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虎(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新生兒科 主治醫(yī)師)
答:維生素D對維持人體的鈣穩(wěn)態(tài)和骨骼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維生素D本身無活性,口服吸收進入體內后,在肝臟和腎臟進行兩次轉化,生成具有活性的1,25-二羥基維生素D2。1,25-二羥基維生素D2可促進小腸吸收食物中的鈣和磷。
答: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食物中的鈣和磷經(jīng)腸道吸收減少。維生素D缺乏早期,低磷血癥比低鈣血癥更為明顯。隨著維生素D持續(xù)缺乏,低鈣血癥隨之出現(xiàn),并引起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成骨作用受阻,繼而發(fā)生骨鹽溶解,導致骨質破壞。嚴重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兒童發(fā)生佝僂病,骨骺閉合后的青少年和成人發(fā)生骨軟化癥。嚴重維生素D缺乏也可引發(fā)低鈣血癥,患者出現(xiàn)手足抽搐、呼吸暫停等危險癥狀。
答:佝僂病即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于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產(chǎn)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yōu)樘卣鞯娜砺誀I養(yǎng)性疾病。輕者可能沒有典型癥狀,重者則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疼痛和易激惹、運動發(fā)育障礙、生長發(fā)育不良或易發(fā)生感染。低齡患兒可出現(xiàn)囟門閉合延遲、顱骨軟化、額部隆起、肋骨串珠、手足鐲以及O型腿(膝外翻)或X型腿(膝內翻)。當生長期兒童血液維生素D水平低于20 ng/mL(50nmol/L)時,應考慮可能存在佝僂病。對于佝僂病發(fā)生風險高的兒童,應檢測血鈣、磷、堿性磷酸酶和甲狀旁腺素。如高度懷疑佝僂病,應拍X線觀察骨骼形態(tài)以輔助診斷。
答:人體無法合成維生素D,必須通過日曬、食物或口服維生素D補充劑來獲得維生素D。雖然日曬(主要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讓人體有效合成維生素D,但考慮到陽光中的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導致皮膚老化、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等),所以日曬不是獲取維生素D的安全方式。普通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極少。所以,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是我們獲取維生素D最安全和有效的方式。
答:深海富脂魚(三文魚、馬鮫魚、沙丁魚等)、鱈魚肝油、肝臟、內臟等富含維生素D,但兒童長期、規(guī)律攝入這些食物的可行性不大。蛋黃、蘑菇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D,但日常食用量無法滿足身體對維生素D的需求。
答:維生素D是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的通稱。維生素D2學名為麥角骨化醇,源于植物;維生素D3學名為膽骨化醇,源于動物。維生素D3比維生素D2效力更強。市售維生素D補充劑多是維生素 D3。
答:我們所說的魚肝油通常指維生素AD,它是一種包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復合補充劑。因為深海魚的肝臟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因此得名。
答:如果嬰幼兒是母乳喂養(yǎng),母親膳食搭配合理,通常母乳中含有足夠的維生素A,嬰幼兒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A。如果嬰幼兒是配方奶喂養(yǎng),配方奶里面已添加了維生素A和維生素D,當嬰幼兒的配方奶攝入量達到一定程度后也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AD。
答:不論哺乳期的母親是否補充維生素D3,母乳中的維生素D濃度都很低(每1 000 ml母乳僅能提供15~50單位維生素D),不足以滿足嬰幼兒的需要(1歲內每天需要400單位),所以母乳喂養(yǎng)的嬰幼兒必須補充維生素D3。
答:盡管中國的指南要求寶寶出生后2周服用維生素D3,但我們認為寶寶出生后數(shù)日就可服用維生素D3。
答:目前市售的配方奶都添加了維生素D。但是,如果嬰幼兒每天配方奶攝入總量沒有達到800 ml,他攝入的維生素D就不能達到400單位,所以仍然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3(補充量需要扣除配方奶含有的維生素D的量)。例如,每天吃400ml配方奶的嬰幼兒,每天需要補充200單位的維生素D3(也可以隔日吃400單位的維生素D3);如果嬰幼兒每天攝入800 ml 的配方奶,則不需補充維生素D3。
答:嬰幼兒腹瀉時不需要暫停補充維生素D3。盡管維生素D3是油劑,但沒有任何證據(jù)表明腹瀉時補充維生素D3會加重腹瀉癥狀。
答:對于濕疹的管理,我們強調的是日常強化皮膚保濕以及發(fā)作時外涂激素類軟膏。沒有理由因為濕疹發(fā)作而暫停補充維生素D3。
答:母體血液中的維生素D可穿過胎盤屏障,為胎兒提供維生素D儲備,尤其是在妊娠晚期。因此,妊娠晚期的準媽媽如果缺乏維生素D,就可導致胎兒缺乏維生素D,嚴重者可致嬰兒佝僂病。對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維生素D的推薦攝入量是每天600單位,這與非妊娠女性的推薦量相同。然而,一些研究表明,該攝入量可能不足,對于妊娠女性,尤其是深色皮膚的女性,可以適當增加維生素D的攝入量。
答:早產(chǎn)兒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獲取經(jīng)胎盤轉運的母體維生素D,其體內維生素D水平較低。因此,早產(chǎn)兒出生后應立即補充維生素D,且劑量應比足月兒大。目前推薦早產(chǎn)兒出生后3個月內每天補充800~1 000單位維生素D。
答:對于兒童,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停止補充維生素D3的年齡界限。沒有確切的證據(jù)支持2歲以上兒童可以不補充維生素D3。我們很難通過日常食物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所以不論兒童還是成人,如果沒有充足的日曬,就可以一直服用維生素D3。尤其是老年人,更要加強補充維生素D3。
答:0~12個月嬰兒,每天400單位;1~70歲(包括孕婦以及哺乳期女性)人群,每天600單位;70歲以上人群,每天800單位。
答:夜間入睡時易出汗、枕禿、輕微的肋骨外翻往往是低齡兒童的生理現(xiàn)象,不是疾病狀態(tài),不能據(jù)此認為其患有佝僂病。隨意增加維生素D補充劑量有導致維生素D中毒的風險。
答:加量補充維生素D的主要依據(jù)是血液維生素D水平。評估血液維生素D水平最可靠的方法是檢測血液25(OH)D水平。如果懷疑孩子有佝僂病,應該取血樣進行25(OH)2D水平測定,如果維生素D水平低[25(OH)D<20 ng/mL(50 nmol/L)]或有佝僂病表現(xiàn)(臨床癥狀、骨骼以及生化證據(jù))的嬰幼兒,需要加大維生素D的補充劑量。
答:維生素D充足:25(OH)D>20~100 ng/mL(50~250 nmol/L);維生素D不足:25(OH)D 12~20 ng/mL(30~50 nmol/L) ;維生素D缺乏:25(OH)D<12 ng/mL(30 nmol/L)。
答:建議對有發(fā)生佝僂病或骨質減少風險的兒童進行血維生素D水平檢測。例如,沒有規(guī)律攝入維生素D3的純母乳喂養(yǎng)嬰兒或早產(chǎn)兒,沒有規(guī)律服用維生素D3的缺乏足夠日曬的嬰幼兒,生長不良、粗大運動發(fā)育障礙和難以解釋的易激惹兒童,正在服用抗癲癇藥或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的兒童,患有或伴有吸收不良的慢性疾病兒童,血清堿性磷酸酶水平升高的兒童,肥胖兒童等。
答:目前國內的維生素D3膠丸補充劑不容易導致過量誤服,因為每粒固定400單位。但是,存在孩子偷服幾粒、十幾粒的事件。通常情況下,偶爾過量服用維生素D3不至于出現(xiàn)中毒癥狀。但是,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D3可引起蓄積中毒。維生素D為脂溶性,可蓄積在脂肪組織中,不易代謝。維生素D急性中毒癥狀是指過量服用維生素D3導致的高鈣血癥,患者可出現(xiàn)意識混亂、多尿、多飲、厭食、嘔吐、肌無力等,長期中毒可引起骨質脫礦和疼痛。兒童高鈣血癥可引起腦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