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中醫(yī)藥學校,山東 曲阜 273100)
[摘 要] 預防學生的問題行為,減少問題行為的發(fā)生,必須家庭、學校、社會齊抓共管,勁往一處使,形成一股合力,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學校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問題行為,從自身找原因,整合學校資源,構建良好育人環(huán)境,正確引導學生,才能真正預防并減少問題行為的發(fā)生,呵護學生健康成長。
[關 鍵 詞] 呵護健康;問題行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4-0188-02
中職生作為青少年中的一個群體,在心理和行為上有許多突出特點。在發(fā)展心理學中,中職學校的學生多屬于青春期,年齡在15~18歲之間,生理發(fā)育、智能發(fā)育以及情感發(fā)展均未成熟;中職生有強烈的自我意識、獨立性、封閉的情感體驗及不穩(wěn)定的人生觀。和相同年齡段的普通中學的學生相比,很多中職生基礎知識欠缺,缺乏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在學習中出現(xiàn)厭學或逃學等問題。另外,學生心理和行為嚴重失調的比例逐漸增大,比如,有的狂躁,不能與其他學生和睦相處;有的壓抑孤僻,脫離集體,這些行為障礙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這些問題行為如得不到及時糾正,任其發(fā)展就有可能演變成心理缺陷,甚至心理障礙。
調查表明,在我國中小學生中,約有20%的兒童及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和問題行為,而中職學生則有42.8%的人有心理和問題行為。問題行為不僅影響了中職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生理、心理健康,甚至走向違法犯罪,給家庭、學校和社會帶來一系列的復雜問題。因此正視并解決學生的問題行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為每一個中職學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須要正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現(xiàn)狀調查
為了了解中職生問題行為現(xiàn)狀,呵護學生健康成長,預防和減少學生的問題行為,全面提高中職學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我校參考華東師范大學劉婕的問題行為調查問卷,稍加改動,編制26道題目,對學校2011級、2012級在校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287份,有效問卷265份,有效率為87%。其中女生193份,男生72份。問卷每題有五個選項:非常不符合、不太符合、符合、比較符合、非常符合,在選擇時依次為1、2、3、4、5分,最后匯總平均分,具體結果如下:排在前十位的是:早戀:2.96;經(jīng)常出現(xiàn)學生抽煙的情況:2.83;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喝酒的情況:2.64;學生上課睡覺、說話、玩手機的現(xiàn)象普遍:2.63;別人休息后,大聲喧嘩影響他人:2.60;學生之間經(jīng)常說臟話:2.56;從不注重宿舍衛(wèi)生2.52;學生打架的事件經(jīng)常發(fā)生:2.51;在校期間拉幫結伙:2.49;打架多是因為戀愛問題:2.47。
二、成因分析
中職生身處家庭、學校、社會環(huán)境中,受家庭、學校、社會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學校中,學校不僅要據(jù)原稿教給學生技能,而且要教會學生做人;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影響比較深遠,學校有諸多因素影響了學生的成長。
從學校角度來看,問題行為的發(fā)生與學校的育人環(huán)境、學校的考試制度、學生處的管理、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等對學生的態(tài)度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學校管理制度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咳酥疲蜁萑搿邦^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隨意和盲目的混亂狀態(tài)。學校要辦得好,學生要學得好,必須有規(guī)可循、有章可依。學校應該建立健全學校的制度文化,但注意學校制度文化不是應付檢查,也不是形同擺設。
(二)學生處管理
學生處是具體負責學生事務的機構,學生處的工作作風、方式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違紀或出現(xiàn)問題行為后,對學生處處理的是否及時及方式是否適當?shù)戎苯雨P系到事態(tài)的發(fā)展,并給其他學生帶來影響。
(三)班主任
在學校里與學生接觸最多、影響最大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上不上心,負不負責”會影響一個班級的班風的形成,對學生個體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職學校有很多班主任非科班出身,沒有經(jīng)過專門的培訓,缺乏班級管理的經(jīng)驗;再加上部分班主任缺乏責任意識,在班級管理中不上心,不關注學生的狀況,遇到問題不能及時處理,從而導致問題擴大。
(四)任課教師
教師是教書育人、傳道授業(yè)者,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成長影響非常大。教管分離,處室單設,雖然分工明確,但是容易導致任課教師只注重“授業(yè)解惑”,而忽視對學生的“傳道”;中職學??荚囉譀]有統(tǒng)一的指標,而學校教學督導機制不完善,部分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認真、不負責,教學無思想,授課無新意等,導致學生對科目教學失去興趣,從而上課玩手機或學生厭學的現(xiàn)象頻繁發(fā)生,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五)教輔后勤人員
由于教輔后勤人員工作繁雜、辛苦,且多為幕后工作,加上世俗偏見和某些政策的不合理,不少教輔后勤人員認為在學校工作是“大觀園內的家奴”,認為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身心健康發(fā)展是管理者與教師的責任,與自己沒有太大關系。在實際中因為管理人員認識不當、不能正視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管理中出現(xiàn)許多問題,是促使學生問題行為產(chǎn)生的又一誘因。
三、防范策略
作為學校,在明確了誘因的基礎上,要想預防并減少學生的問題行為,呵護學生身心健康,必須針對誘因,整合學校資源,構建良好育人環(huán)境。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健全并認真落實學校管理制度
教育者應改革傳統(tǒng)的管理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明確制度制定目的,促進學生的身心的健康成長。學校應發(fā)揮教職工的積極性,成立職工代表大會,結合中職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及管理制度,如制定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制度,如考試制度、學生量化考核制度、評優(yōu)樹先、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同時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注意把剛性的制度和柔性的人文關懷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整合資源,共建良好育人環(huán)境
良好的校風、班風能夠感染學生,使學生積極向上,團結互助,人際關系和諧。學校的物理環(huán)境也會影響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在學校內,要整合各項資源,充分發(fā)揮各個部門的職能,上下合力,搞好學生管理工作。尤其是教務處與學生處,科室雖然分離,工作也各有側重,但教務處不能只教學,學生處不能只負責學生日常管理,要做到教管相結合。在學生管理中,教務處應該與學生處緊密配合,畢竟學生上課時間與任課教師最為密切,作為教師的直接管理科室教務處,應該向教師灌輸教書育人的觀念,教師不能埋頭教學,更要注重德育;課內教師要管理,課外、甚至是校外,也應該大膽管理。學生處不能忽視學生年齡特征,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制定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章制度,不能簡單拿管理小學生的方法來管理。
(三)加強班主任培訓,強化責任意識
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而一個混亂、松散、人際關系緊張的班集體,則不利于學生健康心理品格的形成和發(fā)展。作為班集體的管理者,班主任與學生關系最為密切,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要預防及減少學生的問題行為,必須抓好班主任的管理,對班主任進行培訓,強化班主任的責任意識。
學校首先應該挑選適合的人選擔任班主任工作,并定期對班主任進行培訓,如在班主任例會中拿出一部分時間,請經(jīng)驗豐富的班主任講授班級管理的經(jīng)驗或在問題學生轉化的過程中采取的策略;學??梢匝垖<?、學者來校講課;也可以安排班主任參加全國或省市舉辦的班主任會議。
(四)任課教師轉變觀念,以身垂范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弊鳛槿握n教師與學生密切聯(lián)系,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教師要注重自己的修養(yǎng),以身垂范。另外,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出現(xiàn)某些問題行為,作為任課教師,應該正視學生,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不能簡單地歸因為學生素質低、基礎知識查差,而應該多找一下自己的原因,如自己的課是否上得好,講課過程中是否精神飽滿,富有激情,是否敢于大膽管理課堂,課堂中是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因此,作為任課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學生及教學,不僅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認真專研教材,還應該深入學習教育心理學,并能自覺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去指導并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行為。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打造高效的課堂,把學生拉回到課堂中來,減少問題行為的發(fā)生。
(五)教輔后勤人員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學校教學管理工作中,教輔后勤人員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穩(wěn)定學校教學秩序、促進安定團結的重要因素。寬敞明亮、優(yōu)美整潔的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的心理會具有熏陶作用,使學生心靈得到凈化,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環(huán)境育人、空氣養(yǎng)人,教輔后勤人員作為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人員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影響作用不容小覷,因此,教輔后勤人員應該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教輔后勤工作也是學校工作的一部分,工作根本立足點是為了教育學生。所以,教輔人員不僅要做好本職工作,更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神態(tài)。對學生而言,教輔后勤人員也是老師,只不過不站在講臺上。
總之,要想預防學生的問題行為,減少問題行為的發(fā)生,必須家庭、學校、社會齊抓共管,勁往一處使,形成一股合力,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而學校作為學生生活的場所,更應充分重視學生問題行為,不能簡單歸結為學生素質低下,而應從自身找原因,整合學校資源,構建良好育人環(huán)境,正確引導學生,才能真正預防并減少問題行為的發(fā)生,呵護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09.
[2]高慧明.給學生一個心靈的支點:高慧明班級高效管理藝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2.
[3]李愛忠.教育概論[J].考試周刊,2010(37).
[4]劉立新,孟洪斌.學校制度文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教學與管理,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