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中,多次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地位、黨性原則、主要任務、職責使命、工作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等,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導性都十分強,是我們開展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強大的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關鍵詞】系列講話 新聞輿論 黨性原則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新聞思想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深化,才能有更敏銳、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因此,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下更大的功夫,去學習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的有關新聞輿論的系列講話。
一、“四次”講話一次指示提供強大思想武器
從2013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講話起,習近平總書記共有四次講話和一次指示。
第一次, 2013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講話是針對整個宣傳思想工作的,集中談了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七大關系。七大關系中每一條都與新聞輿論工作有關。比如,在這篇講話中,講了新聞輿論的導向問題,對新聞宣傳提出了“時、度、效”的要求,向新聞界發(fā)出了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的號召。
第二次,2015年5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就《人民日報》海外版創(chuàng)刊30周年做出重要批示,對創(chuàng)新宣傳的“三新”(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作了進一步闡述,就是對外宣傳報道要“銳意創(chuàng)新,用海外受眾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第三次,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2月25日視察《解放軍報》,祝賀軍報創(chuàng)刊60周年,強調軍報姓黨,要愛黨、護黨、為黨,強調新聞宣傳要堅持“創(chuàng)新為要”,以創(chuàng)新實現(xiàn)輿論導向的強化。
第四次,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2月19日視察中央三大媒體,召開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發(fā)表長篇講話。提出新聞輿論工作的五個“事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對新聞輿論工作作了最新最高的定位。同時,明確提出新聞輿論工作的“48個字”方針,指明了創(chuàng)新的“九個方面”。
第五次是指示,2016年11月5日,新華社成立95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fā)出賀信,300多字的賀信中,除代表黨中央向新華社全體同志祝賀外,對新華社進行了定位,即新華社是我們黨創(chuàng)辦和領導的新聞輿論機構,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重鎮(zhèn)。同時,肯定了新華社對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所做出的重大貢獻;對今后的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期望,再次要求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更好地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服務于人民群眾,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再次學習這五次講話、賀信、指示,覺得有以下三點需要進一步加深理解和認識。
二、“四次”講話貫穿一條紅線,就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黨性原則和導向原則,二者的內涵是一致的
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是黨性原則的最高體現(xiàn),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生命所在。
什么是輿論導向,通過學習,我們認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定義。一是輿論導向就是輿論引導的政治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出“48個字”的職責和使命后,緊接著就說,承擔起這個職責和使命,必須把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提出“四個牢牢”,“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倍禽浾搶蚓褪禽浾撚绊懭说乃枷胄袨榈恼喂δ?,這是從輿論導向的作用意義上定義的。根據(jù)這兩個定義,可以說新聞輿論工作一旦輿論導向錯了,其他都無從談起。
輿論導向也是新聞輿論的一個共性問題,無論哪種意識形態(tài),哪一個思想體系,都是把導向問題放在第一位的。如一年一次的美國總統(tǒng)與記者的見面會,就是總統(tǒng)通過記者闡釋國情咨文、對外方針等的重要平臺。這個見面會,每次要反復播出幾十次,延續(xù)半個多月,向全球發(fā)送。我們微信收到的是通過自媒體渠道傳播來的。就這個視頻而言,雖然這個發(fā)言貌似沒有什么敏感性、政治性的內容,但其實質就是通過總統(tǒng)發(fā)言,展示總統(tǒng)的個人形象,進而推行他們的價值觀念,傳播力還是很形象的,很有力的。
三、“四次”講話都特別強調了新聞規(guī)律問題,要求我們把握和運用好新聞規(guī)律,進而通過新聞規(guī)律的運用去強化正確輿論導向
如何實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一要求,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九個創(chuàng)新,即“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yè)態(tài)、體制、機制”九個方面。就內蒙古自治區(qū)媒體的現(xiàn)狀看,九個方面的創(chuàng)新任務還很艱巨,要努力的空間還很大。比如,多媒體融合發(fā)展,我們已經(jīng)邁出了很大一步,主流媒體所創(chuàng)辦的新媒體都和傳統(tǒng)媒體一道,進入正常的運行。但從狀態(tài)上看,目前還處在相加階段,真正做好新老媒體的相融,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融一體化運行,還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去努力刻苦的實踐和探索。其中包括融合過程中的體制機制的完善,網(wǎng)絡人才的培養(yǎng),大數(shù)據(jù)的運用,等等。
四、“講好中國故事”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中多次提到的一項宣傳任務,完成好這個任務,新聞輿論工作首當其沖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新聞界一致的認識是:語言表達是第一關。時下,廣大新聞工作者都在追求語言表達方面的創(chuàng)新。總體上看,出現(xiàn)了三個變化,一是由生硬表達向語言軟化表述轉變,二是由程式化語言模式向形象化描述轉變,三是由追求華麗向平實化風格轉變。也有的學者認為,新聞語言正在迎來口語化、軟表達的時代。在這方面,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為我們樹立了語言表述的樣板。比如,在談到領導干部與民營企業(yè)家關系時,相互之間要“相敬如賓,不要勾肩搭背”;在談到國際合作時用“獨行快、眾行遠”的諺語,說明攜手前行才能走得更遠;在談到記者的工作作風時,要求記者“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至于“打鐵還需自身硬”“鞋子合不合腳,自己最清楚”“紙牌屋”“飛來峰”,以及典故詩詞就更多了。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要講好中國故事,改進文風、善于表達、精于表達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我們的故事才能達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標準:一是能聽懂,二是易接受;只有這樣,才會提升傳播力、影響力。
以上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新聞思想的一些粗淺體會,無論是“兩學一做”目標的要求,還是當前新聞實踐的需要,都還遠遠不夠。這是因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系列講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就當前來講,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就長遠來講,是新的歷史時期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模式的強大思想武器和戰(zhàn)略部署。因此,只有當作一個必修課程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才能有更高的自覺性和輿論引導水平。
(作者單位:宋復泉,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新聞閱評小組;張利忠,內蒙古廣播電視臺)
編輯:長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