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兒科急診護士工作倦怠及心理健康狀況。方法 選取我院37名兒科急診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急診護士的工作倦怠及心理健康狀況采用工作倦怠量表、癥狀自評量表進行評價。結果 37名兒科急診護士中工作倦怠處于輕度水平為37.5%,處于中度水平為30.0%,處于高度水平為32.5%。兒科急診護士心理狀況中的強迫、抑郁、偏執(zhí)、焦慮、人際關系以及癥狀自評量表總分與常模分數(shù)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恐怖、敵對、軀體化以及精神病性與常模分數(shù)相比無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兒科急診護士工作倦怠發(fā)生率較高,且心理健康狀況較差,這就要求加強對急診護士的主觀及客觀支持,從而降低急診護士的工作倦怠發(fā)生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兒科;急診護士;工作倦??;心理健康狀況
兒科急診護士因其工作量大,患者來源復雜以及管理方式欠缺等因素,導致其具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容易在工作的過程中出現(xiàn)倦怠[1]。因此,本文選取我院40名兒科急診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急診護士的工作倦怠及心理健康狀況采用工作倦怠量表、癥狀自評量表進行評價?,F(xiàn)將具體研究內(nèi)容整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37名兒科急診護士作為研究對象。男2例,女35例;年齡20~46歲,平均年齡(33.56±8.37)歲;文化程度:中專2名,大專25名,本科10名;工作時間1.0~25.5年,平均工作時間(15.46±8.59)年;婚姻狀況:已婚31名,未婚6名。所有兒科急診護士一般資料經(jīng)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對所有急診護士的工作倦怠及心理健康狀況采用工作倦怠量表、癥狀自評量表進行評價。
1.2.1中式工作倦怠量表 中式工作倦怠量表中包括3個因素,分別為耗竭、人格解體以及個人成就感降低,而三個因素中分別包括5個項目。計分從1~7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符合程度越高,其中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7分代表完全符合,部分項目為反向計分。分數(shù)的臨界值分別為耗竭為25分、人格解體為11分、個人成就感降低為16分。工作倦怠可以分為4個水平,即零倦怠、輕度倦怠、中度倦怠以及高度倦怠。
1.2.2癥狀自評量表 癥狀自評量表主要包括9大癥狀因子,其中包括強迫、恐怖、抑郁、敵對、偏執(zhí)、焦慮、軀體化、人際關系、精神病性,對所有急診護士按照0~4級評分。0分代表無,1分代表輕度,2分代表中度,3分代表偏重,4分代表嚴重。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取率(%)表示;計量資料采取均數(shù)±方差(x±s)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t值進行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兒科急診護士工作倦怠檢出情況 40名兒科急診護士中工作倦怠處于輕度水平為15例(37.5%),處于中度水平為12例(30.0%),處于高度水平為13例(32.5%)。
2.2比較兒科急診護士心理狀況與常模 兒科急診護士心理狀況中的強迫、抑郁、偏執(zhí)、焦慮、人際關系以及癥狀自評量表總分與常模分數(shù)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恐怖、敵對、軀體化以及精神病性與常模分數(shù)相比無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本次研究中,37名兒科急診護士中工作倦怠處于輕度水平為35.5%,處于中度水平為29.2.0%,處于高度水平為31.8%。造成急診護士工作倦怠的原因包括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大、成長壓力大以及缺乏人性化管理方式[2]。工作壓力主要在于一般來說急診患者的病情急,病情變化發(fā)展快,且預后不確定性,患者家屬因情緒失控容易將憤怒以及焦慮發(fā)泄到護士身上[3]。并且由于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護士需要不斷地加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但由于普通護士缺乏學習進修的機會,這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護士的發(fā)展,從而導致護士自身發(fā)展落后于醫(yī)療技術發(fā)展速度[4]。除此之外,管理者缺乏對護士人性化管理。本次研究中,兒科急診護士心理狀況中的強迫、抑郁、偏執(zhí)、焦慮、人際關系以及癥狀自評量表總分與常模分數(shù)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恐怖、敵對、軀體化以及精神病性與常模分數(shù)相比無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會影響護士的心理健康及工作滿意度[5]。
綜上所述,兒科急診護士工作倦怠發(fā)生率較高,且心理健康狀況較差,這就要求加強對急診護士的主觀及客觀支持,從而降低急診護士的工作倦怠發(fā)生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霞敏.兒科急診護士工作倦怠及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0,09(z1):242-243.
[2]郭雪.兒科急診護士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工作壓力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3):10-13.
[3]丁儉,龔梅,李韻,等.兒科急診護士職業(yè)壓力的現(xiàn)狀及干預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1):1-5.
[4]馬衛(wèi)娟.兒科急診護士心理壓力分析及對策[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5,6(12):131-132.
[5]夏苗靜.兒科急診護士心理壓力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36):145,160.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