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中圖分類號】R47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6)11-0-01
靜脈輸液是臨床最常見的治療手段。兒科病人病情變化快,如果利用純口服藥物治療,則藥效較慢,特別是嬰幼兒存在喂藥困難,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醫(yī)生往往選擇靜脈給藥,療效迅速,效果顯著。故使我兒科門診輸液量有逐步上升的趨勢。從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日門診輸液量均在100例次以上,且三歲以內的嬰幼兒占80%。為了確保輸液安全,對輸液患兒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并及時采取針對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杜絕護理差錯事故及糾紛的發(fā)生,患兒和家長的滿意度明顯提高,現對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1.輸液安全隱患因素分析
1.1 護士未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
兒科輸液室病人密度大,特別在輸液高峰時,患兒多,護士少,出現忙亂現象,患兒同名同姓或者名字音同字不同較多,由于環(huán)境嘈雜,護士叫患兒姓名時,家長容易出現錯誤應答[1]。加上家長此時注意力集中在即將注射的孩子身上,確認名字時不夠專心,造成相互交叉錯用藥物。接藥、配藥輸液為同一護士,責任心不強,不認真核對藥物劑量,造成劑量增大數倍。
1.2 醫(yī)生護士藥學知識缺乏
藥物劑量與患兒的實際年齡、病情不符。由于每種藥物有多種規(guī)格、制劑,同種有不同的商品名[2],醫(yī)生對新藥的規(guī)格、小兒每公斤用藥劑量不熟悉,導致藥物劑量過小而達不到治療目的或劑量過大引起不良反應。護士工作與藥物密不可分,護士的知識、技術水平會使其發(fā)生根本性變化。
1.3 護士巡視不及時
小兒發(fā)病急,病情變化快,一旦在輸液過程中發(fā)生不適,不能準確的表達。護士巡回不及時,未發(fā)現病情變化,將延誤搶救時間。
10月至3歲的患兒對注射的心理反應強,自我約束力差?;純撼3檬譅坷^皮針,導致針頭被拉出血管外或引起局部藥液外滲。本組有有4例頭皮靜脈輸液患兒,護士發(fā)現使穿刺部位腫脹已較明顯,立即更換穿刺部位,用50%的硫酸鎂持續(xù)濕敷24h,未發(fā)生局部組織損傷。
1.4 溝通意識及能力有待提高
兒科輸液室環(huán)境嘈雜,工作量大,護士的情緒容易急噪。有時護士只注意護理技術操作而忽略了與患兒或家長的溝通交流,從而產生誤解引發(fā)糾紛。
1.5 穿刺過程中忽略了病情觀察
小兒頭皮靜脈細,穿刺難度大。特別對1歲以內的嬰兒,護士為了力求“一針見血”,注意力過于集中在穿刺過程中,而忽略對患兒病情的觀察。在耳后靜脈穿刺過程中發(fā)生嘔吐、屏氣引起面色、口唇發(fā)紺3例。
1.6 不重視健康教育
1~3歲幼兒好玩好動,部分患兒無法在輸液區(qū)完成整個輸液過程。家長因缺乏醫(yī)學知識或擔心孩子哭鬧,便會順從孩子的意愿到戶外走動或逗留。藥物暴露在陽光下可導致藥效降低;藥液污染,導致輸液反應或其他意外。且患者家屬自行調節(jié)輸液速度,更換補液,造成患兒出現不適癥狀。
2.應對措施
2.1 優(yōu)化輸液流程,實施全程護理,正確執(zhí)行醫(yī)囑。
我科將輸液流程分為5個環(huán)節(jié),即:接單核對、擺藥、加藥、輸液、巡視觀察。做到環(huán)環(huán)有人負責,核對貫穿全過程。接單核對治療單上患兒姓名、藥名,藥房所發(fā)藥品及藥量是否正確,嚴格把關,控制和糾正不合格治療單和藥房發(fā)錯藥品,收費錯誤等,并對家屬作出相應的解釋。加藥時,再次核對治療單,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和無菌操作。輸液前,再次核對治療單,采用反問制度,然后讓患者確認,防止護士先稱呼姓名時家屬的錯誤應答。這樣大大增加了護士的工作責任心,減少了護理差錯的發(fā)生,沒有因姓名相同或音同字不同造成錯用藥物。
2.2 加強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2.2.1 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培訓,提高護士的業(yè)務素質:隨著新藥的不斷問世,護士不僅要掌握輸液的相關理論和技能,還要掌握新藥的藥物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組織低年資護士學習兒科常見疾病的病情觀察及急救處理。對于輸液中可能出現的藥物過敏反應、輸液反應制定相關的流程等。
2.2.2 加強基本技能的培訓,提高靜脈穿刺水平:對于1歲內且病情較重的患兒最好選擇額前正中靜脈、顳淺靜脈穿刺,此處靜脈易于固定,便于家長看護,更重要的是護士靜脈穿刺時有利于觀察患兒病情。一旦發(fā)生嘔吐或屏氣發(fā)紺,可及時處理。盡量避免選擇耳后靜脈、枕靜脈,穿刺此處不僅易造成藥液滲漏,而且穿刺時不利于病情觀察[3]。
2.3 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一般每15~30min巡視一次,密切觀察補液局部有無腫脹、滲漏等,觀察患兒的一般情況。主動詢問患兒有無不適感。使用特殊藥物(如氨茶堿、kcl、鈣劑、甘露醇等)在輸液卡上用醒目的字號筆標識(滴數、快或慢),并增加巡回次數。此外,對于3歲以內哭鬧不安的患兒要特別引起重視,需排除因靜脈刺激、藥物外滲或恐懼所致的哭鬧,警惕是否為藥物過敏、輸液反應等所致不適。
2.4 提高護士職業(yè)素養(yǎng),樹立“以人為本”,加強溝通技巧。
兒科護士應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愛護及尊重患兒,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提高專業(yè)技術水平,盡可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率。若一次穿刺失敗坦誠面對,以換位思考的方式,為患兒及家長著想,理解家長的心情,及時給予患兒和家屬安撫,取得家屬的理解和配合,杜絕護理糾紛的發(fā)生。
2.5 深入開展健康教育
兒科門診輸液室的健康宣教應采用家長教育為主,輸液前告知家長用藥目的、注意事項、用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特別強調擅自調節(jié)滴速所造成的危害。輸液后應將患兒抱在注射肢體的對側,以防家長觸及針頭;避免將衣物覆蓋患兒頭部或穿刺部位;將健康宣教內容以多媒體的形式滾動播出,可穿插動畫片或兒歌,使患兒在氣氛融洽、愉快而安全的環(huán)境中完成整個輸液過程。
3.結果
我科針對兒科門診輸液室存在的安全隱患采取了有效的對策,防患于未然,使護理質量大大提高,無護理差錯事故和糾紛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張秋蘭. 門診輸液室潛在安全隱患與管理[J]. 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8(1):65.
[2] 黃霜霞. 對輸液患者實施風險管理的探討[J]. 廣西醫(yī)學,2005,27(4):519.
[3] 王文光,趙敏麗.小兒嚴重輸液反應原因及對策[J].現代實用醫(yī)學,2003,15(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