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78例卵巢癌患者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在化療中的應用與護理。方法 選擇2013年9月~2015年12月78例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行化療治療的卵巢癌患者,化療期間注意病情觀察、導管維護、對癥處理等。結果 78例患者均使用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行靜脈化療并順利完成治療周期。結論 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化療過程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癥處理,保證化療藥物準確輸入,避免化療藥物產(chǎn)生的局部不良反應,減少反復靜脈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和不適。
關鍵詞: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卵巢癌;化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R737.31 文獻標識碼:A
卵巢癌是婦科惡性腫瘤[1],死亡率高,由于其不易察覺,發(fā)現(xiàn)時大多已是晚期,化療是術后治療卵巢癌的主要方法。由于化療藥物對周圍血管的毒性作用,長期化療后 ,導致周圍靜脈損傷,其他藥物無法輸入。為了減少化療藥物對患者帶來的不適,我科自2013年9月起對78例卵巢癌患者行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化療,均順利完成化療周期,取得滿意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78例卵巢癌患者年齡 21~78歲。其中Ⅰ期18例,Ⅱ期11例,Ⅲ期46例,IV期3例。所用化療藥物有:紫杉醇(脂質體)、順鉑、卡鉑、長春新堿、異環(huán)磷酰胺、放線菌素-D、博來霉素、VP-16 等,每次以2~4種藥物聯(lián)合化療。治療周期在4~8個療程之間。
1.2方法
1.2.1置管前評估 置管術前常規(guī)評估包括胸部X片、血小板計數(shù)、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D-二聚體等。無明顯穿刺禁忌,告知患者及家屬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可供選擇的靜脈通路及相應風險,在患者及家屬充分了解的情況下自行選擇靜脈通路,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置管過程 患者去枕平臥,置頭低腳高的位置(15°~30°)以避免空氣栓塞,頭部被輕微地轉向對側,暴露穿刺部位,穿刺側的肩部略上提外展,使上臂三角肌膨出部變平。選取鎖骨內(nèi)中段交界點外下1~2 cm為進針點,并做標記,嚴格皮膚消毒,鋪無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5 ml局麻。在穿刺點以30°~40°進針,緊貼鎖骨背面緩緩刺入,當刺入3~4 cm見回血后,證明已刺入鎖骨下靜脈,將導絲置入管腔約30 cm時即可,拔出穿刺針,導管置入約12~15 cm,拔出導絲,肝素冒封口,縫線結扎固定導管,用3M無菌透明膜覆蓋保護穿刺處。
2 護理
2.1置管前護理 術前與患者交淡,消除患者的緊張及顧慮,囑患者操作過程中勿劇咳和深呼吸,使患者在最佳狀態(tài)下積極主動配合。
2.2置管后護理
2.2.1預防氣胸 氣胸是鎖穿置管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置管當日要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觀察有無氣胸的癥狀和體征。置管前聽診患者雙肺呼吸音,置管后再次聽診雙肺呼吸音,并行胸部正側位,觀察置管位置及有無并發(fā)癥。
2.2.2預防感染 感染多由操作、護理不當,導管污染所致,故在操作前要徹底消毒雙手,戴無菌手套。定時消毒穿刺點及縫針處,置管部位所用敷料潮濕、松動、被污染時立刻更換。指導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潔、干燥,不要做劇烈的動作,可減少感染的發(fā)生,如遇穿刺部位紅腫或不明原因的發(fā)熱,要及時拔除穿刺管,立即做血培養(yǎng)、細菌培養(yǎng),選用適當抗生素治療,觀察體溫變化。對病情危重合并有糖尿病等并發(fā)癥的患者,要加強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2.2.3預防導管堵塞 經(jīng)常觀察導管是否打折及輸液情況,當發(fā)現(xiàn)輸液不暢時,立即行穿刺部位彩超,以明確導管不暢原因。如導管打折或扭曲,應給予適當調(diào)整;如因血凝塊阻塞,嚴禁將導管中的血凝塊強行推入血管,以免發(fā)生體循環(huán)栓塞而危及生命,可用少量肝素鹽水或尿激酶溶液輕輕沖洗導管,盡量往外吸出血栓,不可硬向內(nèi)推。如通管失敗,則拔除導管。
2.2.4預防導管脫落 每日觀察記錄體外導管的刻度,并做好交班記錄,告知患者穿脫衣服、持物時動作幅度不要太大,以免導管牽拉脫出。如導管部分脫出,切不可將脫出導管再送入血管中,以防感染。
2.2.5預防血栓形成 腫瘤患者本身處于高凝狀態(tài),穿刺置管作為異物也可引起血栓。故穿刺置管動作要輕柔,盡量一次成功,避免損傷血管壁;置管成功后立即注入肝素鹽水,預防管腔內(nèi)血栓形成;每天輸液后用肝素鹽水正壓封管,忌強行擠壓或推注輸液器。
2.2.6加強輸液巡視 嚴格控制好滴速,防止太快;輸液完畢及時更換液體防止空氣栓塞。
2.3拔管護理 完成化療療程后行患側肢B超檢查,無異常方可拔除導管。常規(guī)消毒穿刺點皮膚周圍,剪斷縫線,緩慢輕柔拔出穿刺管,局部用消毒紗布按壓10 min左右,觀察無出血后,用3M敷貼保護以防感染。
3 結果
78例化療患者行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術,1 例致輕度氣胸,經(jīng)保守治療7d 自行吸收,2例導管堵塞拔管,1例感染,余74例均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所有患者通過精心護理,均順利完成化療周期,效果良好。
4 結論
卵巢癌患者化療周期較長,通常需要3~6個月,反復多次靜脈輸液及化療藥物對血管的毒性作用,可造成局部血管破壞,如有藥物外滲,造成軟組織壞死,這些給再次穿刺帶來困難。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在血管內(nèi)留置時間較長,護理簡單,成本低,并發(fā)癥較少,而且是搶救危重患者的重要輸液途徑[2]。但鎖骨下靜脈與鎖骨下動脈、頸部大血管、胸膜頂及周圍神經(jīng)等結構位置關系密切,穿刺成功與否及并發(fā)癥與穿刺點、方向、角度、深度均有直接關系[3]。因此,要求護理人員除了精確掌握解剖位置外,還要有嫻熟的專業(yè)護理和操作技術。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是卵巢癌患者化療的良好靜脈給藥途徑,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Yildirim, M., C.B. Demir and A.A. Filiz,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ovarian masses in the preoperative period using neutrophil-to-lymphocyte and 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s[J]. Mol Clin Oncol, 2015. 3(2): 317-321.
[2]周育麗,等. 安全靜脈留置針行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在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J]. 當代護士(下旬刊), 2015(3):9-11.
[3]何孔源,譯.中心靜脈插管術 [M]. 北京:中國醫(yī)藥出版社,1990: 30-31.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