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灼
近年來,“陶吧”“陶藝休閑屋”等陶藝活動場所迅速出現(xiàn)在許多都市街頭,不少人逐漸從的廳、電玩室轉入到陶吧,開始在陶藝活動中尋求高雅、恬靜的休閑方式。尤其是青少年,更是找到了一種寓教于樂的新形式。中國是世界陶瓷的故鄉(xiāng),陶藝在中國有著悠久而又輝惶的歷史。陶是水、火和土的綜合產物,它有著獨特的質感和色澤,也有著很高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當然,青少年陶藝實踐活動所看重的是其藝術價值和做陶過程中所充滿的創(chuàng)造樂趣,也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陶藝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有著特殊的教育意義。對此,筆者結合自身兩年多參與陶藝課外實踐活動經驗,對陶藝的有關教育價值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陶藝能育德導行
“china”譯成漢語是“中國”的意思,其實它的本義為“陶瓷”,陶瓷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光榮的標志,在世界上陶瓷象征著中國。中國陶藝的歷史標志了人類文化的演進歷程,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當今,在國際藝壇上,中國傳統(tǒng)古陶藝的叫賣價唯一堪與西方藝術品抗衡,西方人贊賞我們祖先用智慧創(chuàng)造了精美絕倫的陶藝精品,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然而,中國陶藝的現(xiàn)狀令人堪憂,西方國家取代了陶瓷母國之榮銜。中國陶藝衰退主要原因除中國傳統(tǒng)的陶瓷藝術過于深遠博大,傳統(tǒng)技藝過于隱私,及其一些社會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我國缺發(fā)研究和改良。我國已經開始重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形成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學校教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
二、陶藝能陶情冶性
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先生將歷史上的美分為兩類。一類是“錯彩鏤金”的美,如楚之圖案、京劇的戲裝等;另一類是“芙蓉出水”之美,如王羲之的書法、陶淵明的詩、還有白瓷、陶器等。陶藝是泥、釉、火的綜合產物,它在材質肌理中表現(xiàn)出來的純樸自然的美感,給人一種超凡脫俗、回歸自然的感覺。陶土、水和火都是人們最親近的朋友和生命依賴的因素,因此陶藝是最接近人性的,是通過觸覺、視覺直入人心靈,引人向善的一種樸實方式。
當今青少年受到現(xiàn)代工業(yè)等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喜歡去泡電游、蹦的等,使他們產生了崇尚奢華、強刺激的生活情趣。陶藝實踐活動開展,將使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生活情趣,開始追尋質樸、純凈之美。正如在第一個實踐活動——“感受泥性”中,有個女生剛開始不敢碰泥,她問老師,泥很臟嗎?老師一邊把泥拍在自己手上、臉上,一邊親切地告訴她們泥土與人類的關系。那個女孩也逐漸參與其中。經過一年學習,她有了很大變化,說她以前不愿去農村的奶奶家,可是,這個暑假她喜歡上了奶奶那里的山、水、田野和勤勞樸實的農民伯伯,還挖了一些黏性很好的泥,做了很多作品。
三、陶藝能增知啟智
陶藝能增長人的知識,啟迪人的智慧,開發(fā)人的智力。做陶的過程充滿著嘗試和創(chuàng)造的樂趣,當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陶藝成型方法,把一團泥變成一件充滿靈性的作品時,“思路”和“做法”都要有突破。由于陶是用泥土為材,很容易成型,便于塑造,能較好地實現(xiàn)人的想象,使人獲得成功的喜悅?,F(xiàn)代著名陶藝家譚暢認為,做陶的秘訣,就是認識泥性,感受泥性,發(fā)揮泥性的美感和可能性。
陶藝對培養(yǎng)人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尤其是青少年,他們好動手、動腦,所以做陶特別符合他們的天性。我班有一位男同學,上課好動,作業(yè)馬虎,而且喜歡逛電游室,家長和老師特別頭痛。我邀請他來玩陶后。剛開始,他做一些簡單的兵器、動物。后來,他把想象中的作品畫下來,或者寫一寫,再用泥塑造成型。他,逐漸迷上了陶藝,想象力越來越豐富,作品一次比一次生動。他做什么事情都比以前更細致、更有耐心,更有毅力。更讓人欣慰的是他再也沒進過電游室,學習也開始穩(wěn)步提升了。
陶藝不但能育德導行、陶情冶性、增知啟智,還能靜心健體。陶藝的普及和陶藝熱的升溫會隨著人們的認識深入,越來越受大家的青睞。人們便可以通過這種高雅、健康的活動,得到美的熏陶,形成高尚的審美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