%。結論 對于超聲能顯示的肺周圍型腫塊,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簡單、定位準確等優(yōu)點,獲得病理診斷的組織標本還可用于基因檢測,為患者個性化治療方案提供指導,有較高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肺周圍型腫塊;超聲;粗針穿刺;活檢
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50 a來肺癌的發(fā)病率顯著增高,成為危害生命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盡早明確診斷并及時有效治療對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以及改善預后尤為重要?,F(xiàn)結合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的8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88例均為X線或CT檢查顯示肺周圍型腫塊且不能排除惡性病變的患者,纖維支氣管鏡及常規(guī)痰細胞學檢查未獲得陽性病理結果,且病灶均適宜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其中3例行CT穿刺未能明確診斷。88例患者中,男64例,女24例;年齡41~88歲,中位年齡66歲。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飛利浦iu22彩超診斷儀,探頭頻率2~5 MHz,活檢槍為美國BardMagnum彈射式活檢槍,穿刺針均選用16 G槽套型切割活檢針,取材長度選擇15~22 mm。穿刺前常規(guī)檢查患者出凝血時間和血小板計數(shù),確保患者無凝血障礙??人試乐卣哂桄?zhèn)咳治療,待癥狀緩解后再行穿刺。根據(jù)患者病灶所在部位選擇合適體位,選取超聲探測圖像顯示最清晰且距皮最近部位為穿刺點,做皮膚標記。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質量分數(shù)2%利多卡因經皮沿穿刺路線局部麻醉,用消毒膜保護探頭頭部保證無菌操作,在實時超聲引導下將16 G穿刺針沿穿刺路線進針,到達病灶后,避開血管、液化壞死區(qū)域,激發(fā)活檢槍進行組織切割并迅速拔針,以紗布按壓止血,選取不同區(qū)域進行3~4次穿刺取材。取出的標本置于質量分數(shù)4%甲醛固定液中,隨后送病理。術后囑患者局部按壓穿刺點30 min,重點觀察有無胸悶、咯血等不適,無明顯不適方可離開。
本組共88例患者中,穿刺一次者85例,穿刺2次者2例,穿刺3次者1例,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6.6%(85/88)。每例取材1~7條,平均3.4條,獲取組織條長度0.5~2.0 cm。腫塊直徑2.7~6.8 cm。穿刺活檢診斷病理88例,行免疫組化檢查55例,行基因檢測25例。其中,惡性腫瘤82例(93.2%),包括腺癌30例、鱗癌24例、非小細胞癌4例、腺鱗癌3例、小細胞癌6例、神經內分泌癌4例、復合性癌2例、肉瘤樣癌4例、低分化癌2例、淋巴瘤1例、血源性腫瘤1例、梭形細胞瘤1例;非惡性病變6例(6.8%),包括炎癥3例、上皮增生2例、結核1例。
肺部病變復雜多樣,發(fā)現(xiàn)后盡早確定病變性質及類型,對疾病的治療方法選擇及預后至關重要。因此穿刺活檢技術的應用可視為明確病例診斷的關鍵[1]。以往對于肺周圍型腫塊病理取材,常用的是支氣管鏡檢查、X線透視和CT引導下穿刺活檢等。病灶未侵犯內徑足夠大的支氣管時氣管鏡很難看到腫瘤征象;X線透視定位不夠精準,針下結構不清,失敗率較高;CT引導下穿刺活檢所取標本較小且不完整,不可實時監(jiān)控,而且費用較高,過程繁瑣,患者及操作者需反復接受輻射[2]。采用超聲引導下對外周肺腫塊穿刺活檢可以直觀動態(tài)顯示,便于避開大血管及含氣肺等結構,選擇最佳穿刺點及進針角度,及時細微調整針尖的位置,沿著最佳穿刺路線準確將穿刺針送到病灶邊緣,以確保相對安全。16 G槽套型活檢針所取組織較粗而完整,充分滿足組織切片及診斷分型的需要。病灶組織被快速切割下來并被完好保存在套管內,同時迅速拔針,減少了出血及腫瘤種植的風險。超聲屬于非電離輻射,患者和操作者均可避免放射損害。本組病例穿刺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4%(3/88),1例穿刺針道滲血,經加壓壓迫穿刺點后止血;1例氣胸及1例咯血,均為少量,無需特殊治療。
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在肺周圍型腫塊診斷中的注意事項:1)肺為含氣組織,超聲顯像受氣體干擾較大,故超聲引導肺穿刺較適用于緊貼胸壁且沒有被肺氣及骨骼遮蓋的病灶;2)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程;3)穿刺點選超聲顯像最清晰且距皮最短路徑,穿刺針盡量與超聲探頭長軸平行,以獲取清晰的超聲探測圖像;4)為減少出血、咯血、氣胸、腫瘤種植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穿刺時應囑患者平靜呼吸,咳嗽嚴重者必要時使用鎮(zhèn)咳藥緩解后再行操作;盡量避開周圍血管和實性組織;盡量縮短操作時間;穿刺后局部按壓穿刺點30 min以止血;對于病灶直徑較小且位置較深者,可考慮改用18 G活檢針或縮短活檢槍的有效射程;6)穿刺對于比較大的腫塊,病灶內部性質(有無出血、液化、壞死等)對穿刺活檢準確性亦有一定影響。本組病例中2例穿刺2次者及1例穿刺3次者,最后均取得陽性病理結果,究其之前失敗原因可能穿到腫塊非實性部分導致檢出率降低。因此,穿刺時可以利用彩色多普勒的優(yōu)勢,選擇血流信號相對豐富的區(qū)域或腫塊邊緣位置組織進行活檢。若穿刺病理結果為良性而臨床高度懷疑的惡性腫塊,除進行重復穿刺外,有條件者還應結合其他檢測以免漏診;7)建議操作由一定經驗的超聲醫(yī)生、臨床醫(yī)生及護士相互配合進行。
本組資料顯示,88例肺周圍型腫塊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均獲得成功,其中82例獲得明確的病理診斷結果,診斷準確率93.2%,與文獻報道CT引導下肺穿刺的診斷準確率74%~99%相近[3-4]。因此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特別適用于周圍型肺腫塊的診斷,且有較高的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同時所取標本可用于基因檢測,有研究表明基因檢測下選擇的個性化治療方案,為改善患者預后帶來益處,尤其適用于失去手術機會且化療效果不佳的晚期肺癌患者[5]。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肺周圍型腫塊粗針穿刺活檢,操作簡單安全、費用低且無放射暴露,結合免疫組化檢查和基因檢測,為臨床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了明確依據(jù),值得臨床推廣。
[1] 商玉立,馬希濤.經皮肺穿刺對肺部疾病的診斷價值[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1,24(1):85-87.
[2] 陳 文,邵 軍,吳曉陽,等.超聲定位下經皮肺穿刺術診斷肺周圍型病變的臨床價值[J].交通醫(yī)學,2015 ,29(5):513-514.
[3] LARSCHEID RC, THORPE PE, SCOTT WJ, et al. 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its curre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ung[J].Chest, 1998,114(3):704 -709.
[4] LAURENT F, LATRABE V, VERGIER B, et al. CT-guided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 of pulmonary nodules smaller than 20mm:results with an automated 20-gauge coaxial cutting needle[J].Clin Radio, 2000, 55(4):281-287.
[5] 許文景,朱慕云,黃冬云,等.腫瘤基因檢測指導下個體化化療應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3):405-406.
桂佳佳(1983-),女,住院醫(yī)師,主要從事超聲診斷工作。E-mail:176383415@qq.com
季秀珍(1955-),女,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超聲診斷與治療工作。E-mail:jxzjxz925@126.com
10.3969/j.issn.1673-5412.2017.02.025
R734.2;R730.4
B
1673-5412(2017)02-0161-02
201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