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在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治療中,腸內排列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40例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將4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行傳統(tǒng)腸梗阻手術治療,觀察組行腸內排列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治療中,采用腸內排列術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腸梗阻手術治療。
關鍵詞:廣泛粘連性腸梗阻;腸內排列術;治療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in the treatment of extensive adhesion sex intestinal obstruction,intestinal arrangement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peration.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of 40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adhesion sex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order 4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the tradition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group 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arrangement,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all the indicator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xtensive adhesion sex intestinal obstruction,the effect ofintestinal arrangemen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urgery.
Key words:Extensive adhesion intestinal obstruction;Intestinal alignment;Treatment effect
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是臨床外科中相對較為常見的一種急腹癥,傳統(tǒng)腸梗阻手術治療雖然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患者在術后有較大可能會發(fā)生再次粘連的情況;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技術的提高,腸內排列術現廣泛作用于該疾病的治療,并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基于此,我院就將以實際病例對比的方式探討腸內排列術在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平均年齡(46.2±2.7)歲,平均發(fā)病時間(2.2±0.3)年;根據患者入院先后的順序將40例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項一般資料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手術治療前,均行胃腸減壓、禁食、糾正酸堿平衡和電解質失調等基礎治療[1];對照組,本組患者行傳統(tǒng)腸梗阻手術,具體方法為:以患者的實際情況作手術切口,經梗阻部位對患者的腹膜和腸壁漿膜層行破壞,然后對粘連的部位進行松解,全程銳性或鈍性分離小腸,并避免對患者的腸管造成損傷;觀察組,本組患者行腸內排列術治療,取患者的腹直肌切口進入,對粘連腸段行鈍性分離,然后將闌尾常規(guī)切除,并于殘端開口處將雙腔內固定管逆行插入,后對闌尾殘端行結扎處理,在完成對腹腔的清洗后將小腸進行大弧度排列并進行荷包縫合,在確認長管無明顯的扭轉時將腹腔關閉。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通過術后隨訪的方式比較兩組患者遠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應用SPSS 19.0軟件對整體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來檢驗,采取Q檢驗方法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以P<0.05表示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差別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各項治療指標比較 經資料整合,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四項指標上比較,觀察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經資料整合,觀察組(n=20)術后共出現腸瘺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00%;對照組(n=20)術后共出現膀胱損傷1例,腸瘺2例,切口感染1,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0.00%;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2857,P=0.0013)。
3 討論
從臨床實踐來看,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是臨床上一種相對較為常見的一種腸梗阻,從治療的角度來看,手術是當前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但患者在治療后出現并發(fā)癥的可能性比較高,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比較明顯[3];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階段腸內排列術是使用率最為廣泛的方法,結合本次研究來看,該治療方法具有損傷小、預后效果好的優(yōu)勢,腸管實現了自然排列,減少了銳角折疊或形成死角[2],進而提高了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也從側面提示了腸內排列術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價值,方法經過試驗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借鑒并推廣。
參考文獻:
[1]周樹良.小腸內排列術與傳統(tǒng)腸梗阻手術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療效比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03:148-150.
[2]常宏江.小腸內排列術與傳統(tǒng)手術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18:155-156.
[3]展鵬遠,鄭蘭東,皇甫深強.小腸內排列術在預防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32).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