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能源岌岌可危,必須做出相應的對策緩解和減少能源消耗的總量,使得真正的生態(tài)經(jīng)濟得以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空間設計;采光;通風;室內環(huán)境
建筑的單體設計主要涉及建筑體型、建筑空間、建筑圍護結構等方面,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依據(jù)場地現(xiàn)有條件,減少建筑能耗,最大限度獲取采光和通風,通過對圍護結構進行保溫、隔熱、遮陽等措施處理,提高室內舒適度。
1、建筑體形設計
體形是指建筑的外部形狀,是人們對一座建筑物的第一直觀印象。建筑在體形上具有多樣性,不同建筑體形會產(chǎn)生不同的節(jié)能效應,所以在滿足建筑體形美觀同時也要考慮自然氣候條件——通風、日照對建筑體型設計的影響,從節(jié)能角度來思考,應該建造能減小熱耗損失的建筑。
1.1建筑體形與通風、采光
從節(jié)能的角度來看,建筑體形要有利于通風、采光。建筑體形沒有合理設計會導致建筑運作時內部耗能增加,建筑設計應通過結合自然條件,充分利用建筑體形設計,來達到室體最佳舒適度,以節(jié)約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例如我國中部有些地區(qū),是夏季氣溫高、無風的自然環(huán)境,需加強住宅建筑通風。在體形設計上為一字形最有利于建筑自然采光和通風,可把主要房間布置在南面上,有利于夏季通風、冬季采光。也可以使用 U 型,把建筑敞開口對著夏季主導風向,營造內凹空間的風環(huán)境。以上這兩種形體都有益于良好的采光和通風,可以減少建筑燈具耗能、空調耗能。
2、建筑內部空間的設計
當住宅的選址、布局、朝向、綠化在規(guī)劃已被確立的時候,建筑外部大致的微氣候基本成形,要讓住宅建筑內部達到最佳的舒適節(jié)能狀態(tài),必須要對建筑內部空間進行科學的設計。
2.1合理布置室內平面空間
首先,住宅功能空間主要包括客廳、臥室、書房、餐廳、廚房、浴室、儲物間等組合而成。其次,包括建筑外與建筑內的過渡空間(樓梯、走廊、地下室等)。各個室內空間都有自己特有的功能。而客廳、臥室和書房是人活動的主要核心,對采光、通風要求也是整個內部空間最為重視的。因此對室內空間按照對采光、通風要求進行以下合理劃分。
(1)采光分區(qū)
根據(jù)每個空間特有的功能特性,對采光的要求也不同,在室內空間中對采光要求最高的有起居室、臥室、書房,采光要求高的空間主要布置在建筑的南面,為取得最大限度的自然取暖和自然照明。其次要求較高是餐廳、廚房、衛(wèi)生間、樓梯、走廊,這些空間主要可以布置在建筑北面。儲藏室對采光要求并不高,可以布置在整個室內采光條件最差的空間內。按照人們活動空間最采光要求的不同,做出合理的劃分有助于最大化利用自然采光。
(2)通風分區(qū)
現(xiàn)在的住宅主要是高層建筑,在為了節(jié)省現(xiàn)有土地資源設計“一梯三戶”、“一梯四戶”的戶型,這與“一梯兩戶”住宅建筑在通風條件下相比較,住宅內容易常出現(xiàn)室內通風不暢,廚房油煙倒灌室內其他空間,導致室內空氣渾濁的現(xiàn)象。結合之前對戶內采光空間布置基礎,搭配各個空間所需通風需求大小,合理的設置區(qū)域夏冬季主導風向的住宅進風口與出風口的方向,以及排風口的面積大小,保證室內空氣流動順暢。
2.2自然通風組織——降溫、除濕
目前,機械通風和降溫能方便控制與提供穩(wěn)定的室內舒適度,但是機械設備能耗高;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自然通風環(huán)境,不但節(jié)能和環(huán)保,而且比人工通風更加健康,不易出現(xiàn)因室內溫差大而得“空調病”。
(1)穿堂風
“穿堂風”是典型的風壓通風,在居民住宅中常用的通風手法,是通過室內外高低氣壓作用產(chǎn)生空氣流動。室外高壓氣流經(jīng)過建筑迎風面門窗口,進入低壓氣流的室內,氣流在室內穿梭,再從背風面門窗口排出;在這里必須說明一點迎風面進口面積大,背風面出口面積小,可以產(chǎn)生較快速的空氣流動;那迎風面進口小,背風面出口大,則效果相反,不利夏季主導風向通風。綜上所述,住宅建筑需要借助“穿臺風”的自然通風,必須考慮主導風向,以及風向進風口與出風口的大小面積。
(2)煙囪效應、拔風井
“煙囪效應”、“拔風井”是最能表現(xiàn)熱壓通風的形式,主要是借助建筑內外空間之間存在溫差、空氣密度差,從而導致密度大的冷空氣從建筑下方進入建筑內部,氣流產(chǎn)生自下而上的流動,密度小的氣流從建筑上方排風口排出。南方地區(qū)多使用中庭組合空間來達到通風效應。
2.3自然光——取暖、照明
室內光源主要來自天然光與人工照明,如果室內常年處在陰暗光線差的空間內,容易生病、影響情緒。在住宅建筑盡量避免采光較差的空間出現(xiàn),如何讓住宅空間內部最合理、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可以通過對窗戶的面積、形狀、高度的調節(jié)來達到效果。一般情況,窗戶面積越大,受光源量越多,但在面積大小相同時候,可以根據(jù)窗戶的形狀、位置來優(yōu)化。
2.4建筑內部其他被動式設計
(1)添加綠化
綠色植物對室內活動過程中生產(chǎn)的二氧化碳進行吸收,釋放人體所需的氧氣,減少室內氣體造成的大氣環(huán)境污染。需要根據(jù)住宅建筑是否為新建筑,放置不同物種植物,吸收新居室內有毒氣體和提高滯塵能力。具有這些能力同時也給室內空間增添較好的室內景觀。
(2)引水入室
現(xiàn)在住宅建筑設計中已經(jīng)成功的融入“水”為室內視覺的主要元素。過去住宅建筑中有庭院設計水池,建筑內天井放置水缸,這水缸的作用除了用于救火儲蓄水,更能在夏季增加水汽蒸發(fā)散熱,起到緩解室內溫度的作用?,F(xiàn)在人們都居住在鋼筋混泥土的住宅中,技術水平的提高,使水不僅僅布置在室外,很多家庭也將水引入住宅中。利用室內水景美化環(huán)境,增加室內生命的氛圍,最重要的是水對室內微氣候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其一,水具有凈化空氣的作用,改進室內空氣質量;其二,調節(jié)室內溫度,水在夏季可以吸收室內熱量,改變室內氣溫差引起熱壓通風,使得室內空氣流動排出室內熱量。水在冬季可以吸收白天的熱量,夜間通過溫差釋放白天吸收的熱量,調節(jié)夜間室內的溫度。
總結:
人類的一生主要事件和活動都是在建筑中進行的,舒適的建筑環(huán)境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但大量高耗能的建筑與機械,透支了環(huán)境,也壓榨了子孫的生存空間。所以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低碳必將成為一個永恒的話題。建筑師要不斷提高對各種低碳設計方法的了解與應用,認真分析各種環(huán)保理念和技術的可行性,并不斷地運用到設計實踐中,進而確保低碳概念的有效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