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中等專業(yè)學校,浙江 紹興 312000)
[摘 要] 教學,分開來看就是教與學。教,就是教師傳授知識;學,則是學生學習知識。但是學,不僅僅針對學生,同時也是老師學習的過程。因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進行自身能力的提高才能更好地適應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教學環(huán)境,才能進行更好的教學。因此,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個好的引導者,用一些好的方法來引導他們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教師如能把課講得有趣有味,給學生以栩栩如生之感,學生就會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從而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其探求知識的欲望、熱情和動力。
[關(guān) 鍵 詞] 情趣;靈感;熱愛;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4-0052-02
課堂教學中充滿情趣,是教師引領(lǐng)學生正確體悟教材情感的前提。教師在執(zhí)行這一任務(wù)的過程中離不開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語文教學要使語文課堂充滿情趣——教師就要披文入情,把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盡致地傳送到學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達到教師、作者、學生三方的情感和諧統(tǒng)一。那么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課堂充滿情趣,怎樣才能達到語文課堂的最高境界呢?
一、愛的演繹——“親其師而安其學”
學生總喜歡把對教師的好惡帶到相應的學科中?!秾W記》中的“疾其師而隱其學”,意為討厭他的老師就不學該老師傳授的知識,那么,“親其師而安其學”則是喜愛他的老師而學該師傳授的知識。尤其是職業(yè)高中的學生,對老師偏愛更能體現(xiàn)出來。
老師首先要學會愛學生。心理學的研究和教育實踐證明:凡是經(jīng)常能感受到老師的關(guān)心、愛護和鼓勵的學生,常常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老師、對待自己的學習和行為。反之,受老師冷淡或厭惡的學生,會從教師的言行和態(tài)度中意識到教師的偏心和歧視,因而也常常以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老師、對待自己的學習和行為,甚至表現(xiàn)出“破罐子破摔”、不求上進??梢?,教師的愛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么重要。在師生關(guān)系上,建立平等交流、共同研討的民主氛圍,讓心靈體貼心靈,“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在教學中應從細微處著眼,關(guān)心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及時正確地對學生進行鼓勵表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把微笑帶入課堂,把快樂帶給學生,樹立“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以情育人”的教學觀念,用情趣去感染學生,用摯愛喚醒學生人格深處的迷惘——這就是愛的演繹。
教師還要用整個身心去體驗課文的情感。教師只有自己先熱愛每一篇課文,才能把自己的熱愛傳遞給學生。在語文教學中,要找出教材的情感點。語文課本中的所有課文,都滲透著作者的愛憎情感或七情六欲。教師要找準課文即作者的情感點,是教出情感的基礎(chǔ)。教師還要把教材化為自己的東西,想自己就是作者,就是主人公,自己從心坎里流淌出的話曾打動了自己,相信它也必將會深深地打動學生。因此可以這樣說,愛是情感產(chǎn)生的前提,是情感產(chǎn)生的基礎(chǔ)。
二、情的喚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
文章情鑄成,教師要架起一座連接教材和學生的橋,這座橋便是教師的情感?,F(xiàn)實生活中諸多復雜因素導致了孩子的積極情感日益靜默、沉睡。因此,情感教育的第一步便是喚醒情感、激發(fā)情感。
比如,在講授新課之前,我們可以用五分鐘的時間安排一些活躍課堂的活動,還可以講與課文有關(guān)的故事、笑話,就會使課堂教學橫生幾多妙趣。如在上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因為蘇軾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學家,他才華橫溢,卻一生仕途坎坷,為人豁達,又不忘造福各方百姓,因而有很多趣聞逸事廣在民間流傳。上課前從網(wǎng)上查找了有關(guān)蘇軾的一些趣聞,選了一個給大家這樣講:一日,東坡正修養(yǎng)靜坐,見好友高僧佛印來訪,便笑道:“近日參悟,頗有心得。你看我現(xiàn)在修行的境界如何?。俊狈鹩∽屑毝嗽斄艘粫?,答道:“神清氣爽,滿面紅光,乃一尊佛也?!睎|坡聽了得意非凡。這時佛印又道:“大居士看我怎樣?”東坡一聽心下暗喜,數(shù)次被他捉弄,這次機會可來了。便緩緩答道:“我看——,你是——,你是一——堆——糞!”說罷哈哈大笑。佛印笑不語,臨行時卻留下一幅字。見了蘇小妹,東坡談及此事樂不可支。小妹聽后若有所思,待看到佛印那幅“心中有佛”四個字時,便笑道:“兄長,這次你又上當了!”“???!”“佛印看你是佛,那是他心中有佛;而你看佛印是糞,那是說你心中有糞??!”哈哈哈一笑中,人生智慧包含其中。整堂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也就順理成章了。
可見,融洽的課堂氛圍對語文教學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發(fā)揮其主導作用,這里重在導上。而非主體上的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得輕松、愉快,帶著興趣來學。那么又何愁上課沒有學生來聽呢?
三、靈感的迸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
抓住教學過程中的靈感,會無心插柳柳成蔭。真正讓自己和學生喜歡的課,忘不了的課,激動好幾天的課不是預先準備好的內(nèi)容,出彩的往往是教學過程中的靈感迸發(fā)。當靈感來時要敢于舍棄看來已準備好的故步自封的東西。
比如,有一次帶領(lǐng)學生看《水滸傳》的視頻時,本來打算看了這個片段之后就開始講解新課,根據(jù)劇情來分析人物形象,但是學生當時看著看著,入了迷,沉醉在其中,不肯讓我把屏幕關(guān)閉。當時我想如果讓停下來一定掃了大家的興。當時靈感扣開我的思想,將計就計,上一節(jié)影片欣賞課,豈不妙哉。等學生帶著感激的情感看完影片之后,我順勢對學生進行了有關(guān)影視劇的鑒賞技巧的講解,然后告訴他們?nèi)绾螌懹霸u,要注意哪些問題等。我講得很仔細,學生聽得很認真,課后的作文完成情況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好。假如換成是平時,讓他們寫作恐怕是一件頭痛的事情,但現(xiàn)在卻沒有什么懸念就完成了,而且完成的情況又是如此的不錯。事后,我想如果沒有當時靈感的迸發(fā),讓學生繼續(xù)順著興致看下去的話,就不會有那么大的收獲了。其實,正是那堂課突發(fā)的靈感,讓我有了很大的感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有所收獲,就得學會抓住教學過程中的靈感,那樣就會“無心插柳柳成蔭”。其實這也抓住了學生的情感,然后把它及時地利用起來,將其融而化之。
四、分數(shù)的妙用——“以分激趣的魅力”
在職高教學過程中,總能碰到有著各種各樣問題的學生,尤其對于文化基礎(chǔ)學科的老師來說,更是難上加難,許多學生普遍認為“來職高就是為了學習技能的,所以文化基礎(chǔ)學科差一點沒有關(guān)系”,在他們的觀念中,文化基礎(chǔ)學科就成了所謂的“副課”,學不學都無所謂。針對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我絞盡腦汁,用盡了各種辦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效果甚微。偶然的一次機會,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分數(shù)的看重程度超乎了我的想象。雖然學生平時不重視文化課的學習,但到期末階段評定期末總成績時,他們就會想盡各種辦法讓老師多給自己加點分數(shù)。
既然如此,我就想何必“吝嗇”我手中的分數(shù)呢?于是我制定了一系列加分的措施。在我的語文教學課堂上,學生有諸多機會為自己加分,比如,上課被抽到背書的同學,如果完成背誦內(nèi)容就當堂加分,如果自己主動站起來背書就雙倍加分,最后這些分數(shù)直接折算計入到他們的平時成績中。再如平時的課堂作業(yè)本和聽寫本,我也是采用分數(shù)制的,等到期末時,讓學生自己把所有分數(shù)總和并平均,這也是平時成績的一項重要依據(jù)。自從實行這個分數(shù)制以來,學生平時背書、聽寫的積極性提高了很多,尤其一有背書任務(wù)時,學生總是很積極主動地站起來背書,而輪不到的學生,總是說我“偏心”,為什么沒有及時叫他們。我就趁機鼓勵他們,只要他們抽課外時間完成任務(wù)也能一樣加分,所以很多學生就抓住機會加分。其實他們心中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平時百分之四十的分數(shù)拿到手。正是有了這個信念,他們讀書的積極性也相對提高了。有很多學生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讓我感到很欣慰,欣慰的同時讓我更加明白:要合理利用分數(shù)的“誘惑力”,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這對于我們教學工作而言,何嘗不是一件極欣喜的事情呢?學生有了興趣,自然而然就能提高語文的學習成績。
總之,只要能夠愛學生愛語文,授之以“愛”,以“情”傳文,對學生加以積極地引導,精心地組織,學生的情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情感式語文教學應該大力提倡,解決教學氛圍低沉的問題,既讓學生學起來輕松、愉快,也不需在課外花很大的精力來學習。
把語文課堂開放搞活,用“愛”和“情”把她裝點得更加美麗動人。愿語文教學在情趣盎然中,使學生如坐春風,受益無窮。
參考文獻:
田慧生.活動能引論[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