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水平檢驗在脂肪肝診斷中的應用分析;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并確診的80例脂肪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設為試驗組,將8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在肝功能及血清學指標水平的差異;結果 試驗組患者TG、TC、LDL-C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試驗組患者ALT、AST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脂肪肝患者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水平顯著上升,兩者有助于脂肪肝的診斷和檢驗,對脂肪肝的診療和預后具有重要價值,值得臨床選擇。
關鍵詞:肝功;血清學指標水平;脂肪肝;應用分析
脂肪肝是臨床上常見及多發(fā)的疾病之一,隨著飲食結構和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長期肝內脂肪蓄積發(fā)展為肝纖維化,進而形成肝硬化[1],甚至肝功能衰竭。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脂肪肝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探討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水平檢驗在脂肪肝診斷中的應用分析,現(xiàn)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脂肪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設為試驗組,將8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試驗組80例,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31~68歲,平均(52.4±6.6)歲;對照組80例,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齡32~69歲,平均(52.3±6.5)歲;患者均符合2003年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制定的脂肪肝的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①病毒性肝炎及藥物引起的肝功能異常者;②未簽署檢查知情同意書;③膽囊炎、膽結石與胰腺疾病;④膽合并其他并發(fā)癥者;⑤嚴重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大體一致;
1.2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近1w內未服用降血脂藥物,于清晨空腹靜脈采血5ml,用科日立7300系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兩組肝功與血清學指標。
1.3統(tǒng)計學 采用SPSS19.0軟件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用x±s表示。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結果
2.1血清學指標 TG、TC、LDL-C水平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肝功能:試驗組患者ALT、AST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脂肪肝是威脅人類健康常見及多發(fā)的疾病之一,其是指肝細胞內脂肪超越正常分布的脂肪堆積。流行病學報告顯示[3,4],脂肪肝的發(fā)病率大約為20%,其具有區(qū)域性,發(fā)達國家及地區(qū)發(fā)病率較高,脂肪肝在肥胖人群中的患病率達50%,同時有年輕化的趨勢。臨床上早期脂肪肝表現(xiàn)較為隱匿,無明顯的特異性癥狀和體征,隨著病情的進展,重度脂肪肝可進一步發(fā)展為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甚至可引起肝功能的衰竭而死亡。而脂肪肝屬于可逆性疾病,因此早期診療對其具有重要治療和預后價值。脂肪肝是多因素所致的肝臟細胞對脂肪酸的利用率減少,脂質代謝或轉運異常,進而導致大量的脂質堆積在肝內形成脂肪肝,肥大的脂肪細胞可壓迫肝內膽管而引起ALT、AST增高,同時血清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均顯著高于正常水平。雖然脂肪肝最佳診斷方法為肝穿刺活檢病理[5],但易發(fā)生肝創(chuàng)傷性出血及感染的可能,臨床多依靠實驗室指標及影像學來確診。
本研究觀察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水平檢驗在脂肪肝診斷中的應用分析。脂肪肝患者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水平顯著上升,兩者有助于脂肪肝的診斷和檢驗,對脂肪肝的診療和預后具有重要價值。這一結果與國內相關研究相一致[6]。脂肪肝患者要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習慣,嚴格控制熱量攝入,適量運動,從而減少脂肪蓄積。對肝功能異常的脂肪肝患者,臨床上應調整生活及飲食方式,病情嚴重者需服用藥物,以免造成不可逆的肝損害[7]。
綜上所述,脂肪肝患者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水平顯著上升,兩者有助于脂肪肝的診斷和檢驗,對脂肪肝的診療和預后具有重要價值,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馮慧艷,袁敏,劉妙娥.轉氨酶水平檢驗在脂肪肝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30).
[2]肖雪云,曾烈華,黃多娣.多種血清學指標水平檢驗在脂肪肝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20).
[3]譚錦平,肖雪云,蘇小杰.轉氨酶水平檢驗在脂肪肝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15)
[4]陳旭明.轉氨酶水平檢驗在脂肪肝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08).
[5]張愛民,常艷敏.脂肪肝患者血清膽堿酯酶、肝功能、血脂水平的觀察[J].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06(01).
[6]馮國基,鄭長青,楊林,等.輸血前檢測受血者9項血清指標的意義[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6(02).
[7]李錫金,王海寶,楊玉清,等.不同人群無償獻血者血清學指標分析[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7(03).
[8]應晟,楊美云.對138例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學指標的探討[J].檢驗醫(yī)學,2010(05).
[9]黃蓮芬.手術及輸血前患者感染性疾病血清學指標檢測情況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07).
[10]孟衛(wèi)東,范存士.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各期血清學指標變化的臨床研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