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密度、肥料兩因素試驗結果表明,肥力是影響產量的主要因素,密肥互作對產量具有顯著影響。孝糯優(yōu)6號在低等密度和高等肥力條件下產量最高。經濟性狀調查結果表明,孝糯優(yōu)6號在高等密度和中等肥力條件下,有效穗和成穗率均最高。在低等密度和低等肥力條件時,每穗總粒數(shù)和每穗實粒數(shù)最高,而在中等密度和中等肥力條件下千粒重最高。
關鍵詞:孝糯優(yōu)6號;密度;施肥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S511.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10-2465-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0.005
Abstract: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fertilization amount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that affected the yield of Xiao-nuoyou 6. The interaction effectof planting density and fertility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yield. The yield of Xiao-nuoyou 6 reached highest under low density and high fertilization amount. Investigation on economic characters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 panicles and panicle forming rates were the highest under high density and medium fertilization amount. The total grains per panicle and the seed grains per panicle were the highest under the low planting density and low fertilization amount. The 1 000-seed weight was the highest under the medium planting density and medium fertilization amount.
Key words: Xiao-nuoyou 6; density; fertilization amount; effect
孝糯優(yōu)6號是湖北省孝感市農業(yè)科學院育成的優(yōu)質雜交中糯新品種,表現(xiàn)出優(yōu)質、豐產性和抗病性的綜合優(yōu)勢,2014年參加了湖北省中稻區(qū)域試驗,參加2015年湖北省區(qū)域試驗續(xù)試,準備2016年進行生產試驗。為了大力推廣優(yōu)質雜交中糯新品種孝糯優(yōu)6號,更好地服務于孝感市的糯稻板塊建設,為孝感的支柱產業(yè)麻糖、米酒產業(yè)提供優(yōu)質的原材料,利用湖北省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資助項目進行了該試驗,以研究其最佳栽培密度和施肥量,為其大面積標準化生產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試驗在孝感市農業(yè)科學院科研基地C42田塊進行。設種植密度、肥力兩因素三個水平,隨機區(qū)組排列,共9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13.2 m2。種植密度為A因子,A1:13.3 cm×20.0 cm;A2:20.0 cm×16.7 cm;A3:26.7 cm×16.7 cm,每穴栽2粒谷苗(包括分蘗苗)。施肥量為B因子,B1:750 kg/hm2;B2:1 218 kg/hm2;B3:1 406 kg/hm2。在底施48%國產復合肥(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生產,下同)750 kg/hm2的基礎上,追施尿素,3水平分別為B1施0 kg/hm2,B2施150 kg/hm2,B3施300 kg/hm2[1-5]。
1.2 栽培管理
秧田:土質沙壤,肥力中等,冬炕田,2015年4月28日整田施肥,底施48%復合肥300 kg/hm2; 4月30日播種,水育秧。秧田追肥兩次,共施尿素75 kg/hm2。該田土質輕壤,肥力中等,冬閑田。5月18日整田施肥,底施48%復合肥750 kg/hm2;5月20日插秧,5月28日按試驗設計分小區(qū)施分蘗肥。6月23日排水曬田,7月1日復水,治蟲4次。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6]
1.3.1 產量 收獲時測定產量。適時收獲,按成熟早晚,成熟1個,收獲1個,避免因收獲失時造成影響,全小區(qū)計產。
1.3.2 生育期、農藝性狀 成熟期調查各處理生育期和農藝性狀。
1.3.3 經濟性狀 在各個小區(qū)定點、定株調查株高、基本苗及有效穗,計算成穗率。收獲前在各小區(qū)內連續(xù)取樣10蔸進行室內考種。考種項目為穗長、每穗總粒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和千粒重,收獲后對每個小區(qū)進行測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密度對孝糯優(yōu)6號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在固定施肥量的條件下,不同種植密度水平A1、A2、A3的產量分別為11 354.0、
11 090.9、10 684.9 kg/hm2,其中以A1產量最高,A2、A3分別較A1減產2.32%和5.89%,方差分析[7,8]結果差異不顯著,即在3種種植密度下都可獲得較高的產量,而以A1(13.3 cm×20.0 cm)的產量略高。
2.2 不同施肥量對孝糯優(yōu)6號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在固定種植密度的條件下,不同施肥量B1、B2、B3的產量分別為10 675.5、11 038.9、11 415.4 kg/hm2,其中以B1產量最低,B2、B3分別較B1增產3.40%和6.93%,差異顯著。B2、B3之間無顯著差異。
2.3 密肥互作對孝糯優(yōu)6號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種植密度與施肥量之間的互作效應為極顯著。由表4可知,A1B3的產量最高,達11 850.0 kg/hm2,居第一位,高于其他各處理。產量最低的是A3B1,僅為10 456.1 kg/hm2,與最高產量相差1 393.9 kg/hm2。在相同密度情況下,產量均隨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肥水平時產量達到最高。低密度下產量隨施肥量增加的幅度明顯低于其他密度,且本試驗在低密度高肥水平下產量達到最高。而不管在何種施肥量的情況下,隨著密度的增加,產量呈先增后降的趨勢。高肥水平時,只有低密度才能獲得較高產量,中密度至高密度產量均有所降低。
2.4 經濟性狀比較
經濟性狀(表6)分析表明,各處理有效穗為196.5萬~354.0萬/hm2,每穗實粒數(shù)173.8~212.0粒。綜合分析,孝糯優(yōu)6號在基本苗較平衡時,最高苗出現(xiàn)在密植高肥的情況下,最高苗與基本苗的增減趨勢正好相反,有效穗與最高苗的增減趨勢一致,有效穗和成穗率的增減趨勢一致,有效穗和成穗率均在A3B2時最高,在A1B1時最低。
由每穗粒數(shù)的變化來看,每穗總粒數(shù)和每穗實粒數(shù)變化趨勢完全一致,說明孝糯優(yōu)6號具有穩(wěn)定的結實率。每穗總粒數(shù)和每穗實粒數(shù)均在A1B1處理時較高,即低等施肥量有利于孝糯優(yōu)6號每穗總粒數(shù)和每穗實粒數(shù)的增加。
孝糯優(yōu)6號的穗長為24.4~25.8 cm。中密高肥的A2B3處理穗長最長,低密中肥的A1B2處理穗長最短。A2B2處理千粒重最高,即中等施肥量有利于孝糯優(yōu)6號千粒重的增加。
2.5 生育期與農藝性狀
試驗結果表明,在不同密度和不同肥力條件下,孝糯優(yōu)6號在田間的生育期、農藝性狀差異較小,說明不同密肥條件對孝糯優(yōu)6號的生育期和農藝性狀影響不大。
3 小結與討論
在本試驗中,施肥量是影響孝糯優(yōu)產量的主要因子,而密度對其影響不顯著,密度和施肥量與產量存在著顯著的互作效應。
不同的密肥處理對孝糯優(yōu)6號的有效穗數(shù)、每穗總粒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千粒重等經濟性狀有一定的影響,在高等密度和中等肥力條件下,有效穗和成穗率均最高。在低等密度和低等肥力條件時,每穗總粒數(shù)和每穗實粒數(shù)最高,而在中等密度和中等肥力條件下千粒重最高。
在密肥處理中,以低等密度高等施肥量的產量最高,其最佳密肥組合方案為:適宜的栽培密度(13.3 cm×20.0 cm),在底肥施用48%復合肥750
kg/hm2的基礎上,追施尿素300 kg/hm2,單產可達到11 850.0 kg/hm2。在栽培策略上,高肥應稀植,中肥應中等密度種植,低肥宜高密度種植。
參考文獻:
[1] 趙鏞洛,張云江,王繼馨,等.日本北海道優(yōu)質稻米最新栽培技術[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02(3):49-51.
[2] 陳金安,黃孝湘,匡銀進,等.優(yōu)質糯稻引種與高產栽培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5(1):57-58.
[3] 陳金安,周雙林,李春生,等.水稻新品種鄂糯8號保優(yōu)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5(20):6064-6065.
[4] 李熙英,黃世臣,權成武,等.施肥量和密度對水稻產量影響的研究[J].吉林農業(yè)科學,2002(6):34-37.
[5] 徐一戎.水稻優(yōu)質米生產技術與研究[M].黑龍江牡丹江: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1998.
[6] 葛雙桃,李梅芳,許甫超,等.密肥調控對啤酒大麥鄂32380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8,47(11):1254-1257.
[7] 金 益,呂龍石.生物統(tǒng)計與田間試驗[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8.200-228.
[8] 董金梅,謝春甫,劉華曙,等.優(yōu)質早糯孝早糯08密肥兩因素試驗初報[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0,49(12):2978-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