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媚,文德學,盧 鋒,陳紅梅,劉麗萍,王興林,杜 暉,戴時莉
(貴州省黔西南州人民醫(yī)院:1.院感科;2.檢驗科,貴州興義 562400)
某院2 529株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及分析
目的 了解該院2014年臨床分離細菌構(gòu)成及對常用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和耐藥性,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 收集2014年全年臨床送檢標本分離的細菌,采用PHOENIX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系統(tǒng)、全自動血液培養(yǎng)儀或手工方法進行分離鑒定,對臨床分離細菌采用自動化儀器法或K-B紙片擴散法進行藥物敏感試驗,采用WHONT5.6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按CLSI2012年標準判定結(jié)果。結(jié)果 共分離細菌2 529株,革蘭陽性菌537株(21.23%),革蘭陰性菌1 992株(78.77%)。葡萄球菌屬中甲氧西林耐藥株(MRSA和MRCNS)對測試藥物的耐藥率均顯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已發(fā)現(xiàn)對替考拉寧耐藥菌株;腸球菌屬中屎腸球菌的分離率、耐藥性大多數(shù)超過糞腸球菌,二者均存在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耐藥菌株;腸桿菌科細菌產(chǎn)ESBLs株對測試藥物的耐藥率均比非產(chǎn)ESBLs株高,對碳青霉烯類藥物敏感性高;非發(fā)酵菌中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突出,明顯高于銅綠假單胞菌。結(jié)論 該院臨床細菌耐藥呈增長趨勢,應(yīng)定期進行耐藥性監(jiān)測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抑制細菌耐藥,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網(wǎng);細菌;藥物耐受性;監(jiān)測
細菌耐藥已成為全球醫(yī)療領(lǐng)域中最受關(guān)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導(dǎo)致的嚴重后果是無藥可用。細菌耐藥存在明顯的區(qū)域性和時間性,連續(xù)動態(tài)監(jiān)測臨床病原菌的耐藥特點,可及時掌握耐藥現(xiàn)狀與變遷,為臨床醫(yī)師合理用藥提供參考依據(jù)[1]?,F(xiàn)將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網(wǎng)(Mohnarin)2014年該院細菌耐藥監(jiān)測結(jié)果分析整理,報道如下。
1.1 菌株收集 2014年該院臨床送檢標本分離的細菌,剔除其他病原體(如真菌、支原體屬、厭氧菌等)。
1.2 菌株分離與藥物敏感試驗 收集2014年全年臨床送檢標本分離的細菌,采用PHOENIX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系統(tǒng)、全自動血液培養(yǎng)儀或手工方法進行分離鑒定,采用全自動儀器法或K-B紙片法進行藥敏試驗,依據(jù)CLSI2012年版的折點標準判定藥物敏感性。質(zhì)控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肺炎鏈球菌ATCC49619和流感嗜血菌ATCC49247。
1.3 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與質(zhì)量保證 該院為三級醫(yī)院,具有良好的臨床微生物工作基礎(chǔ),監(jiān)測工作按統(tǒng)一方法進行,參加技術(shù)培訓(xùn),執(zhí)行內(nèi)外部質(zhì)量控制。采用WHO提供的WHONET5.6軟件進行匯總統(tǒng)計。
2.1 細菌種類及分布 共收集臨床分離細菌2 529株,其中革蘭陽性細菌537株(21.23%),革蘭陰性細菌1 992株(78.77%)。革蘭陽性菌中檢出最多的為金黃色葡萄球菌165株(6.52%),其次為表皮葡萄球菌61株(2.41%)、屎腸球菌57株(2.25%)。革蘭陰性菌中腸桿菌科細菌1 508株(59.63%),非發(fā)酵菌385株(15.22%);腸桿菌科細菌中檢出最多的為大腸埃希菌804株(31.79%),其次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347株(13.72%)、陰溝腸桿菌93株(3.68%);非發(fā)酵菌中檢出最多的為銅綠假單胞菌138株(5.46%),其次為鮑曼不動桿菌114株(4.51%)。見表1。
表1 細菌檢出分布構(gòu)成
2.2 細菌的標本來源及主要菌種構(gòu)成 菌株的標本來源依次為痰液855株(34.01%)、分泌物662株(26.33%)、尿液507株(20.17%)、血液327株(13.01%)、其他178株(6.48%)。痰液標本中居前5位的細菌分別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8.79%)、大腸埃希菌(7.52%)、鮑曼不動桿菌(3.50%)、銅綠假單胞菌(2.94%)和陰溝腸桿菌(1.47%);分泌物標本中居前5位的細菌分別是:大腸埃希菌(7.72%)、金黃色葡萄球菌(3.54%)、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1.99%)、陰溝腸桿菌(1.59%)和銅綠假單胞菌(1.07%);尿液標本中居前5位的分別是:大腸埃希菌(11.93%)、屎腸球菌(1.63%)、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1.39%)、糞腸球菌(0.84%)和奇異變形桿菌(0.64%);血液標本中居前5位的分別是:大腸埃希菌(3.58%)、表皮葡萄球菌(1.31%)、金黃色葡萄球菌(0.91%)、溶血葡萄球菌(0.68%)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0.64%)。
R:耐藥率;S:敏感率。
2.3 主要革蘭陽性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率和耐藥率
2.3.1 葡萄球菌屬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檢出率為22.5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表皮葡萄球菌(MRCNS)檢出率60.08%。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表皮葡萄球菌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氨芐青霉素、苯唑西林、紅霉素、青霉素、頭孢西丁耐藥率均在84%以上;對替考拉寧耐藥率分別為5.41%、8.11%;對嗎啉噁酮耐藥率分別為2.70%、0;未發(fā)現(xiàn)對萬古霉素、呋喃妥因和甲氧芐啶/磺胺甲耐藥菌株。
2.3.2 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菌 共分離48株肺炎鏈球菌,其中28株細菌做了青霉素MIC值測定,耐藥率為25%;未檢出對萬古霉素、莫西沙星、嗎啉噁酮耐藥的菌株;對氯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藥率較低,分別為4.88%和6.82%;對奎奴普丁/達福普汀、紅霉素和四環(huán)素高度耐藥(>75%)。流感嗜血菌除對四環(huán)素和氨芐青霉素耐藥率較高外(>57%),對其他常用抗菌藥物耐藥率均較低(≤25%),對三代頭胞菌素和哇諾酮類抗菌藥物均未檢出耐藥株。見表2。
2.3.3 腸球菌屬 腸球菌屬中糞腸球菌37株,屎腸球菌57株,糞腸球菌對絕大多數(shù)抗菌藥物的耐藥率低于屎腸球菌。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對替考拉寧耐藥率分別為8.33%、5.66%,對萬古霉素耐藥率分別為5.41%、5.62%,對氨芐青霉素耐藥率分別為8.11%和91.23%,對呋喃妥因耐藥率分別為2.78%、47.37%,對嗎啉噁酮耐藥率分別為0、3.57%。見表3。
表3 腸球菌屬對常見抗菌藥物的藥敏率(%)
R:耐藥率;S:敏感率。
2.4 主要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率和耐藥率
2.4.1 腸桿菌科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中產(chǎn)ESBLs的檢出率分別為62.93%和31.79%;已出現(xiàn)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耐藥的菌株,各主要腸桿菌科細菌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美洛配能的耐藥率極低(<4%),對亞胺硫霉素的耐藥率較低(0.88%~41.18%)。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丁胺卡那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藥率小于10%,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頭孢他啶和氯霉素的耐藥率小于30%,對其他抗菌藥物的耐藥性相對較高。變形菌屬、沙雷菌屬對氨曲南、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藥率較低(<10%),對四環(huán)素、頭孢唑林、多黏菌素的耐藥性均為100%。
2.4.2 非發(fā)酵菌 銅綠假單胞菌XDR-PA檢出率為3.73%,未檢出對多黏菌素耐藥的菌株,銅綠假單胞菌對部分測試藥物的耐藥率較低,對丁胺卡那霉素、亞胺培南、美羅培南耐藥率依次為11.68%、13.14%、13.18%,對環(huán)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藥率分別為17.19%和18.05%。鮑曼不動桿菌中XDR-AB檢出率為73.45%,鮑曼不動桿菌較銅綠假單胞菌更為耐藥,除對多黏菌素耐藥具有較高敏感率(98.2%)外,對頭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諾環(huán)素的耐藥率較低,分別為12.66%和12.99%;對其他抗菌藥物耐藥率均大于60%,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耐藥率分別為73.87%和73.64%。嗜麥芽寡養(yǎng)單胞菌僅對復(fù)方新諾明、氯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藥率較低,分別為0、4.55%和9.09%,對頭孢他啶耐藥率43.48%,此外,對其他抗菌藥物均未檢出敏感菌株。
2014年細菌耐藥監(jiān)測結(jié)果顯示,2 529株臨床分離株中,革蘭陰性菌居多占78.77%,革蘭陽性菌占21.23%。革蘭陰性菌中列前5位的依次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陰溝腸桿菌;革蘭陽性菌中列前5位的依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腸球菌、肺炎鏈球菌、糞腸球菌。與國內(nèi)報道一致,大腸埃希菌引起的感染的比例仍為革蘭陰性菌之首[2]。與2013年本院的監(jiān)測結(jié)果相比,革蘭陰性菌中銅綠假單胞菌由第5位上升至第3位,其余細菌排位不變。不同感染部位的主要病原菌不同,與2013年本院的監(jiān)測結(jié)果相比,血液標本中甲型副傷寒沙門菌由第4位下降至第9位,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第7位上升至第5位;分泌物標本中陰溝腸桿菌由第6位上升至第4位;尿液標本中糞腸球菌由第8位上升至第4位。標本類型以痰標本為主[3]。無論從臨床診斷還是檢驗醫(yī)學的角度都需要慎重考慮痰標本的診斷價值,痰標本的檢驗流程需要標準化[4-5]。
葡萄球菌表現(xiàn)為廣泛的耐藥性,本組資料顯示,MRSA檢出率為22.56%、高于本院2013年(13.36%),低于全國2013年(45.2%)[6]。MRCNS檢出率為60.08%、高于本院2013年(43.07%),低于全國2013年(73.5%)[6]。甲氧西林耐藥株(MRSA和MRCNS)對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和其他測試藥的耐藥率均顯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糖肽類是治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的有效藥物,本監(jiān)測中發(fā)現(xiàn)對考拉寧耐藥的金葡菌3株,其中MRSA2株;發(fā)現(xiàn)6株對替考拉寧耐藥的MRCNS,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株、溶血葡萄球菌2株、腐生葡萄球菌1株。同國內(nèi)已有的文獻報道相吻合,國內(nèi)存在替考拉寧不敏感的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且有上升趨勢,其耐藥性值得關(guān)注[7]。進一步研究MRSA耐藥的分子機制,減少糖肽類抗生素的使用成為當前研究治療MRSA感染亟待解決的問題[8]。
腸球菌屬中屎腸球菌的分離株多于糞腸球菌,耐藥性亦高于糞腸球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檢出率分別為5.26%和5.41%,高于本院2013年(0和4.35%)。肺炎鏈球菌對青霉素的敏感率為75.00%,對紅霉素、四環(huán)素的耐藥率分別為88.64%、85.37%,高于本院2013年83.33%、78.57%。流感嗜血菌對含β-內(nèi)酞胺酶抑制劑的復(fù)方制劑敏感性明顯高于單藥,提示其主要耐藥機制是產(chǎn)生β-內(nèi)酞胺酶,對四環(huán)素和氨芐青霉素耐藥率較高(>57%),對其他常用抗菌藥物耐藥率均較低(≤25%),臨床需慎重選藥。
腸桿菌科細菌中產(chǎn)ESBLs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檢出率分別為62.93%和31.79%,已成為本院的主要致病菌;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對腸桿菌科細菌仍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但是包括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內(nèi)的大多數(shù)腸桿菌科細菌已對碳青霉烯類出現(xiàn)耐藥,與2013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結(jié)果相一致[6]。腸桿菌屬對氨芐青霉素和頭孢唑林耐藥率高,對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較為敏感,與本院2013年監(jiān)測結(jié)果相近,臨床應(yīng)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
銅綠假單胞菌中XDR-PA檢出率為3.73%,未檢出對多黏菌素耐藥的菌株,銅綠假單胞菌對丁胺卡那霉素、亞胺培南、美羅培南耐藥率依次為11.68%、13.14%、13.18%,高于本院2013年6.41%、12.33%、13.04%。鮑曼不動桿菌是抗感染治療中所面臨的一大難題,檢出率高,耐藥性十分突出[1],鮑曼不動桿菌中XDR-AB檢出率為73.45%,除對多黏菌素耐藥具有較高敏感率(98.2%)外,對頭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諾環(huán)素的耐藥率相對較低,分別為12.66%和12.99%;對其他抗菌藥物耐藥率均大于60%,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耐藥率分別為73.87%和73.64%,接近本院2013年監(jiān)測結(jié)果。有文獻報道頭孢哌酮/舒巴坦聯(lián)合米諾環(huán)素、多黏菌素對治療XDR鮑氏不動桿菌有一定療效[9]。
監(jiān)測結(jié)果顯示,本院細菌耐藥性呈增長趨勢,多重耐藥的腸桿菌科、泛耐藥的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葡萄球菌屬的流行對臨床構(gòu)成嚴重威脅。通過監(jiān)測和合理應(yīng)用抗菌藥物,可顯著降低抗菌藥物對細菌耐藥性的選擇性壓力,減少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10]。同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減少多重耐藥菌的播散,抑制細菌耐藥。
[1]陳曉,張偉麗,楊青,等.Mohnarin2011年報告:西南地區(qū)細菌耐藥監(jiān)測[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2):4983-4988.
[2]吳曉春,侯章梅,成燕,等.2011~2013年某院膽道感染病原菌與細菌耐藥性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5,44(30):4207-4209,4212.
[3]趙丹,康梅,何超,等.不同臨床標本分離的腸桿菌科細菌耐藥率的差異[J].重慶醫(yī)學,2015,44(8):1097-1099.
[4]謝懿,曾娟,李瑜珍.綜合干預(yù)措施提高痰標本質(zhì)量的效果評價[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11(5):370-371,362.
[5]韓鵬,姚武.醫(yī)生督導(dǎo)留取和送檢痰細菌培養(yǎng)標本結(jié)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18(27):16-17.
[6]胡付品,朱德妹,汪復(fù),等.2013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4,14(5):365-374.
[7]肖永紅,沈萍,魏澤慶,等.Mohnarin2010年度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3):4896-4902.
[8]陳小鳳,彭洋,畢嘉琪,等.金黃色葡萄球菌中mecA基因的檢測及其耐藥相關(guān)性[J].重慶醫(yī)學,2014,43(11):1312-1314.
[9]嚴立,牛司強,曹何,等.2012年重癥監(jiān)護病房細菌耐藥監(jiān)測[J].重慶醫(yī)學,2013,42(25):3022-3023,3025.
[10]胡方芳,羅湘蓉,袁軍,等.2012年貴州省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與分析[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4,39(5):344-349.
?驗交流·
10.3969/j.issn.1671-8348.2016.36.034
貴州省黔西南州科技計劃項目(2014.26)。 作者簡介:王定媚(1975-),副主任護師,本科,主要從事醫(yī)院感染管理工作。
王定媚1,文德學2,盧 鋒1,陳紅梅1,劉麗萍1,王興林2,杜 暉1,戴時莉1
(貴州省黔西南州人民醫(yī)院:1.院感科;2.檢驗科,貴州興義 562400)
R
B
1671-8348(2016)36-5148-04
2016-07-18
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