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中醫(yī)護理干預在重癥ICU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重癥ICU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西醫(yī)護理的方式,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中醫(yī)護理干預。結果 觀察組的情緒狀態(tài)與病情狀況皆優(yōu)于對照組,其中對照組重癥ICU患者的死亡率為20%,觀察組為8%;且觀察組對護理方式的滿意度較高(64%),對照組相對較低(36%),兩組各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重癥ICU患者的日常護理中實施中醫(yī)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
關鍵詞:中醫(yī)護理干預;重癥ICU患者;護理效果
本研究將對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診的50例重癥ICU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式分析,并觀察其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診的重癥ICU患者中,隨機抽取5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年齡為42~65歲,將這50例重癥ICU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25例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齡為(59±12.30)歲,其中腦出血6例,腦梗死3例,肝硬化腹水8例,休克2例,重癥胰腺炎4例,急性彌散性血管內凝血2例;在觀察組25例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齡(58±15.70)歲,其中腦出血5例,肝硬化腹水7例,腦梗死4例,重癥胰腺炎3例,腦卒中2例,急性彌散性血管內凝血3例,呼吸衰竭1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西醫(yī)護理,在重癥監(jiān)護室中,確保室內的溫度、濕度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進行檢測,護理患者的壓瘡、氣道以及生活方面,必要之時予以營養(yǎng)物質護理[1]。對觀察組患者的護理基于常規(guī)護理方式,進行中醫(yī)護理干預。
1.2.1心理干預 重癥ICU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較危急,患者經常由于疾病的困擾,會產生急躁、焦慮、不安等消極情緒,護理人員需了解患者的性格和心理狀態(tài),然后在護理過程中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使用相應的護理措施。例如在情緒易怒的患者面前,可以播放一些歡快輕松的音樂來緩解情緒等。
1.2.2用藥干預 大多數重癥ICU患者在臨床護理中無法直接口服藥物,要采取鼻飼的方法才能服用藥物,因此,在對患者進行藥物鼻飼過程中,要注意用藥時間、藥量以及藥劑溫度等方面。其中,西藥與中藥的服用時間要最少間隔2 h,且鼻飼藥物的每次的量要控制在100~150 ml之間,而且鼻飼藥劑溫度要略高于人體正常體溫,在37℃~39℃之間。另外,在對患者鼻飼藥物前后,要將鼻飼導管用溫水沖洗。
1.2.3飲食干預 不同疾病的重癥ICU患者,對飲食營養(yǎng)需求和飲食忌諱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據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飲食進行科學配置,例如,讓腦梗死患者適當多飲用蘿卜湯;而腦出血患者需要多喝桃紅四物湯等。另外,重癥ICU患者大多都是通過鼻飼的方式來進食的,其食物要盡量以清淡為主。
1.2.4口腔護理 重癥ICU患者大多都是借助導管進行飲食服藥,極易對口腔環(huán)境造成破壞,從而引起細菌的滋生,導致患者在治療階段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能力減弱,引起營養(yǎng)不良,抵抗力下降,而且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所以,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口腔的護理重視起來,保持對其護理2次/d以上,以2 min/次左右為宜。
1.2.5肢體護理 重癥ICU患者大部分都是無法進行肢體活動的,長此以往,患者的四肢肌肉很容易萎縮。因此,護理人員要定期對患者進行針灸、按摩,避免其產生肢體僵硬的癥狀,促進其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
1.3觀察評價標準 護理效果采用癥狀自評量表來表現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主要有焦躁和抑郁兩種,分數采用五分制,其情緒嚴重程度與分數高低成正比。關于疾病治療效果方面,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進行檢查,把病情康復、好轉和死亡的人數記錄下來,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另外,對于康復出院的患者,詢問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有滿意、還好和不滿意之分。
1.4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2.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之間的數據對比使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P<0.05表示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后的情緒狀態(tài) 兩組重癥ICU患者在接受不同的護理情況之后,其情緒狀態(tài)均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較,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后的病情狀況 在進行護理1年后,對兩組患者病情的發(fā)展狀況進行檢查,發(fā)現兩組患者皆有好轉以及死亡人數,根據統(tǒng)計數據分析,觀察組患者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其之間的差距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對護理方式的滿意情況 通過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調查,我們根據相關統(tǒng)計數據分析,可以發(fā)現兩組差異較大,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我院50例ICU重癥患者進行不同的方式護理,觀察組患者死亡人數為2例,而對照組患者死亡人數為5例,我們可以發(fā)現觀察組的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來說較高。在對重癥ICU患者的應用中,比起西醫(yī)護理方法,中醫(yī)護理除了對患者病情治療具有一定的關注之外,還會對患者的情緒、生活等方面進行精心護理,使患者在良好的狀態(tài)下進行藥物對癥治療[2]。
4 結論
在對重癥ICU患者的護理中,實施中醫(yī)護理干預對患者病情康復和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在中醫(yī)護理中,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的病情發(fā)展狀況和心理情緒進行全面了解和分析,然后具有針對性的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對患者的臨床治療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護理人員要嚴格按治療方案進行護理,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與患者講述疾病情況和病情治療知識,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恐怖心理,使患者在治療中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并協(xié)調飲食,從而促進患者病情康復。
參考文獻:
[1]陸炎,王璟.中醫(yī)護理干預在重癥ICU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06:927+930.
[2]朱為乙,王佳麗.重癥ICU患者實施中醫(yī)護理的應用效果研究和分析[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4,10:2213-2214.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