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同
(1.國防大學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2.軍事交通學院 政治部,天津 300161)
● 思想政治工作 Ideological & Political Work
準確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邏輯
李元同1,2
(1.國防大學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2.軍事交通學院 政治部,天津 300161)
為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邏輯,深化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提高馬克思主義素養(yǎng),從人的自由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永恒價值追求、實踐——實現(xiàn)人的自由發(fā)展的現(xiàn)實基礎、批判——通向人的自由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等3個部分,深刻解讀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馬克思主義;人的自由發(fā)展;理論邏輯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實現(xiàn)了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有了這些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我們才能建立新中國,才能取得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才能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馬克思主義是個開放的理論體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實踐的豐富,產生了大量的理論著作,如最新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就有10卷。如果非專業(yè)人士想要完全讀完、讀懂、讀通所有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是有較大困難的。但是,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也是領導干部必須普遍掌握的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1],是必須認真學習的。準確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邏輯,有助于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從而更好地運用其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處理實際問題。
馬克思在青少年時期,就已經樹立了為全人類的幸福而奮斗的偉大理想:“在選擇職業(yè)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會彼此敵對、互相沖突,一種利益必定消滅另一種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這樣的:人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偉大的哲人、卓越的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的、真正偉大的人物?!盵2]馬克思一生都在為實現(xiàn)這一偉大理想而努力奮斗,在追求人的自由發(fā)展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中束縛人自由發(fā)展的各種社會條件,致力于建立更加能夠使人自由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制度。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在倫敦公開發(fā)表,首次完整、系統(tǒng)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也向全世界公開表達了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追求——人的自由發(fā)展?!按婺谴嬖谥A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3]。這個聯(lián)合體就是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認為,人類真正的幸福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實現(xiàn),在共產主義社會,私有制、階級和國家已經消亡,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都將得以實現(xiàn)。這無疑是一個偉大的目標,因為它是為無產階級和整個人類的幸福謀福祉的,鮮明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立場,體現(xiàn)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凝聚了全世界勞動者的共同價值追求。
我們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是以人的自由發(fā)展為根本價值追求的,所采取的各種路線、方針、政策也是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而制定的。習主席提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就是這一奮斗目標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具體體現(xiàn),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民立場和價值追求。圍繞這一奮斗目標提出的“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五大發(fā)展理念”以及經濟發(fā)展“三大戰(zhàn)略”等,就是圍繞人的自由發(fā)展這一目標展開的,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邏輯的統(tǒng)一,充分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開拓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為了實現(xiàn)人的自由發(fā)展,必須實現(xiàn)共產主義。但是由于每個人所處的經濟、社會和階級地位不同,對共產主義的理解也不同。從現(xiàn)實來看,大部分人都將共產主義理解成一種理想和目標。這一理解雖然正確,但是不夠全面,容易在理論認識上產生理想與現(xiàn)實的二元對立問題,在實踐中產生用理想否定現(xiàn)實或者用現(xiàn)實否定理想的錯誤傾向。有的人認為只要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共產主義很快就會實現(xiàn),這種共產主義“速勝論”的看法沒有充分認識到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歷史已經證明了它的危害性;還有的人認為共產主義所設想的情況離現(xiàn)實太遙遠,導致在實踐中缺乏耐力和定力,一遇到挫折就灰心喪氣,這種共產主義實現(xiàn)的“渺茫論”也有一定的市場,容易導致一些人走偏、走錯道路,產生與馬克思主義背離的問題。
其實,共產主義不僅是一種遠大的社會理想,更是一種現(xiàn)實的實踐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偉大之處就在于打破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二元對立,將二者統(tǒng)一到了實踐。他認為“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xiàn)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而是“消滅現(xiàn)存狀況的現(xiàn)實的運動。這個運動的條件是由現(xiàn)有的前提產生的”[4]。這種消滅現(xiàn)存狀況的現(xiàn)實的運動就是實踐。
要想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如果離開了實踐,只能是白日做夢。社會的發(fā)展不同于自然界的發(fā)展,它是由人類的實踐組成的。共產主義是坐等不來的,必須在有共產主義覺悟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的實踐才能實現(xiàn)。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里提到:“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盵5]在這部被恩格斯稱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獻”[6]里面,馬克思與以往舊哲學家們劃清了界限,從直觀觀察世界的角度上升到了改變世界的實踐角度,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從而為唯物史觀乃至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提供了生長點和立足點。實踐的觀點成為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基本的、首要的觀點。
實踐是人的實踐,是“人為”的和“為人”的。實踐的觀點本身就包括對人的終極關懷和現(xiàn)實關懷,體現(xiàn)了馬克思從青年時期就樹立的理想和情懷。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任何社會都存在著有助于人們自由發(fā)展的有利因素,也同時存在著束縛人的自由發(fā)展的不利因素。為了實現(xiàn)人的自由發(fā)展,馬克思深入研究了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發(fā)展規(guī)律,最終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物質力量——無產階級,為無產階級以及人類的解放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將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值得一提的是,他對無產階級專政進行了科學定位,將其定位為通向共產主義的過渡階段。因為他知道,專政也是對人自由的一種束縛,不能將其作為一個固定的東西,它的命運應該是在消除了階級和國家后最終走向消亡。
從整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來看,人們對于實踐這一唯物史觀基本和首要觀點的理解并不統(tǒng)一,也導致了不同的結果。前蘇聯(lián)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第一次使社會主義從理想變成了現(xiàn)實,在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但是,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由于國內外多種因素,前蘇聯(lián)加強了專政的力量,尤其到了斯大林時期,用政權的力量壟斷了對馬克思主義的解釋,形成了所謂的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解釋體系,使社會主義從解放人的實踐變成了束縛人的實踐,找不到對人的自由的宣揚。
自從1932年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全文首次公開發(fā)表之后,人們對馬克思的解讀就不再拘泥于前蘇聯(lián)所謂的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框架內,出現(xiàn)了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解讀和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解讀等。他們更加關注馬克思早期著作里體現(xiàn)的人本主義價值情懷,而且對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價值追求的途徑、方法和手段產生了不同認識。雖然受到了前蘇聯(lián)當局及共產國際的強烈攻擊,但是相對于其所謂的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解釋,這些對馬克思的不同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馬克思對人的自由發(fā)展的終極價值關懷,并在一些國家的社會主義實踐中解放了人的思想。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實踐中,以高度的理論自覺與實踐,自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chuàng)了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新境界,使馬克思主義有了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從“實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再到“與時俱進”,從“三個代表”到“科學發(fā)展觀”再到“中國夢”,每一次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都圍繞著人民的幸福生活來展開,處處彰顯著以人為本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追求,使中國人民更加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因此,馬克思的科學和偉大之處并不在于設立了一個現(xiàn)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帶有烏托邦色彩的人類社會,而在于始終立足現(xiàn)實,以人的自由發(fā)展為目標,不斷改造束縛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各種因素,堅持創(chuàng)造使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條件的實踐過程。在實踐中,批判是改造現(xiàn)存世界的重要手段,馬克思就是用這一武器來改造世界的。
批判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顯著特征和重要功能。馬克思、恩格斯的許多著作的名稱都帶有“批判”二字,如《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神圣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哥達綱領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等。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批判也有過許多著名的論斷,如“宗教、自然觀、社會、國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無情的批判”[7];“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8];“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9]等。
批判性可以說是唯物辯證法的精髓所在。馬克思始終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整個世界,或者說是從過程角度來看待事物的發(fā)展,實現(xiàn)了邏輯和歷史的辯證統(tǒng)一。在唯物辯證法看來,現(xiàn)存事物的發(fā)展蘊含著對自身的否定因素,現(xiàn)存事物必然滅亡,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暫時的。因此,辯證法按其本質來說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掌握了辯證法就不會崇拜任何東西。只有自覺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我們才能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地對現(xiàn)實世界中一切束縛人自由發(fā)展的因素進行批判,無論是用批判的武器還是用武器的批判。
批判性所帶來的是理論和實踐上的徹底性,這也正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所以能被廣大人民所掌握的魅力所在。因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8]??梢哉f,只有具備了這種徹底的批判性,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才能在理論上解放思想、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改造束縛人的條件,創(chuàng)造使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條件。
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解上,我們出現(xiàn)過思想不夠解放、僵化教條的錯誤,認為只有前蘇聯(lián)教科書才是正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前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從而在實踐中建立了不適應我國發(fā)展實際的“一大二公”體制,束縛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和人們建設社會主義的活力和動力。這個問題存在的一大原因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而是教條主義地固守馬克思等經典作家針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做出的具體結論,并將其當作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當人們從書本出發(fā),而不是從實踐出發(fā)去解決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問題時,就會喪失實踐性和批判性,就會產生只要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的錯誤認識,就會產生批判的矛頭只向外而不向內、只朝向資本主義而不朝向社會主義本身出現(xiàn)的問題等現(xiàn)象。這些做法恰恰是違背馬克思主義精神的,其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也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從來就是革命的、批判的,認為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社會主義也不例外。雖然社會主義具有資本主義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但是在一些具體的體制和機制方面,必然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而出現(xiàn)一些新的束縛生產力和人的發(fā)展的因素。這些因素都是必須加以批判和改革的,只有這樣才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精神的。
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批判了“一大二公等于社會主義”的認識和實踐,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批判了治國理政中的人治現(xiàn)象,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批判了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批判了“四風”現(xiàn)象和腐敗問題,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徹底的唯物主義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才能在批判中前進、在實踐中成長。
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邏輯,才能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領會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更加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才能深刻理解貫徹落實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才能自覺抵制錯誤思想的影響,增強戰(zhàn)略定力,自覺將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上來,從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早日到來積極貢獻力量。
[1] 習近平.習近平黨校十九講[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298.
[2] 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3]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4] 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9.
[5] 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2.
[6] 恩格斯.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6.
[7] 恩格斯.社會主義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3.
[8] 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9] 馬克思.第二版跋[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
(編輯:張碩)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Logic of Marxism Accurately
LI Yuantong
(1.Graduate School,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Beijing 100091, China;2.Politics Division,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
To grasp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Marxism accurately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for higher accomplishment, the paper deeply interprets the position, viewpoint and method of Marxism from following 3 parts: taking the human’s free development as the eternal pursuit of value, regarding practice as the practical basis of realizing human’s free development, and treating criticism as the only way to human’s free development.
Marxism, logic, human’s free development; practice, criticism
2016-10-21;
2016-11-10.
李元同(1982—),男,博士研究生,講師.
10.16807/j.cnki.12-1372/e.2017.02.019
A811
A
1674-2192(2017)02- 007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