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萍
摘要:指出了多管陶瓷除塵器的除塵效率常受煙氣流速、粉塵狀況、設備漏風、積灰等因素的影響,結(jié)合某公司中心鍋爐實際,通過對XTD-6多管陶瓷除塵器除塵效率影響因素的探討,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公司提供參考借鑒。
關(guān)鍵詞:多管陶瓷除塵器;除塵效率;原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TD7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0-0055-02
1 引言
GB13271-2014《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后,部分企業(yè)鍋爐煙氣排放達標存在較大環(huán)保壓力。某公司6t/h燃煤鍋爐采用多管陶瓷旋風除塵,筆者結(jié)合該公司鍋爐除塵設施、煙管狀況和運行情況,對制約旋風除塵器除塵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以確保達標排放。
2 除塵工藝介紹
某公司鍋爐為6 t/h鏈條爐排燃煤鍋爐,采用XTD-6多管陶瓷除塵器進行煙氣除塵,每班收塵約50 kg,全天收塵約150 kg,收塵效果一般;受場地影響煙管彎道較多,呈“L”型,多管除塵器緊鄰斜坡煙道,后為麻石水膜除塵器,可進行第二次除塵作業(yè),但主要除塵依靠多管陶瓷除塵。
多管旋風除塵器由多個旋風子并聯(lián)組成,其原理為含塵氣體由總進氣管進入氣體分布室作旋轉(zhuǎn)運動,借助于離心力將塵粒從氣流中分離并捕集于器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塵粒落入灰斗。當含塵氣流以15~25 m/s的速度由進氣管進入旋風除塵器時,氣流將由直線運動變?yōu)閳A周運動。旋轉(zhuǎn)氣流的絕大部分沿器壁自圓筒呈螺旋形向下沿錐體流動。含塵氣體在旋轉(zhuǎn)過程中產(chǎn)生離心力,將重度大于氣體的塵粒甩向器壁,沿壁面下落到底部排出。
3 工藝存在問題
GB13271-2014《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后,煙塵排放濃度由原來的200 mg/m3降為80 mg/m3,煙塵排放達標壓力較大,一是受供汽需求影響,鍋爐工況不是很穩(wěn)定,監(jiān)測時發(fā)現(xiàn),煙氣流紊流較多,且極不穩(wěn)定;二是該除塵器頂部未設置手掏口,當發(fā)生堵塞時,需對頂板進行整體拆除,清灰、檢查較為不便;三是公司在燃煤采購時重點考慮價格及硫份,對煤質(zhì)灰分考慮較少,近三年燃煤灰分在12%~35%之間,造成燃煤灰分波動較大。
4 原因分析
在旋風除塵器已安裝情況下,除塵效率關(guān)鍵在于設備的運行狀況,包括煙氣流速、設備漏風、積灰嚴重或堵塞、氧化量過高等幾個方面。
4.1 煙氣流速
引風機的進氣量決定除塵器的進氣口氣量,氣流速度與進氣口氣量成正比。根據(jù)旋風除塵原理,提高進風口氣流速度,可增大除塵器內(nèi)氣流的切向速度,使粉塵受到的離心力增加,提高除塵效率,同時,也可提高處理含塵風量,但進風口氣流速度提高,徑向和軸向速度也隨之增大,紊流的影響也增大。當超過旋風除塵器臨界進風口氣流速度后,紊流的影響比分離作用增加更快,使部分已分離的粉塵重新被帶走,影響除塵效果。另外進風口氣流增加,除塵阻力也急劇上升,壓損增加,電耗增加,且煙氣中氧化量增加,影響煙塵折算濃度,當氧化量過大時,會造成煙塵濃度雖實測濃度雖低,但折算后仍然超標。另外,煙氣流速要相對固定,即引風機流量要保持相對穩(wěn)定,否者會造成煙氣紊流增加,影響除塵效果。
4.2 設備漏風
除塵器的漏風對凈化效率有顯著影響,尤其以除塵器的排灰口的漏風最為嚴重。旋風除塵器漏風部位有:除塵器進出口連接法蘭處、除塵器本體、除塵器卸灰裝置。
旋風除塵器工作時,底部的沉降室和中心為負壓,底部漏風與否是影響除塵效果的關(guān)鍵因素,據(jù)測算,旋風除塵器灰斗或卸灰閥漏風達5%,除塵效率可下降50%,當?shù)撞柯╋L達10%,除塵效果幾乎為零。因此,必須保持旋風除塵器線管的氣密性,不允許有漏風(正壓操作時)和吸風現(xiàn)象(負壓操作時)。當工況正常時收不下灰,且排除是旋風除塵器堵塞,用手摸旋風除塵器灰斗,感覺不燙時,極有可能是旋風除塵器漏風。
4.3 積灰或堵塞
旋風除塵器的堵塞和積灰主要發(fā)生在排塵口附近,其次發(fā)生在進排氣的管道里。引起排塵口堵塞的原因是:①大塊物料或雜物滯留在排塵口形成障礙物,之后其他粉塵在周圍堆積,形成堵塞。②灰斗內(nèi)灰塵堆積過多,不能及時順暢排出。③多管除塵器的旋風罐口徑往往較小,容易造成堵灰,且不易清理,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堵塞;④煙氣含濕量過大,煙塵容易附著在除塵器上,造成積灰甚至堵塞。因為除塵器壓力損失的大小和內(nèi)部氣流強弱有直接關(guān)系,故可依靠測定壓力損失來檢查工作狀態(tài)正常與否。旋風除塵器一旦發(fā)生堵塞,直接造成煙氣排除受阻,影響鍋爐燃燒。該公司由于除塵器緊鄰斜坡煙道,為加強除塵效果,在斜坡煙道上入口處安裝有循環(huán)水管進行噴淋,由于噴淋水壓較大,造成除塵器出氣口含濕量增加,含水分較高的煙塵附著在除塵口,造成除塵器堵塞,影響除塵及鍋爐運行。
4.4 氧化量過高
根據(jù)GB13271-2014《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折算公式為:ρ=ρ′×(21-φ(O2))/(21-φ′(O2)),而燃煤鍋爐基準氧化量為9,即折算濃度ρ=實測濃度ρ′×12/(21-φ′(O2))。 影響煙氣氧量的原因主要有:①鼓、引風量過大;②燃料和空氣接觸不夠,燃燒不徹底。③爐膛密封不嚴密。公司實測發(fā)現(xiàn)鍋爐氧含量在13%~15%之間,說明氧含量過高,鍋爐鼓入空氣過多,造成折算濃度偏大,進一步加大環(huán)保壓力。
5 改進措施
5.1 合理控制鍋爐引風及工況
綜合考慮除塵效果和運行成本,進口的氣流速度控制在12~20 m/s之間,最大不超過25 m/s,一般選15 m/s為宜。氣流速度,可通過引風量來控制。公司鍋爐引風機型號為GY6-18-11D,Q=12000 m3/h,P=3099 Pa ,45 kW功率為12000,經(jīng)實際監(jiān)測,當引風量在850~980之間時,煙塵監(jiān)測濃度在15 mg/m3~40 mg/m3,折算濃度在25 mg/m3~70 mg/m3范圍內(nèi),符合GB13271-2014《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煙塵排放濃度小于80 mg/m3限制。確保鍋爐工況穩(wěn)定,①氣流控制在15 m/s左右,并保持穩(wěn)定,以減少紊流產(chǎn)生;②鍋爐負荷控制在約80%,不可超負荷,過低也不行;③控制好爐排走速,均勻加煤,使燃燒均勻;④控制好鍋爐氧化量,適當調(diào)低引風風量,防止氧化量過大,影響煙塵折算濃度。
5.2 確保設備氣密性,防止漏風
若鍋爐正常運行,而除塵器收灰量減少,說明設備漏風或除塵器積灰嚴重,需進行檢查維修??蓭掀胀ǚ际痔?,直接用手去摸除塵器積灰斗外殼,如為常溫說明設備漏風嚴重,若高于常溫卻不燙手,可能是由除塵器部分積灰堵塞;也可點只蚊香或香煙靠近除塵器外殼,緩慢移動,觀察其煙氣走向,如走向異常,說明有漏風點。當發(fā)現(xiàn)旋風除塵器漏風時,應及時對設備進行維修,防止漏風,并在除塵器的外殼刷一層紅丹、二層耐腐漆或耐熱漆。
防止旋風除塵器磨損的技術(shù)措施有:①開啟卸灰閥卸灰時,快速卸灰,防止過多的氣體倒流入排塵口;關(guān)閉卸灰閥時要關(guān)嚴,甚至可在卸灰閥外再套一個編織袋,防止漏風。②對除塵器進行恢復或維修時,盡可能減少焊接作業(yè),除塵器殼體內(nèi)部的盡量避免焊縫和接頭,并對焊縫進行打磨磨平,以減少對粉塵圓周運動的影響,減少積塵積垢機率。法蘭連接應仔細裝配好,確保法蘭墊平整。在灰塵沖擊部位使用可以更換的抗磨板,或增加耐磨層。也可以用比較厚或優(yōu)質(zhì)的鋼板制造除塵器的圓錐部分。④除塵器壁面的切向速度和入口氣流速度應當保持在臨界范圍以下。
5.3 及時清灰,防止旋風除塵器堵塞
一是及時清灰,清灰時要掌握好灰斗出灰的時間間隔,一般不超過4 h一次,以防止斗內(nèi)積灰過多,影響除塵效果。放灰時必須先關(guān)閉引風機,出灰時,可使用橡皮錘輕輕敲擊旋風筒,加快落灰,嚴禁使用錘敲打。還可結(jié)合鍋爐運行情況,利用鍋爐停產(chǎn)時間,拆除旋風除塵器頂板,對旋風除塵各旋風筒進行清灰處理,防止旋風筒堵塞。清理后,需對旋風除塵器進行恢復,并確保旋風除塵器的氣密性,防止漏風。
二是增加手掏孔,方便除灰,可在排塵口上部易堵部位增加大小150 cm×150 cm手掏孔。手掏孔蓋的法蘭處應加墊片并涂密封膏,避免漏風。
5.4 合理控制氧化量
根據(jù)氧含量的影響因素,可適當控制鼓引風,控制好爐排走速、加煤量和加煤頻次,使燃燒充分,并檢查鍋爐爐膛個送風室的密閉情況,防止漏風。當鏈條爐排鍋爐空氣過量系數(shù)宜控制在1.5以下,即氧化量必須控制在13%以下,一般空氣系數(shù)控制在1.3~1.5之間,即氧含量需控制在11%~13%之間,有利于實測濃度折算。
5.5 采購使用優(yōu)質(zhì)煤
使用優(yōu)質(zhì)燃煤,采供燃煤時增加重燃煤灰份的控制,灰份不超過20%,從源頭減少灰分的產(chǎn)生,并采用少量多次的加煤方式,使得爐內(nèi)煤層較薄且均勻,盡量燃燒充分,減少大顆粒煙塵的產(chǎn)生。
6 結(jié)語
為確保多管陶瓷除塵器的除塵效率,必須保證設備運行狀況平穩(wěn),鍋爐工況穩(wěn)定,氣流控制在15 m/s左右,確保旋風除塵器的氣密性,防止漏風,及時清灰,防止設備堵塞,并加強設備維護保養(yǎng),煙氣監(jiān)測時進行適當調(diào)整,保障除塵效率,確保鍋爐煙氣達標排放。
參考文獻:
[1]王 純,張殿印. 離心式除塵設備[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
[2]于守堯.陶瓷多管除塵器的改造與應用[J].環(huán)境保護與循環(huán)濟,2000(4):44~45.