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行了803和鄂西2個多花木藍(I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b)品種在不同生態(tài)區(qū)域的生產(chǎn)性能比較試驗。結(jié)果表明,在獨山、貴陽、望謨3個試驗點,2個參試品種的生育期為185~219 d,其中望謨點生育期比獨山和貴陽點約提前2周,威寧點能正常開花,不能結(jié)實;參試品種間,多花木藍803比鄂西多花木藍生育期提前8 d。多花木藍803鮮草和種子產(chǎn)量分別為33.48~58.80 t/hm2和1.95~2.09 t/hm2,較鄂西多花木藍增產(chǎn),增產(chǎn)情況如下:獨山點分別增產(chǎn)32.42%和13.79%,貴陽點分別增產(chǎn)35.69%和18.90%,望謨點分別增產(chǎn)37.04%和16.76%,威寧點鮮草產(chǎn)量增產(chǎn)30.53%。多花木藍803的豐產(chǎn)性和穩(wěn)定性較鄂西多花木藍好,是適宜貴州省喀斯特山區(qū)栽培的優(yōu)質(zhì)飼用灌木品種。
關鍵詞:多花木藍(I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b. cv.)803;生產(chǎn)性能;適應性;區(qū)域試驗
中圖分類號:S54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10-2595-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0.036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comparison test of I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b. cv.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cv. 803 and cv. Erxi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reg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fe cycles of the two test varieties were 185~219 days. The life cycle in Wangmo sites was 7~13 days advanced than that of Dushan and Guiyang sites. Two varieties could flower in Weining sites, but was unable to pod. Between test varieties, I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b. cv. 803 was 8 days earlier than cv. Erxi; the grass and seed yield of cv. 803 were 33.48~58.80 t/hm2 and 1.95~2.09 t/hm2 respectively, which was increased by 32.42% in grass yield and 13.79% in seed yield than that of cv. Erxi in Dushan, 35.69% and 18.90% in Guiyang sites, 37.04% and 16.76% in Wangmo sites. The grass yield was increased by 30.53% than that of cv. Erxi in Weining. The fertility and stability of cv. 803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v. Erxi. It was high quality forage shrubs which wa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karst mountain area.
Key words: I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b. cv. 803;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daption; regional test
多花木藍(I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b)又稱為馬黃消,為豆科(Leguminosae sp.)木藍屬(Indigoferal L.)多年生飼用小灌木,原產(chǎn)于海南、廣東、廣西、云南及貴州等熱帶、亞熱帶地區(qū),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多分布于山坡草地、溝邊、路旁灌叢及林緣[1]。多花木藍植株高大,可達2 m以上,莖稈直立,分枝多,莖葉柔嫩,營養(yǎng)豐富,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具甜香味,適口性好,為牛、羊、兔等喜食。同時,多花木藍具有較高的水土保持效益,根系發(fā)達,是退耕還林還草與生態(tài)治理工程所需的重要飼用與生態(tài)兼用型優(yōu)良樹種[2,3]。目前,多花木藍的適應性、抗逆性、種子萌發(fā)、種子輻射、栽培技術和推廣應用等方面開展了不少研究[2,4-17]。中國已登記的多花木藍品種僅有湖北省用野生種栽培馴化育成的鄂西多花木藍[4,10],其品種登記號為“093”。為豐富中國的多花木藍品種,貴州省草業(yè)研究所利用貴州省野生多花木藍種質(zhì)資源,經(jīng)多年多次單株選擇,培育而成新品系多花木藍803。為驗證新品系多花木藍803在不同試驗區(qū)域種植的適應性和穩(wěn)定性,于2012-2014年間在貴州4個不同的生態(tài)區(qū)域進行了適應性試驗,分別對多花木藍803和鄂西多花木藍的物候期、株高、適應性、牧草與種子產(chǎn)量、豐產(chǎn)性與穩(wěn)定性等進行了綜合評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多花木藍803 (I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b. cv. 803),對照品種為國家審定品種鄂西多花木藍(I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b. cv. Erxi)。
1.2 試驗地自然概況
設獨山縣、貴陽市、望謨縣和威寧縣4個試驗點,其氣候、地理土壤條件見表1和表2。
1.3 試驗設計與方法
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設計,重復4次,其中1個重復作物候期與抗逆性觀察,其余重復分別作鮮草產(chǎn)量和種子產(chǎn)量(各一半)測定。小區(qū)面積6 m×5 m,小區(qū)間隔80 cm,重復間隔100 cm。采用條播,種植行距60 cm,播幅15 cm,覆土2 cm。播種量為30.0 kg/hm2,播種期:獨山縣為2012年4月15日、貴陽市為2012年4月15日、望謨縣為2012年4月10日、威寧縣為2012年4月20日。
各試驗點播前施復合肥450 kg/hm2作底肥,磷肥750 kg/hm2作種肥;苗期中耕除草1次,并追施磷肥750 kg/hm2。牧草產(chǎn)量測定時應于每次刈割后追施750 kg/hm2磷肥;種子產(chǎn)量測定則僅在越冬前施450 kg/hm2復合肥作過冬肥。
1.4 測定項目及方法
2012-2014年,對多花木藍803和鄂西多花木藍在4個生態(tài)區(qū)域的生育期、抗逆性、植株高度、牧草鮮、干產(chǎn)量和種子產(chǎn)量進行觀察記載和測定。
1.4.1 生育期和植株高度測定[18] 生育期包括出苗期、分枝期、現(xiàn)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結(jié)莢期、成熟期等7個生育階段。以50%植株達該生育期的日期為記載標準。在種子完熟期時測定其植株高度。生育天數(shù):出苗至種子成熟的天數(shù)。
1.4.2 牧草產(chǎn)量測定 貴陽點和獨山點,播種當年均于6月20日、生長第二、三年于5月25日進行產(chǎn)草量測定;威寧點于播種當年7月15日、生長第二、三年于6月20日進行產(chǎn)草量測定;望謨點于播種當年6月10日,生長第二、三年于5月15日進行產(chǎn)草量測定。以后每茬草于植株生長至55~60 cm時刈割,記錄鮮草產(chǎn)量。同時,每個品種取樣1 000 g風干后稱重,計算鮮干比,用于折算干草產(chǎn)量[19]。
1.4.3 種子產(chǎn)量測定 種子產(chǎn)量測定于每年90%以上種子達完熟期時采收莢果曬干、除莢殼、稱純凈種子干重,折算其年產(chǎn)種量。
1.5 數(shù)據(jù)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預處理后,用DPS進行多年多點區(qū)域試驗的方差分析[20,21],采用Duncan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物候期
在貴陽、獨山和望謨3個區(qū)試點,參試多花木藍的物候期觀測結(jié)果(表3)顯示,參試材料均在播種后25 d出苗,2周后齊苗,6月中下旬進入分枝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開花,9月中下旬結(jié)莢,11月中下旬種子逐漸成熟。生長第二年4月中上旬返青,5月中下旬分枝,6月下旬至7月上旬開花,花期持續(xù)至10月上旬、長達5個月,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種子成熟,生育期達185~219 d;兩參試材料間,多花木藍803生育期比鄂西多花木藍提前8 d。播種當年在12月進入枯黃期,播種第二年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進入枯黃期。多花木藍在望謨點的物候期比貴陽和獨山點約提前2周;前者生育期為185~206 d,而后者為200~219 d。
在威寧點,參試多花木藍于播種后35 d出苗,3周后齊苗,7月中旬分枝,9月上旬開花;生長第二年5月上旬返青,6月中上旬分枝,8月中下旬進入開花期。參試多花木藍在威寧點能正常生長開花,但不能結(jié)實,這是因為威寧點10月中下旬后氣溫急劇下降至10 ℃以下,積溫達不到結(jié)子所需溫度。即參試材料在威寧點只能進行營養(yǎng)生長,不能進行生殖生長,無法完成整個生育周期。
2.2 適應性
參試多花木藍803和鄂西多花木藍在獨山、貴陽、望謨3個試點均能正常生長和開花結(jié)實,能安全越冬和越夏,越冬和越夏率均達95%以上。整個生育期內(nèi),參試品種在貴陽和獨山點的平均株高為150~170 cm,而望謨點為180~190 cm。而在威寧試點,參試品種能正常生長和開花,但不能結(jié)實;能安全越冬和越夏,越夏率高達100%,但越冬率僅為65%。其生長期內(nèi)平均株高僅為80~90 cm,生長勢較差。
抗逆性方面,兩參試品種在不同海拔地區(qū)生長,其生態(tài)、氣候環(huán)境條件相差較大,但均表現(xiàn)耐旱、耐瘠、耐熱、抗寒等優(yōu)點,適應性較好。
2.3 牧草產(chǎn)量
對多花木藍進行多年多點牧草產(chǎn)量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4和表5)表明,牧草產(chǎn)量方面,獨山點與望謨點差異不顯著,與貴陽點差異極顯著;而貴陽點與威寧點的平均牧草產(chǎn)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多花木藍803和鄂西多花木藍在各試點的平均鮮草產(chǎn)量分別為:獨山點55.88和42.20 t/hm2,貴陽點51.33和37.83 t/hm2,望謨點58.80和42.91 t/hm2,威寧點33.48和25.65 t/hm2。其中,多花木藍803在獨山試點比鄂西多花木藍增產(chǎn)32.42%,貴陽點增產(chǎn)35.69%,望謨點增產(chǎn)37.04%,威寧點增產(chǎn)30.53%。
2.4 種子產(chǎn)量
多花木藍多年多點種子產(chǎn)量的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4和表5)顯示,獨山、貴陽和望謨3個試點間種子產(chǎn)量差異不顯著。多花木藍803和鄂西多花木藍2個品種在各試點的種子產(chǎn)量分別為:獨山點1.98和1.74 t/hm2、貴陽點1.95和1.64 t/hm2、望謨點2.09和1.79 t/hm2、威寧點不能結(jié)子。多花木藍803在獨山試點較鄂西多花木藍增產(chǎn)13.79%,貴陽點增產(chǎn)18.90%,望謨點增產(chǎn)16.76%。
2.5 豐產(chǎn)性
對兩個多花木藍參試品種的牧草的豐產(chǎn)性和穩(wěn)定性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6)表明,多花木藍803在貴陽、獨山、望謨3個試點的穩(wěn)定性和適應性均比鄂西多花木藍好,豐產(chǎn)性高,鮮草產(chǎn)量可達51.47 t/hm2、鄂西多花木藍僅為37.23 t/hm2。在種子豐產(chǎn)性與穩(wěn)定性方面,雖然參試材料在威寧點均不能結(jié)實,但在其他3個參試點,多花木藍803平均種子產(chǎn)量為1.506 t/hm2,比鄂西多花木藍增產(chǎn)16.83%。
3 小結(jié)與討論
植物的物候期是植物響應當?shù)貧夂颦h(huán)境(如光照、溫度、降水等)周年變化的重要指標,其隨著季節(jié)變遷呈現(xiàn)出較為一致的順序性與規(guī)律性。同時,由于氣候分布的地帶性與非地帶性,植物物候期隨著緯度、經(jīng)度和海拔的變化而具有一定的推移性[22]。本研究中,在獨山和貴陽2個試驗點,兩個參試材料生育期在200~219 d,而望謨點生育期則在185~206 d,比獨山點和貴陽點約提前2周;威寧點則因海拔高、氣溫低等原因只開花不結(jié)實,呈現(xiàn)出隨海拔升高、年均氣溫的降低而生育期推遲的趨勢,尤其是威寧試驗點難以完成整個生育期。多花木藍803生育期比鄂西多花木藍提前8 d,這表示品種自身遺傳特性也是物候現(xiàn)象的重要影響因素。目前,已有學者開展與物候期相關基因的探索研究[23]。
品種的適應性是植物與氣候、土壤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其適應性的好壞直接關乎植物生物產(chǎn)量與栽培效益的高低。參試品種多花木藍803和鄂西多花木藍在貴陽和獨山點平均株高為150~170 cm,望謨點平均株高為180~190 cm,越冬和越夏率均達95%以上,耐旱、耐瘠、抗寒、耐熱能力較強,適應性較好,這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了重要依據(jù);而在威寧點,參試品種越夏率達100%,越冬率為65%,株高僅為80~90 cm,適應性較差。
多花木藍803在4個參試點的鮮草產(chǎn)量在33.48~58.80 t/hm2,比鄂西多花木藍增產(chǎn),具體為:獨山點增產(chǎn)32.42%,貴陽點增產(chǎn)35.69%,望謨點增產(chǎn)37.04%,威寧點增產(chǎn)30.53%;在獨山、貴陽和望謨3個參試點的種子產(chǎn)量為1.95~2.09 t/hm2,比鄂西多花木藍增產(chǎn):獨山點增產(chǎn)13.79%,貴陽點增產(chǎn)18.90%,望謨點增產(chǎn)16.76%;同時,多花木藍803在4個試驗點的穩(wěn)定性比鄂西多花木藍好,豐產(chǎn)性能高,平均鮮草產(chǎn)量和種子產(chǎn)量分別可達51.47和1.506 t/hm2,具有更高的生產(chǎn)性能與栽培潛力,是喀斯特山區(qū)飼養(yǎng)山羊較好的飼用灌木之一。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第二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
[2] 尹少華.優(yōu)良野生草種—多花木藍[J].湖北畜牧獸醫(yī),1990(1):34-35.
[3] 全國牧草品種審定委員會.中國牧草登記品種集(修訂版)[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1999.
[4] 吳新江,徐 泓.鄂西多花木藍的性狀特征及其栽培應用技術[J].四川草原,2005(5):58.
[5] 李朝鳳,趙小社,王玉萍,等.多花木藍種子硬實與萌發(fā)特性研究[J].種子科技,2007,25(5):41-43.
[6] 文亦芾,周顯垠,毛華明.打破多花木藍種子硬實特性的效果研究[J].種子,2007(6):34-37.
[7] 白春霞,韓建國,孫 彥,等.多花木藍和二色胡枝子種子硬實特性與活力關系的研究[J].草業(yè)學報,2006(5):82-88.
[8] 徐禮生,陳乃東,周守標.安徽木藍屬植物的開發(fā)利用[J].中國林副特產(chǎn),2007(1):64-66.
[9] 王文恩,李 穎,蘇 農(nóng),等.鹽脅迫對多花木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1,50(2):321-324.
[10] 劉 洋,蔡 化,田 宏.優(yōu)良的生物圍欄植物—多花木藍[J].湖北畜牧獸醫(yī),2005(1):51-53.
[11] 李維俊,李昌桂,洪 齊.多花木藍的馴化栽培及應用技術[J].湖北畜牧獸醫(yī),2000(6):31-32.
[12] 楊特武,李 平.多花木藍有性繁殖特性研究[J].牧草與飼料,1992(2):25-26.
[13] 楊悅舒,夏振堯,肖 海,等.多花木藍根-土復合體抗剪強度試驗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4,31(4):72-76.
[14] 熊詩源,許文年,夏 棟.植被混凝土鹽分脅迫對多花木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J].中國水土保持,2010(6):35-38.
[15] 趙小社,畢玉芬,許岳飛,等.不同處理方法對3種豆科灌木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J].草原與草坪,2006(2):37-40.
[16] 孫 霞,高信芬.聚乙二醇(PEG)模擬干旱脅迫對干旱河谷5種木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J].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10,16(3):317-322.
[17] 羅天瓊,譚金玉,莫本田,等.多花木藍輻射的敏感性和適宜輻射劑量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1(6):2483-2486.
[18] 曹國軍,文亦芾,周 微.多花木蘭應用價值及豐產(chǎn)栽培技術研究[J].草食家畜,2006(4):57-58.
[19] 貴州省畜牧獸醫(yī)科學研究所,貴州省農(nóng)業(yè)廳畜牧局.貴州主要野生牧草圖譜[M].貴陽:貴州省人民出版社,1986.
[20] 陳寶書,符義坤,張普金,等.草原學與牧草學實習實驗指導書[M].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21] 唐啟義.DPS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第三卷-專業(yè)統(tǒng)計及其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22] 祁如英,王啟蘭,申紅艷.青海草本植物物候期變化與氣象條件影響分析[J].氣象科技,2006,34(3):306-310.
[23] 李金花,蘇曉華,張綺紋.用RAPD標記檢測與楊樹生長和物候期有關的QTLs[J].林業(yè)科學研究,1999,12(2):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