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篩選適合廣東省冬種的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品種,分別于2011、2012年對從國內外馬鈴薯主栽區(qū)引進的一批馬鈴薯品種進行了篩選試驗。結果表明,產量高的品種食味品質相對較差;費烏瑞它產量最高,而大西洋及隴薯8號食味品質最好。
關鍵詞: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引種;冬種;產量;食味品質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11-2731-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1.003
Evaluation on Introduc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Effect of Winter Potato
CHEN Qing-chun1, Li Xue-ji1,2, LIU Peng-fei1, ZHANG Zi-li1, WANG Xiao-ming1, JIANG Feng1
(1.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China;
2.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Education Base of Guangzhou Yuexiu District, Zhaoqing 526200, Guangdong,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the suitable winter potato varieties for Guangdong province, different varieties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ain potato planting area were introduced for the screening test experiments in 2011 and 201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yield varieties had poor eating quality; Feiwuruite yield was the highest, while the Daxiyang and Longshu No. 8 had the best eating quality.
Key words: potato(Solanum tuberosum L.);introduction; winter planting; yield; eating quality
作為世界主要糧食作物,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具有其獨特的生長習性和營養(yǎng)特點。17世紀馬鈴薯傳入中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如今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馬鈴薯種植國[1-3]。目前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qū)是西南、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qū)。而作為亞熱帶的廣東地區(qū),冬季有著豐富的光溫條件,有大面積的冬閑田,在鮮薯需求市場較大的現(xiàn)實情況下,開展廣東省馬鈴薯冬種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4]。馬鈴薯冬種一般在11月上中旬播種,次年2~3月收獲,目前廣東省冬閑田面積超過66.7萬hm2,有非常廣闊的市場。由于廣東省氣候條件的限制,馬鈴薯品種選育相對困難,生產使用品種均從外地引進[5]。目前,在廣東省馬鈴薯生產用種中約80%為粵引85-38,至今該品種已使用20多年。為了加快品種更新,尋求更多適宜廣東省冬種的高產優(yōu)質馬鈴薯品種,本研究于2011、2012年從相關馬鈴薯育種單位引進了一批馬鈴薯品種進行比較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試驗設在廣州市越秀區(qū)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基地(肇慶四會市貞山區(qū)蓮四路)旱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濕度偏大,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暖,無霜期長。據多年氣象資料統(tǒng)計結果,年平均氣溫21.3 ℃,年極端最高氣溫37.9 ℃,年極端最低氣溫為-2.6 ℃。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月份是7月,平均氣溫28.5 ℃,最低的月份是1月,平均氣溫12.2 ℃。無霜期較長,平均為359.4 d,有些年份全年無霜,無霜期最短為345 d。該區(qū)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勻,西北部山區(qū)歷年平均降雨量達1 820 mm,南部平原區(qū)1 770 mm,市區(qū)為1 767 mm。
試驗地土質為赤紅壤,肥力中等,前茬為甜玉米。前茬收獲后及時翻耕耙耱納雨蓄墑。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每個品種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10 m2。收獲時調查單株薯塊數、單株薯塊重、商品薯率(單株薯塊重50 g以上,無損傷、無畸形、無青頭的為商品薯)、薯形、皮色、肉色、薯皮類型、芽眼深淺、薯塊大小與整齊度等。其他管理同大田。根據不同品種(系)成熟期分別收獲,各小區(qū)單收計產,收獲時觀察記載薯塊性狀。記載均按國家馬鈴薯品種試驗記載標準進行。2011年收獲后留種,于2012年繼續(xù)種植,用于觀察病害發(fā)生情況。
試驗一(2011年冬種試驗):各試驗品種(大西洋原原種、費烏瑞它原原種、夏波蒂原原種、大西洋一級原種、費烏瑞它一級原種、新大坪一級原種、大西洋二級原種、費烏瑞它二級原種、夏波蒂二級原種)于2011年11月25日種植,一壟雙行,株距25 cm,行距30 cm,壟寬60 cm,重復間設走道寬0.5 m。種薯播前催芽。播種時每公頃施豬糞5 000 kg、復合肥(N、P2O5、K2O含量分別為10%、5%、10%,下同)600 kg;2011年12月25日幼苗具有3~4葉時結合中耕除草每公頃追施尿素150 kg;結薯膨大期于2012年1月20日每公頃追施復合肥400 kg、硫酸鉀400 kg;生長后期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2次。2012年3月20日收獲,成熟期以大部分葉片落黃為準。
試驗二(2012年冬種試驗):各試驗品種(大西洋原原種、費烏瑞它原原種、夏波蒂原原種、隴薯3號原原種、隴薯6號原原種、隴薯8號原原種、冀張薯8號原原種、大西洋一級原種、大西洋一級種薯、費烏瑞它一級種薯、夏波蒂一級原種、夏波蒂一級種薯、費烏瑞它一級原種、新大坪一級原種、大西洋二級原種、費烏瑞它二級原種、夏波蒂二級原種、克新1號、中薯3號)于2012年11月22日種植,一壟雙行,株距25 cm,行距30 cm,壟寬60 cm,重復間設走道寬0.5 m。種薯播前催芽。施肥種類、時期及用量同試驗一。
1.2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和Microsoft Excel 20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在供試材料中,各材料產量差異顯著,原原種產量相對較低,一級原種次之,二級原種和一級種薯產量較高。原原種費烏瑞它產量最高,隴薯6號最低,其產量順序為隴薯6號<隴薯3號<隴薯8號<夏波蒂<冀張薯8號<大西洋<費烏瑞它,一級原種產量順序為大西洋<新大坪<夏波蒂<費烏瑞它,二級原種產量順序與一級原種順序相似,一級種薯產量順序為大西洋<費烏瑞它<克新1號<夏波蒂<中薯3號。
同時表1也表明,小薯(薯塊細部直徑小于3 cm)所占比例不同,材料間差異較大。其中原原種小薯比例>一級原種>二級原種??偟膩碚f,費烏瑞它小薯所占比例較小,隴薯系列小薯所占比例較大。
2.2 抗性比較
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各參試馬鈴薯品種花葉病毒病、卷葉病毒、環(huán)腐病、晚疫病、青枯病等發(fā)病輕微。2012年因為一級種薯為一級原種收獲后直接留種,在田間出現(xiàn)花葉病毒病、晚疫病等病害,其中晚疫病發(fā)病程度為費烏瑞它<夏波蒂<大西洋,花葉病毒病、卷葉病毒發(fā)病程度相反。環(huán)腐病發(fā)病程度為夏波蒂<費烏瑞它<大西洋。其他材料無明顯病害出現(xiàn)。
作為冬種模式,影響廣東省冬種馬鈴薯產量的主要因素為凍害。馬鈴薯凍害按照嚴重程度一般分為5個等級,其中1級指受凍害影響較輕,依次逐漸加重。據2012年和2013年1月調查結果顯示,在參試的材料中,以冀張薯8號受凍害最重,為4級,克新1號抗寒性一般,為3級,新大坪為2級,隴薯3號、隴薯6號、隴薯8號、大西洋、費烏瑞它、中薯3號等耐寒性均較強,為1級。
2.3 商品性狀比較
2011-2012年度與2012-2013年度馬鈴薯收獲后調查結果(表2)顯示,薯塊整齊度較差的為隴薯系列、克新1號、中薯3號以及冀張薯、大西洋和夏波蒂原原種,整齊度最好的為費烏瑞它。綜合來看,費烏瑞它商品性狀最好,主要體現(xiàn)為薯塊整齊度最高,薯皮光滑,芽眼淺;大西洋和夏波蒂、新大坪等商品性狀總體較好;克新1號商品性狀相對較差,整齊度為3級,芽眼相對較深;隴薯系列薯皮相對粗糙,整齊度為3級,商品性狀一般。
2.4 食味品質比較
將所收馬鈴薯材料分別取5個進行蒸煮,蒸煮品嘗鑒定結果表明(表3),食味品質較好的為大西洋、隴薯8號和新大坪,粉度、香味、嫩滑度均較高,夏波蒂和冀張薯8號綜合得分相對較低,與對照粵引85-38相似,總體食味品質綜合得分順序為大西洋=隴薯8號=新大坪>克新1號>費烏瑞它>隴薯3號=隴薯6號=中薯3號>冀張薯8號=夏波蒂。
3 小結與討論
目前南方多省均開展馬鈴薯冬種,主要有海南、臺灣、廣東、廣西、福建、云南等地,總播種面積約13萬hm2[6]。廣東省處于亞熱帶地區(qū),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每年有大于300 d的無霜期,大量的冬閑田為冬種馬鈴薯提供了優(yōu)越的氣候條件和耕地資源。隨著交通物流的快速發(fā)展,優(yōu)質種苗引入已經不存在問題,可以有效地解決該地育苗的難點。
兩年引種結果表明,在供試材料中,總體表現(xiàn)為產量高的品種食味品質相對較差。其中,大西洋、隴薯8號產量相對較低,商品性狀較好,食味品質優(yōu);費烏瑞它產量高,抗逆性強,商品性狀好,食味品質相對較差;夏波蒂、新大坪、克新1號、中薯3號、隴薯3號、隴薯6號等總體表現(xiàn)一般;冀張薯8號總體表現(xiàn)相對較差。如果單純追求產量,建議擴大費烏瑞它種植面積,如果追求食味品質,建議擴大大西洋、隴薯8號種植面積,從商品性狀考慮,應該優(yōu)先考慮費烏瑞它、大西洋、夏波蒂和新大坪,增加其種植面積。
此外,試驗結果還表明,常規(guī)脫毒薯苗馬鈴薯病害相對較少,而本試驗是直接留種種植,雖然是冬種,在第二年田間仍然出現(xiàn)相應病害,病害的發(fā)病程度因作物而異。因此,在大面積種植情況下,規(guī)范脫毒育苗必不可少。
因試驗場地和材料限制,引種試驗涉及的品種相對較少,在以后的研究中應該加大不同馬鈴薯品種的引入,更深入地研究不同馬鈴薯品種在冬種條件下的表現(xiàn),更好地篩選出適宜廣東省種植的馬鈴薯品種。
參考文獻:
[1] 謝從華.馬鈴薯產業(yè)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4.
[2] 謝開云,屈冬玉,金黎平,等.中國馬鈴薯生產與世界先進國家的比較[J].世界農業(yè),2008(5):35-38.
[3] 隋啟君,李先平,楊萬林.中國馬鈴薯生產情況分析[J].西南農業(yè)學報,2008,21(4):1182-1188.
[4] 黃新碧,陳朝慶.利用自然條件和地理優(yōu)勢發(fā)展馬鈴薯生產[J].馬鈴薯雜志,1994,8(4):235-238.
[5] 李一聰,劉曉津,鄭錦榮,等.廣東冬種馬鈴薯引種篩選試驗初報[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6(10):10-12.
[6] 魯福成,張靜芳,張仲國.南方冬季馬鈴薯產業(yè)化的若干問題[J].廣西農業(yè)科學,2004,35(3):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